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青大学城事件后的第三天,叶云天的指尖还停留在磁约束环裂隙的显微照片上——黑色缝隙里的蓝色粒子正以每小时0.02毫米的速度扩张,屏幕右下角的“通道扩张预测”显示:若保持当前速度,一周内,残波浓度中等的区域都将面临吸附风险。林月瞳坐在对面,面前摊着龙青大学城手机碎片的数据分析报告,2号宇宙的“能源腐蚀痕迹”图谱被圈了红圈,那是一种因长期高能量辐射形成的特殊氧化层,在本宇宙从未出现过。
“滴滴——”林月瞳的探测器突然亮起,不是熟悉的红色警报,而是从未见过的紫色闪烁——这是她昨天刚设置的“跨空间物质渗透”预警,触发条件是检测到2号宇宙特有的物质成分。屏幕上的定位指向西南方向,标注着“凤凰古城”,旁边的残波强度数值跳在“18微特斯拉”,不算最高,却足够让两人的心瞬间揪紧。
“凤凰古城?”叶云天猛地抬头,那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青石板路、吊脚楼、沱江边的红灯笼,是“植物拯救计划”后期重点保护的文化地标——2025年,林月瞳还带着团队在古城周边种过改良枫树,现在那些枫树应该已经长得比人高了。他抓起防护服,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备车,最快速度过去!”
越野车在高速上疾驰,窗外的景色从城市高楼变成山区的青山绿水,可叶云天和林月瞳谁也没心思看。林月瞳不断刷新凤凰古城的实时监测数据,残波强度从18微特斯拉飙升到25微特斯拉,只用了40分钟——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比龙青大学城的吸附预警快了一倍。
“不对,”林月瞳突然说,手指在屏幕上划过“物质交换频率”曲线,“跨空间粒子的双向流动频率翻了三倍,蓝色粒子(2号宇宙)的浓度已经超过红色粒子(本宇宙)了!”
叶云天握着方向盘的手更紧了,他想起拆解磁约束环时看到的永久性裂隙——如果粒子双向流动加速,意味着通道已经从“单向吸附”变成了“双向贯通”,就像一根两端都打开的管子,物质可以从两边进出。而凤凰古城,很可能成了第一个“双向传送”的目标。
三个小时后,越野车抵达凤凰古城外围。远远地,叶云天就看到了那片不该出现的“空白”——沱江的支流断了,原本绕着古城流淌的江水,在空白区边缘戛然而止,露出干涸的河床;江对岸的吊脚楼、古城墙、标志性的虹桥,全都没了踪迹,只剩下直径2.8公里的光滑空白区,边缘刚好卡在古城的护城河外,像一幅被撕去核心的古画。
“天呐……”林月瞳走下车子,探测器的紫色预警灯疯狂闪烁,她蹲在空白区边缘,捡起一块残留的青灰色砖瓦——那是古城墙的墙砖,表面有明显的风化痕迹,是千年岁月留下的印记。她将砖瓦放进光谱仪,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检测到未知土壤成分,含2号宇宙特有的‘辐射结晶颗粒’,与龙青大学城画面中土壤成分匹配度98%……”
“2号宇宙的土壤?”叶云天凑过来,看着屏幕上的结晶颗粒图谱——那是一种因长期暴露在高能量辐射下形成的矿物质,在本宇宙只有核反应堆附近才会微量存在,而这块砖瓦上的含量,足以证明它曾接触过2号宇宙的环境。
“叶队长!林博士!”一个穿着冲锋衣的年轻人跑过来,手里攥着一部还在发烫的手机,“我拍到了!我拍到古城消失的样子!”
年轻人叫陈阳,是来凤凰古城旅游的摄影师,今早本来想拍沱江日出,结果刚走到古城门口,就看到了诡异的一幕。他颤抖着点开手机里的视频,画面瞬间让叶云天和林月瞳屏住了呼吸——
视频开头,是晨光中的凤凰古城:青石板路上有早起的游客,沱江边的吊脚楼挂着红灯笼,虹桥下的游船刚解开缆绳。突然,天空中闪过一道淡蓝色的光,紧接着,淡蓝色的光膜从古城中心向外扩散,逐渐覆盖整个古城区域。
最震撼的一幕出现在光膜覆盖后的第3秒——
光膜内的古城开始“透明化”,吊脚楼的木质结构、古城墙的砖块、甚至路上的游客,都慢慢变得半透明。而在透明的古城轮廓下,隐约叠印出另一座“古城”的影子:建筑结构和本宇宙的凤凰古城一模一样,但墙体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裂痕,砖缝里有淡蓝色的锈迹(正是2号宇宙的能源腐蚀痕迹),沱江的水是灰黑色的,没有一艘游船,天空是熟悉的淡紫色。
“两个古城叠在一起了!”陈阳的声音还在发颤,“就像两张透明的画叠在一块,下面那张是坏的,上面那张是好的。然后光膜一收缩,两张画就一起没了!我吓得赶紧跑,跑了几百米回头看,古城就剩一个大坑了!”
