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10月17日,1号与3号宇宙的同步时钟在跨宇通讯频道里同时跳动了一下。这一天,两个宇宙的晨光里都透着科技改造带来的暖意——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份暖意很快就会被时空裂缝的阴影吞噬。
一、双宇的科技硕果:从麦田到星河
3号宇宙的“黄金农业带”上,62岁的农民老周正握着智能播种机的操控杆,看着全息屏上的土壤数据调整播种深度。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在“月瞳素改良肥”的滋养下,小麦长势喜人。他的智能手环突然亮起,弹出一条推送:“2028年秋粮预估产量突破10亿吨,较去年增长15%”。老周咧嘴笑了,抬头望向不远处的“月瞳科技学院”——那座银白色的建筑里,5000名农业科技人才正在实验室里调试新一代AI灌溉系统,而他的孙子,就在其中学习土壤修复技术。
“周叔,您的麦田土壤氮含量有点低,我帮您调一下补肥参数。”AI医疗助手的投影突然出现在田埂上,它刚给村头的李奶奶做完高血压监测,顺路过来协助农事。这种兼具医疗与农业指导功能的智能设备,如今已覆盖3号宇宙90%的偏远地区,让老人们不再为看病难发愁,也让年轻人能放心在外学习技术。老周拍了拍AI助手的金属外壳:“这玩意儿比十年前的老犁头好用十倍,当年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反科技的老骨头,现在离不了这些‘铁疙瘩’。”
同一时间,1号宇宙的“星河港”内,云舟3号正静静悬浮在发射架上。林月瞳(1号)穿着银灰色的航天服,正检查舱内的“跨银河穿梭模块”——这是第三次升级的核心部件,能让飞船在银河系内实现短距穿梭,比之前的航行效率提升3倍。“月瞳素能量储备已完成充能,纯度98%,较去年翻倍,足够支撑两次跨银河往返。”王磊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他面前的控制台屏幕上,跨宇通讯的稳定性数据停留在99%,代表着1号与3号、未来时空的实时通讯绝不会中断。
叶云天(1号)站在指挥塔上,望着云舟3号银白色的舱体。从第一次驾驶初代云舟探索近地轨道,到如今能驶向更远的银河,1号宇宙的科技进步像一条不断延伸的线,而3号宇宙的农业科技则像一片肥沃的土壤,两者相互滋养,让双宇的文明越走越稳。“准备进行最后一次系统检测,下周启动A银河的探索任务。”他对着通讯器下令,语气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二、阴影逼近:时空屏障的裂痕
这份期待在三小时后被彻底打破。
1号宇宙的“时空监测中心”突然响起尖锐的警报,红色的警示灯将大厅照得如同白昼。值班员小张盯着屏幕上的时空屏障图谱,手指颤抖着按下紧急通讯键:“叶队长!时空屏障出现三处明显裂痕,能量读数显示,裂缝群的能量强度是之前的3倍!”
叶云天(1号)和林月瞳立刻赶到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原本完整的淡蓝色屏障像被撕裂的玻璃,裂痕处不断溢出黑色的能量雾——那是时空裂缝的前兆。“屏障的自我修复速度赶不上裂痕扩张速度,”林月瞳调出分析报告,“最多只能维持48小时,之后裂缝会直接穿透屏障,吞噬周边的星系。”
几乎是同时,3号宇宙的“月瞳素储备库”也传来坏消息。3号叶云天看着屏幕上不断下降的储备量,脸色凝重:“月瞳素储备仅够支撑时空屏障72小时,要是屏障破裂,我们的农业带首当其冲——那里有上千万吨即将收割的小麦,还有百万农民没来得及转移。”
就在双宇陷入慌乱时,跨宇通讯频道突然亮起,未来时空李教授的身影出现在全息投影中。他的背景是未来时空管理局的监测大厅,无数屏幕上都显示着黑色的裂缝群轨迹,气氛比双宇还要紧张。“别再试图修复屏障了,没用的!”李教授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促,“这次的裂缝群不是普通的时空扰动,而是‘时空吞噬体’,会像黑洞一样吞噬周围的时空结构,单纯的屏障根本挡不住。”
叶云天(1号)上前一步:“李教授,您有应对方案?”
“只有一个办法——启动‘流浪宇宙大计划’。”李教授抬手调出一张巨大的银河系全息地图,地图上标注着Abcd和EFhG八个银河系,每个银河系旁都有一个闪烁的红点,“找到这八个银河系里的类地球文明星球,它们的时空能量最稳定,能作为‘支点’。你们用改造后的穿越机在支点上发出定向强信号,四个支点的信号会像渔网一样扩散,形成合力,把整个宇宙‘推’离裂缝群的吞噬范围。”
三、分工与启程:双宇的背水一战
地图在双宇的指挥中心同步展开,八个银河系的位置清晰可见。李教授的手指在地图上滑动:“1号宇宙的云舟3号已经完成跨银河升级,负责Abcd四大银河系;3号宇宙的月瞳号需要紧急改造,加装跨银河穿梭模块,负责EFhG四大银河系。未来时空会给你们提供详细的星系地图和信号校准技术,全程远程指导。”
“云舟3号的跨银河模块已经调试完毕,3天内可以出发。”叶云天(1号)立刻拍板,他看向林月瞳和王磊,“林月瞳负责整理农业科技资料,遇到类地球文明时,这是获取信任的最好工具;王磊调试月瞳素能量护盾,确保穿梭过程中的安全。”
3号叶云天的声音紧接着从通讯器里传来:“3号宇宙的月瞳号改造立刻启动,我们的AI农业机器人可以直接作为信号发射器,节省改造时间。另外,我们会同步调配农业反应堆,万一遇到能量短缺,还能应急。”
李教授点了点头,投影画面里的裂缝群轨迹又向外扩张了一圈:“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裂缝群每小时都在增强。记住,每个支点都需要类地球文明的配合——它们可能警惕科技,可能语言不通,但你们必须说服它们,因为这不仅是救我们的宇宙,也是救它们自己。”
叶云天(1号)走到云舟3号的舱门前,伸手触摸着冰冷的舱体。舱门上的舷窗映出他的倒影,也映出远处正在升起的朝阳。他知道,这次出发不再是简单的探索,而是两个宇宙的生死之战。“3天后,准时启程。”他对着通讯器说,语气坚定。
3号宇宙的月瞳号改造车间里,3号林月瞳正和工程师们一起安装穿梭模块。她抬头望向窗外,金色的农业带在晨光里泛着波浪,麦田里的智能播种机还在忙碌。她握紧了手里的工具——一定要守住这片麦田,守住双宇的希望。
2028年10月20日,1号宇宙的云舟3号准时从星河港启航,银白色的舱体划破大气层,朝着A银河系的方向飞去;3号宇宙的月瞳号改造也进入最后阶段,预计2天后就能出发。跨宇通讯频道里,李教授的声音再次响起:“流浪宇宙计划,正式启动。祝你们,一路顺利。”
只是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场跨越八大银河系的“渔网计划”,会遇到比想象中更多的挑战——也会在最后时刻,迎来意想不到的援手。而时空裂缝的阴影,正悄然加速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