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对于郑建设来说,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他终于结束了在医院的坐诊实践,而且考试也已经顺利通过,现在只需要等待领取中医师证即可。
与此同时,工厂里的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忙碌了,毕竟还有马华这样一位得力干将在帮忙打理一切,郑建设自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郑建设心里暗自盘算着,等自己成为食堂主任之后,一定要提拔马华为副主任。
经过这一年的工作,郑建设在负责食堂和农场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农场的成绩更是令人瞩目。
听说高层已经决定要扩大农场的规模,这无疑是对郑建设工作的一种肯定。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建设今年升职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可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猜测,而是李怀德亲口告诉他的内部消息。
虽然还有一小部分人对郑建设升职表示反对,他们以郑建设年纪小为理由,认为他还不够成熟稳重。
甚至还有些人想要“摘桃子”,企图把农场的功劳据为己有。
不过,这些人的小算盘似乎都被部里的某位领导给识破了。
这位领导不仅对郑建设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还警告了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让他们不要打歪主意。
有了这位领导的支持,郑建设升职的道路可谓是一帆风顺。
郑建设心里盘算着,趁着刘爷爷和李爷爷回家的这一段时间,正好可以带着全家人回一趟郑家屯。
一来呢,自己结婚了,按照传统,过年的时候应该带着媳妇去祭拜一下父母。
二来,爷爷奶奶也一直念叨着村里的老兄弟们,还有那些子侄孙子们,他们都很想念家乡的亲人们。而且,还有大伯在那里呢,回去看看也是应该的。
除此之外,郑建设也想亲自回去看看,村里有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地方。
虽然屯里经常会捎消息过来,甚至有时候也会有人专门过来,但毕竟没有亲眼看到那么真实。
然而,让郑建设感到有些为难的是,他回去要好几天,这期间张大爷的吃饭就成了一个问题。
当他向张大爷询问时,没想到张大爷居然表示想要跟着一起回去。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开始收拾起来,仿佛时间紧迫,不能有丝毫耽搁。
郑建设更是迫不及待地前往供销社,将那些即将过期的票全部用掉,甚至连一些不需要票的物品,只要村里能用得上,他都毫不犹豫地买了很多。
就在这一天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郑建设就早早地起了床,然后骑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载着爷爷奶奶,还有张大爷。
而李倩儿则骑着自行车,车后座上坐着瑶瑶。这一大家子人,就这样兴高采烈地朝着郑家屯出发了。
当他们快要到达屯里的时候,爷爷奶奶的心情愈发激动起来,似乎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车子还没停稳,爷爷奶奶就像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来,然后快步如飞地朝着村子走去。
他们的步伐轻快而有力,完全看不出这是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尤其是奶奶,当她跨过村前的那条小河时,嘴巴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她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和路过的人们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当她看到有几个小孩在河里玩耍滑冰时,奶奶连忙笑骂道:“你们这几个小调皮鬼,可别贪玩掉进河里去啦!”
说着,她还走上前去,摸了摸孩子们身上的衣服,然后又开始责怪起孩子的家长来:“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怎么不给孩子多穿点衣服呢?大冷天的,冻坏了可怎么办哟!”
村里的人们远远地看到爷爷奶奶回来,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迎上前去。
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亲切地问候着爷爷奶奶,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近况。
爷爷奶奶微笑着回应着每一个人,与他们寒暄几句后,便继续朝家里走去。
而郑建设、李倩儿和张大爷也紧随其后,一同走进了村子。
村民们见到郑建设,都热情地打招呼,郑建设也礼貌地回应着。
虽然大家都知道郑建设已经结婚了,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他的媳妇李倩儿,于是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李倩儿身上。
只见李倩儿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微微一笑,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让人眼前一亮。
村民们纷纷夸赞李倩儿长得漂亮,郑建设真是好福气。
李倩儿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泛起了一抹红晕,但还是微笑着向大家道谢。
郑建设推着三轮车,一边与村民们闲聊,一边缓缓地朝爷爷奶奶家走去。
爷爷奶奶和张大爷则像是在逛集市一样,悠闲地走着。
他们每到一家,都会推门进去,看看这家的情况。他们会摸摸被窝,试试暖和不暖和;看看面缸,瞧瞧里面的面还有多少;
再瞅瞅桌上的饭菜,关心一下这家吃的是什么。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看到的一切进行点评,比如“炕不热”“把鸡养瘦了”“给孩子没穿暖”等等。
村民们对爷爷奶奶的这些举动早已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相反,他们都很乐意接受爷爷奶奶的关心和建议,因为大家都知道爷爷奶奶是真心为他们好。
等到家里的时候,身后已经跟了一长串人,这时爷爷开口道:“你们都回去吧,我从城里带了些东西,等会我让铁柱分给大家。”
村里听到这里,都是客气道:“二爷,怎么能让您给我们买东西呢,这不是折我们寿吗?”
“是啊,本该我们孝敬您才对。”
爷爷连忙不耐烦道:“行了行了,我不是给你们这些大孩子买的,是给小孩子买的,你们别自作动情了。”
听爷爷这么说,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
这时铁柱大声说道:“大家都回去吧,为了欢迎建设一家子回来,今天晚上杀一头猪。”
大家听了都是高兴不已,对于能吃到肉,怎么能够不高兴,虽然郑家屯的日子比其他村子过得都好,但也不是说吃肉就能吃肉的。
众人走了之后,这才轮到大伯、大伯母、和平和荷花,当然最要还是给大伯大伯母介绍李倩儿。
就这样,郑建设一连在村里住了三天,除了祭拜父母之外,最重要就是了解了一下村里情况。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粮食还是太少了,只能保证大家吃个半饱,就这已经比附近其他村子强多了。
郑建设已经想好,等回到城里,要想办法把自己空间里面粮食,拿出来一些分给村里人。
再就是村里养殖的那些家禽,郑建设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让师姐夫亲自前来采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王兵顺利完成采购任务,而且还可以避免村里被其他采购员恶意压价。
第三天清晨,阳光洒在郑家屯的小道上,郑建设骑着三轮车踏上了回城的路途。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回城的路上,他心中多了一丝牵挂和不舍。
因为爷爷奶奶没有跟着他回城,说是要在郑家屯过年,郑建设无奈之下,只好顺从了爷爷奶奶的意愿。
在回城的车上,郑建设的思绪渐渐飘远。他想着等李倩儿怀孕了,奶奶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赶来照顾她。到那时,一家人又能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郑建设并不知道,就在他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时,南锣鼓巷街道,正流传着关于95号院结婚后生孩子的事情。
“听说了吗?95号大院的风水好像不太好,好几个结了婚的都一直没怀上孩子呢。”
“可不是嘛,我也听说了,有人说那院子里的男人不行,根本就不能让女人怀孕。”
“不对,不对,我听说是女人不行?”
这些流言蜚语在巷子里不胫而走,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