一、刻入骨血的指引:变异者的共识
2024年开春,海龙镇的迎春花刚冒嫩黄花苞,何里达就坐在教师宿舍的书桌前,指尖摩挲着镜片边缘的刻痕。那片“视觉穿透镜片”架在老花镜上,将快递单地址栏的“海龙镇海天街8号”放大成清晰的网格——这是他第三次为零件填写快递单,动作熟稔得像是刻进了肌肉记忆。
他手里的流线型贴片泛着哑光,是前几天在旧物市场翻废纸箱时“撞”进手里的。刚碰到贴片的瞬间,镜片突然投射出刺眼的地址光纹,贴片也烫得像块烙铁,脑海里有个模糊的声音在重复:“找它的主人。”何里达没犹豫,摸出抽屉里的细刻刀,借着镜片的“超级变焦”,在贴片边缘加深了地址刻痕——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握着零件时,异能带来的直觉在催促“必须让地址更清晰”。
“何老师,又在给‘老伙计’盖章啊?”门口传来粗哑的声音,陈大牛拎着布包挤进来,布包里的合金核心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震动。他围裙上的猪油星子蹭到门框,却毫不在意——自从八年前拿到这枚核心,他的力气从“砍三刀歇气”变成“单手掀肉案”,早就习惯了零件带来的“异常”。
“地址清楚点,才不会送错。”何里达抬头笑了笑,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淡蓝微光——这是镜片赋予他的“透视”异能,能隐约看到陈大牛布包里核心的纹路正与快递单地址产生共鸣。
“我懂!”陈大牛把布包往桌上一放,打开时露出核心上的新刻痕,“昨天用剁骨刀划了五遍,就怕寄丢。说真的,何老师,你说咱这本事都是这些零件给的,现在又要寄出去,真的对吗?”
这话问得何里达沉默了片刻。他想起七年前拿到镜片的那个雨夜:原本近视的眼睛突然能穿透墙壁看到隔壁丢的手表,镜片在掌心发烫,地址第一次浮现在脑海。后来他才知道,海龙镇还有和他一样的人——陈大牛靠合金核心成了“大力士”,罗小白凭芯片能操控电子设备,他们都被这些“从天而降”的零件改变了,成了外人眼里“有点怪”的“变异者”。
“你还记得拿到核心那天的感觉吗?”何里达反问,“不是你选了零件,是零件找了你。现在它要走,说明真正的主人在等它。”他看向窗外,迎春花枝条在风中晃成模糊的影,“罗小白查过,海天街8号住的叶家小子,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收类似的零件——那才是它们该去的地方。”
“行,听你的!”陈大牛掏出皱巴巴的空间折叠信封,那是周快递特意留给他的,“周小子说这信封能‘认’零件,只要地址对,闭着眼都能送到。”
话音刚落,罗小白就推门进来,头发乱糟糟的,手里捏着米粒大的芯片,眼底还带着熬夜的红血丝。他一进门,芯片就发出“嘀嘀”的轻响,与桌上的贴片、合金核心产生了频率共振。“何老师,陈哥,我用芯片扫过了,”他语速飞快,“这两个零件的能量频率和之前寄走的完全匹配,海天街8号的坐标已经锁定,快递车一动就能自动导航。”
罗小白的异能是“电子链接”——2006年在网吧抽屉发现芯片后,他突然能隔着屏幕修电脑、调监控,芯片就像长在他手腕上的器官。这几年,他靠芯片追踪过零件的能量轨迹,发现所有零件最终都会指向海天街8号,就像河流终将汇入大海。
何里达把贴片塞进信封,陈大牛也将合金核心小心放进去。罗小白抬手让芯片贴近信封,芯片蓝光闪过,信封表面浮现出淡金色的地址光纹:“好了,地址匹配成功,零件的‘意识’已经认路了。”
三人盯着鼓起来的信封,没再多说,却早有了无需言语的共识:他们的异能来自这些零件,而零件的使命远不止“赋予能力”——它们从某个未知的源头而来,最终要回到真正的主人身边。窗外的迎春花被风一吹,花瓣落在窗台上,像是为即将启程的零件,盖上了一枚温柔的邮戳。
没人提起那个深埋心底的秘密:他们偶尔会梦见一场刺眼的爆炸,漫天金属碎片从撕裂的天空坠落,其中就有他们手里的零件——那是2025年的未来,一场实验室爆炸撕开了虫洞,这些零件带着能量碎片,逆着时间流找到了他们这些“有缘人”。而现在,寄件成了他们作为变异者的“天职”。
二、2012年:出租屋角落的“秘密基地”
2012年9月,青龙大学外的出租屋阳台飘着桂花香,22岁的叶云天蹲在角落,正用镊子夹着棉布擦拭“能量缓冲器”。那枚圆柱形零件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是上个月末出现在出租屋门口的——没有快递盒,就那么静静躺在门垫上,信封内侧印着“海龙镇海天街8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
自从2008年18岁那年收到第一份“神秘包裹”,他的“藏品”已经攒了5个:2008年的“空间谐振环”、2009年的“引力调节片”、2010年的“超导线圈”、2011年的“量子定位器”,再加上手里这个最新的“能量缓冲器”。家里早就不敢放这些东西了——爸妈看见“神经链接芯片”时追问“哪来的高科技玩具”,他没法解释那芯片能让收音机跳出加密频道,只能在学校附近租了这间带阳台的小屋,把角落改造成了“秘密基地”。
阳台的玻璃木柜是淘来的旧货,刷了层浅灰漆遮划痕;柜顶的可调节台灯永远亮着暖光,柜里铺的绒布能缓冲碰撞;5个零件按收到时间依次排开:最重的量子定位器压在下层,怕碎的超导线圈用棉垫裹着摆上层,小巧的能量缓冲器搁在中间的棉盒里。木柜旁的折叠桌上堆着放大镜、万用表和光谱仪检测报告,最厚的那本硬壳笔记本写满了观测记录,页边画满了零件纹路的草图。
“又在跟你的‘宝贝疙瘩’较劲?”门口传来轻快的脚步声,林月瞳拎着两份盒饭走进来,白大褂口袋里还装着试管架——作为化学系同级校友,她是叶云天唯一敢透露秘密的人,也是帮他检测零件的“编外研究员”。
“刚拿到能量缓冲器的密度数据,你看。”叶云天把笔记本递过去,指着上面的数字,“7.8g\/cm3,比铁还重,但硬度是钢材的两倍,元素分析里有三个峰在周期表上找不到对应项。”
林月瞳放下盒饭,凑到木柜前拿起缓冲器掂了掂:“才半个月就又来一个?这速度越来越快了。”她对着光转动零件,表面的纹路像水流一样跟着动,“对了,上次我检测引力调节片时,发现边缘有模糊的印记,你查过其他零件吗?”
