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御书房,李元吉立即抬起脑袋,长出一口气。
萧虎立即冲上去,一把搂着他的肩膀,得意洋洋道:“哈哈,怎么样?关键时刻是不是还得看小爷?”
“是是是。”李元吉头点地跟小鸡啄米一般,“这计划若能顺利实施,你就是最大的功臣。”
“哈哈哈。”萧虎开心了,然后往他肩膀上重重一拍,“算你识相。”说完又赶紧转过脑袋,瞥了瞥这边的父亲,轻轻一哼:“哼!”然后傲娇地扬起脑袋。
萧将军则目不斜视,假装听不见,不过等萧虎转过去的时候,嘴角却微微地翘了起来。
萧虎又在李元吉肩膀上拍了一把:“如此大功,宰你一顿不过分吧。”
李元吉一挺胸膛:“十顿又何妨?”
“好!”萧虎精神大振,“走!现在就走!醉仙居!”
李元吉赶紧阻止:“今天不行,我才刚回来,还没进过家门呢。”
萧虎眼睛一亮:“正好,择日不如撞日,走,去你家。你回去让我姨娘多准备些好吃的,我回家叫上我娘和玉筝。”说完又转过头来看着父亲,脸上满是得意与调侃,“萧将军,您老可愿同行?”
见孩子扭过脑袋,萧将军又赶紧端起架子,然后轻轻一咳,一本正经地回答:“嗯,可以。”
见他如此,萧虎很想出言怼几句,但是又真的害怕挨揍,所以最后也只是没好气地撇了撇嘴巴。随后又赶紧转过头来催促:“快,走快点,赶紧的。”话说完立即加快步伐。
此后的一个月,李元吉果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待在家里琢磨这个作战计划。为了方便,他还特意从兵部弄来了北疆各个军镇和草原的形势图,把他们拼接到一起,组成了一幅巨大的舆图,然后按地形地势、分块、分段地在上面进行精确地攻防推演,来验证每一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遇到问题立即修改完善。
这段时间,萧将军,钱尚书、政事堂其他几位大人也没闲着,他们到处沟通联络,对全国的人口数量、防务、兵员、军械物资,等等,凡是和战争有关的都进行了一次彻底地摸底和排查。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即至,这一天,一接到陛下的传召,李元吉立即兴奋地卷起这幅足有半面墙大的舆图,火急火燎地往皇宫赶。
走进御书房,见各位大人已经到齐,他立即紧走两步,来到御案前,先放下这卷巨大的舆图,然后抱拳问安。
见李元吉扛着这么大的东西,五位政事堂的主事大员、钱尚书赶紧让到一边,并且伸长了脖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像画布似的大物件。
太子、萧虎两人则一脸轻松,这段时间他们都没少往李家跑,这计划现在是什么状态?这又是什么东西?他们全都知道。
待李元吉行完礼,彭大人、萧将军、钱尚书便开始挨个汇报。
彭大人汇报的是全国的人口数量、粮食储备、国库盈余等情况。李元吉听完不禁大松一口气,自灭魏之战后,经过近百余年的休养生息,大楚的整体国力恢复地还是很不错的,人口、粮食都远超以前,再支撑起一次伐魏那般的举国大战并不是难以实现之事。当然,前提是这次也能同上次那样,大军所向披靡,一切顺利。
听了彭大人的汇报,李元吉只感觉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了,可等听到萧将军和钱尚书的汇报,心又不禁提了起来。
萧将军带回来的是北方各个军镇的防务情况和几个官方马场的战马储备量。各个军镇的骑兵数量跟李元吉之前预料大差不差,不过战马的储备量却让他颇为失望,现在各大马场能提供的可供战斗的马匹也就十几万匹,距离他所期望的还有不小的差距。
钱尚书带回来消息更让他大失所望,目前大楚东、南两个方向的驻军基本上全是步兵,而且以散兵为主,年纪也都不小了,维护维护治安还行,想要训练成骑军,然后去跟狼克人作战,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了。
见李元吉脸色很不好,太子却悄悄地翘起了嘴角,然后拿出一份折子,开口道:“这是刚刚从赤谷关传回的矿山情报,我念大家听听。”说完就大声念起来。
那阿拉科勒矿山里面的狼克人确实不少,足有上万人之多,不过大部分都是采矿、炼铁的,骑军也就三四千人。矿山四周也就只有那排木栅栏,再无其他防御措施。除了守门的,大部分狼克骑军平时都待在坡顶的堡垒里。堡垒防卫森严,内部的情况无法打探,但是高度、长度、有几座箭楼、几座了望塔都打探的清晰明了。
太子讲完又举起一张纸:“呐,这是那矿山的简单舆图,你拿去看看。”这话自然是说给李元吉的。
李元吉立即走过去接下,打眼一看,心中的底气又立即涨了一分。他虽然没有攻城的经验,但守城战并没有少打,经历了滴水堡和武威城防守战的历练,对于攻城他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像这种级别的堡垒,他觉得自己有信心轻松拿下。
见李元吉大松一口气,陛下紧绷的身体也立即放松下来,然后开口问道:“小子,该你了,给大家介绍介绍完善后的计划吧。”
听了这话,李元吉立即俯身抱起脚下的舆图。
萧虎、福公公见状赶紧小跑过来帮忙,这里只有陛下、太子、几位大人和他们俩,这种活自然由他们两个亲自动手了。