叶云天盯着视频里的“重叠画面”,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清晰的模型:通道不再是单向的“吸管”,而是双向的“对接门”——本宇宙的凤凰古城(完好的)和2号宇宙的凤凰古城(受损的),在光膜的作用下实现空间重叠,然后通过通道完成物质交换:本宇宙的完好古城被传送到2号宇宙,而2号宇宙的受损古城碎片(如土壤、腐蚀的砖块),则反向渗透到本宇宙,落在空白区的边缘。
“双向传送,实锤了。”林月瞳关掉视频,调出凤凰古城的粒子流动数据,“红色粒子(本宇宙)向通道中心汇聚,蓝色粒子(2号宇宙)从中心向外扩散,两者在通道中间交汇,形成了‘空间重叠区’——视频里的重叠画面,就是两个宇宙的空间在交汇时产生的视觉效果。”
叶云天走到空白区中心,探测器显示这里的跨空间粒子浓度是龙青大学城的1.5倍,蓝色粒子落在地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淡蓝色粉末——那是2号宇宙的土壤颗粒。他弯腰捻起一点粉末,手指能感觉到细微的磨砂感,放在鼻尖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金属腥味,和云舟1号启动时的气味一致。
“为什么是双向?”林月瞳的声音里带着困惑,“之前都是单向吸附,为什么到凤凰古城就变成双向了?”
叶云天站起身,看向远处的群山——那里有上世纪修建的旧输电线路,残波强度虽不如龙青大学城,但覆盖范围广,与古城地下的旧电缆(当年为古城供电的专线)形成了“残波网络”。“因为残波的共振强度够了,”他指着空白区边缘的旧电缆井盖,“单一的残波源只能支撑单向吸附,而残波网络形成的‘共振场’,能让通道达到‘双向贯通’的能量阈值。就像水管,水压不够时只能单向流水,水压够了,就能双向流动。”
他顿了顿,打开手机里的“通道扩张模型”,红色的预警区域已经覆盖了周边三个地级市:“现在通道的扩张速度是之前的1.8倍,按照这个速度,1个月内,残波浓度高的大型城市(比如旁边的省会)就会被波及。更危险的是,双向传送意味着2号宇宙的有害物质(比如高辐射土壤、有毒空气)会渗透到本宇宙,即使不被吸附,也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林月瞳拿出无菌箱,将残留的砖瓦和蓝色粉末装进去:“我需要立刻回实验室分析这些土壤和粉末,看看2号宇宙的物质有没有毒性,会不会对本宇宙的生态造成影响。另外,凤凰古城有5000名游客和居民,比龙青大学城少,但都是分散的个体,2号宇宙的环境能不能让他们存活,还是个未知数。”
叶云天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空白区——这里曾是千年古城,承载着无数历史和记忆,现在却成了双向通道的“试验场”。他想起陈阳视频里的重叠画面,完好的古城和受损的古城叠在一起,像过去与未来的碰撞,又像两个宇宙的命运交织。
“通知所有监测点,重点监控残波网络覆盖的区域,”叶云天对林月瞳说,“另外,把双向传送的模型和2号宇宙的腐蚀痕迹图谱,发给国家科研院,请求调配更多的生态专家和空间物理学者——我们需要更多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林月瞳点点头,开始联系科研院。叶云天走到陈阳身边,看着他手机里的视频,画面里的重叠古城还在循环播放。“谢谢你,”叶云天说,“这段视频,可能是我们关闭通道的关键。”
陈阳摇摇头,眼神里满是惋惜:“我只是想拍个日出,没想到拍到了这个……希望你们能把古城找回来,那地方真的很美。”
叶云天没有回答,只是看向空白区的天空——那里的蓝色粒子还在缓慢浮动,像是在诉说2号宇宙的困境,又像是在警告本宇宙的危机。他知道,现在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两个宇宙的命运抉择:关闭通道,可能意味着两个宇宙的物质交换中断,2号宇宙失去修复生态的希望;不关闭,本宇宙将面临物质流失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灾难。
但他没有时间犹豫——凤凰古城的5000人还在2号宇宙,龙青大学城的2万人还在等待,更多的城市和生命还在面临威胁。他必须尽快找到既能关闭通道,又能拯救失踪者的方法,哪怕这条路比之前的“植物拯救计划”更难。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空白区的地面上,淡蓝色的粒子在余晖中泛着微光。叶云天和林月瞳站在空白区边缘,身后是焦急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身前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双向之门”。他们知道,这场跨越两个宇宙的战斗,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每一步都不能错,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因为他们不仅要拯救本宇宙的地球,还要对另一个宇宙的生命负责——这是“拯救”的意义,也是他们作为科研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