叶云天心里一动,摸出抽屉里的放大镜:“还真没仔细看,之前光顾着测性能了。”
两人立刻趴在桌上翻零件:空间谐振环的内侧纹路里,藏着比蚂蚁还小的“海龙镇”三字;引力调节片的边缘,刻着断断续续的“海天街”;最惊人的是量子定位器的底部,完整的“海龙镇海天街8号”刻痕被防滑纹遮住,只有用放大镜斜着照才能看见——字迹工整得像是激光雕刻,绝非手工能完成。
“所有零件都有!”叶云天的心跳漏了一拍,“地址都一样,说明不是随机寄的,是专门给我的?可谁会寄这些奇怪的东西?”
“说不定是某个秘密实验室的测试?”林月瞳用镊子夹起超导线圈,“你看这些零件的功能,从感应磁场到定位坐标,越来越复杂,像是在循序渐进教你什么。”
“我也猜过,但实验室哪来的未知元素?”叶云天摇摇头,想起2008年收到空间谐振环的那个下午:放学回家发现门垫上的信封,拆开后环体突然吸住了书包上的金属扣,他的指尖掠过纹路时,脑海里闪过一串模糊的星图——那感觉绝不是普通的“实验品”能带来的。
“或者是……外星文明?”林月瞳突然笑了,“科幻小说里不都这么写吗,用零件引导地球人发展技术。”
叶云天也笑了,但笑着笑着就认真起来:“除了这个,我想不出其他可能了。你看这个能量缓冲器,昨天我接了电源,它居然把220V电压转换成了稳定的低频电流,比学校的稳压电源还好用——这技术根本不是现在能有的。”
桂花香从阳台窗户飘进来,落在零件上。两人围着折叠桌吃盒饭,越聊越觉得离奇:从“政府秘密项目”猜到“远古文明遗产”,又从“平行世界馈赠”想到“人工智能筛选”,却始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但有一点很确定:这些零件绝非凡品,而“海龙镇海天街8号”这个地址,一定藏着关键线索。
“对了,我们做个约定吧。”林月瞳突然放下筷子,眼里闪着认真的光,“毕业后我们一起搞研究,我负责化学检测,你负责物理性能,一定要弄清楚这些零件是什么,为什么寄给你!”
“一言为定!”叶云天重重点头,心里的迷茫突然被期待取代,“就算花一辈子,也要解开这个秘密!”
那天晚上,林月瞳走后,叶云天坐在阳台的小马扎上,对着台灯下的零件发呆。5个金属物件在暖光里泛着微光,地址刻痕像是会呼吸的符号。他翻开笔记本的新一页,写下:“2012.9.15,收到第5个零件‘能量缓冲器’,所有零件均刻有家庭地址。与林月瞳约定共同探索。疑问:零件来源?寄件人目的?”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木柜上,叶云天不知道,这些零件的背后藏着一场跨越时间的爆炸——2025年,海龙镇山坳的实验室发生事故,撕裂的虫洞将零件和图纸碎片抛向过去;它们带着能量碎片,自动寻找“有缘人”:一部分落在了海龙镇,赋予何里达、陈大牛、罗小白异能,让他们成了“变异者”;另一部分则直接奔向海天街8号的他,以每年一个的频率送到身边。
他更不知道,2024年春天那三个寄件的变异者,正靠着零件赋予的异能追踪能量轨迹,将散落在外的“同伴”一个个寄回他身边。那些零件在虫洞里漂流时,就已将“叶云天”这个名字刻进了能量核心——他不是“收件人”,而是零件从诞生之初就认定的“主人”。
阳台的台灯亮了整夜,5个跨越6年(2008-2012)的零件静静躺着,像是在等待集齐的那一天。而在海龙镇的迎春花下,何里达、陈大牛和罗小白正看着快递车驶远,镜片的蓝光、核心的震动、芯片的蜂鸣同时减弱——他们知道,又一个零件回到了该去的地方,而这场“寄件”的使命,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