两人抬着舆图走到大厅中间,然后一左一右,缓缓拉开。
卷轴初展开时,几位大人就已经看出这是何物了,但是,当它完全展开时,还是惊的目瞪口呆。他们都是大楚的高官,自然知道大楚的北部有辽阔的边疆,更北的地方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但是都没有亲眼得见,所以并没有什么概念。现在整个北疆和草原都清晰明了地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一眼望过去,就能把整个天下尽收眼底,自然感觉大受震撼。
萧将军则紧走两步,第一时间冲到地图前,仔细地看着上面画着的各种箭头和标记,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陛下也赶紧站起来,快速走到地图前,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看着大楚北部的万里江山。
见大家全围了过来,李元吉便举起手臂,对着图,一条条地讲解着完善后计划。这一次他讲得很认真,很细致,而且每一步舆图上都有标记,如何行军、如何进攻位、如何防守,清晰有序,一目了然。
针对烽火传信的问题,他也做了补充完善,就是在各个关隘、哨堡之间再修一些简易的烽火台,并安排传令兵蹲守。一旦前方传来消息,烽火台和传令兵同时发出消息,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地往下传递。后方的防守问题,他也有考虑。这次的计划不说是天衣无缝、万无一失,至少已经挑不出大的毛病。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做到这些,需要的人手肯定会比上次预估的有所增加。
全部介绍完,李元吉立即看着陛下,等待着他的反应。
陛下很满意,心中也有了决定,不过却依然跟上次一样,先问了诸位大人的意见。
见计划的可行性增加,萧将军、钱尚书二话不说,立即站在了李元吉这一边。
听了两人的话,陛下精神大振,立即拍板决定:“好,这计划朕批准了,萧爱卿、钱爱卿你们两个立即着手准备。”
彭俊文大惊,赶紧开口制止:“陛下,不可。”
陛下转头看着他,问:“有何不可?”
彭俊文却转头看着李元吉,开口问:“李将军,根据你现在的计划,需要多少兵力?”
李元吉回答:“三十万。”
彭俊文接口道:“钱尚书已经说过,东、南部无法调兵支援,是不是意味着这三十万全都需要征兵来补充?”
李元吉硬着头皮回答:“正是。”
彭俊文回头看了看陛下,随后再问:“战马的问题怎么解决?马可不同,没有就是没有,可不是征能补充的啊。”
李元吉回答:“可以买?”
“买?”彭俊文愣了一下,然后赶紧补充,“去哪里买?这可是军马,是打仗用的,哪里能买的到?”
“去西域买。”李元吉轻轻一笑,“西域诸国盛产良马,用来打仗完全没问题。”这个方法还是他刚才指着地图介绍计划时偶然想到的。
听了这话,陛下的眼睛里立即迸发出一道明亮的光芒。
彭俊文抓住了关键,立即提问:“这么大规模的采购马匹,如何保密?”
“分批购买。”李元吉脸上满是自信,“去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理由,分批、分次购买。”
“好!”陛下突然喊起来,“钱爱卿,这件事就交给你兵部去办,还有军械,也立即开始制造生产,不得有误。”
钱尚书精神大振,立即抱拳领命:“臣,遵旨。”
陛下又转身看着彭俊文,开口吩咐:“你们政事堂负责征兵工作,一定要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得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和耕种。”
彭俊文还有犹豫,抱拳道:“陛下,臣……”
陛下立即一脸严肃的出声打断:“朕意已决,无需多言。”然后在每个人的脸上扫了一眼,继续补充,“朕不管你们以前怎么想,现在必须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尽心尽力为这场大战服务。”
众人立即抱拳领旨。
陛下又看着太子,吩咐:“立即派人给十二军镇传信,让他们的将军、副将,各骑兵营的将军、副将火速进宫。”
太子也赶紧领旨。
陛下又转身看着李元吉,想说什么,可是突然又忍住了,然后转头看看萧将军,有些犹豫。他又思考了片刻,但是还是无法下定决心,最后只得宣布:“好了,都下去吧,立即按朕刚才的吩咐着手实施。”
众人立即抱拳领旨,告辞离去。
出了御书房,众人短暂了碰了下,商量了一下行动的细节,然后立马四散而去。见人都走了,萧将军又立马转过身来,朝御书房走去。陛下最后犹豫的那一下,他看到了,带了一辈子的兵,他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隐情,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回去一趟,解决掉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