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徐圆便赶到县里去接两位先生和姚氏去了。
考虑到先生不是本村的缘故,徐圆在建房时就让师傅们先建先生们的屋子,等先生们的屋子建好后再建学堂,是以,在两间学堂建好时,先生们的屋子也通风晾好可以住了。
不光如此,考虑到两先生都是外地的,徐圆把屋里的家居用品都给他们备好了的,他们只需要拎包就可入住了。
只不过,徐圆同两位先生提及此事时,稍稍晚了些,像被褥水桶木盆之类的东西,两位先生都备好了的。
东西准备了,倒也没什么事,反正可以换着用,只是徐圆那车厢就那么大,根本装不下那么多东西。
所以,徐圆昨儿就让李大爷将他们大件的物品拉了回来,今日只需去接他就行。
徐圆到的时候,董先生已经带着沈风和江临到了客栈,毕竟是多年好友,岑先生要去村里教书了,作为他的好友自然要将他送到村里去。
就这样一行人马就浩浩荡荡的从县里出发了。
为了岑先生的老妻姚氏坐的更自在,董先生和岑先生刘先生三人聊的更畅快,沈风主动请缨来给徐圆驾车,让姚氏和徐圆坐一个车厢,董先生三人坐一个车厢,而江临则是和沈风一块坐在了车架上同沈风聊天。
起初,徐圆其实不太愿意这样操作的,毕竟在她看来,沈风还是病号,而江临又是公子哥,让他们两在外面赶车属实不妥,但奈不过两人坚持啊!
徐圆只以为沈风就是为了方便他们彼此才如此安排,只有作为过来人的姚氏一眼就看出了沈风的目的。
沈风他哪里是想方便他们,他明明是想方便他自己。
姚氏笑了笑,想当初她家那个不也是如此。
徐圆对姚氏的印象不错,见她笑眯眯,她也弯着笑同姚氏说起话来,“看您的色气,同之从前要好了许多,想来您的病情也好许多了吧。”
提到这事,姚氏立马朝徐圆投来感激的目光,“说来还得感谢你啊,要不你那日救了我,老婆子我啊,只怕是……”
徐圆低头笑了笑,“这事说来也是我和您的缘分,你不必放在心上。”
话是这样说,可姚氏对徐圆还是感恩的很。
她将手中的银镯子取下来塞到徐圆手上,“上两次见着你都太匆忙了,老婆子我也没个什么东西表示,如今可算是有机会了。”
银镯子如今对于徐圆而言确实谈不上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她想着这东西是姚氏一直戴在手上的,想必是有特殊的意义或者特别喜欢这镯子。
所以她想都不想就将这镯子推到姚氏手里,“使不得,使不得,您自己戴着就好。”
“我一把老骨头了,还戴着镯子做什么,再过些年头这镯子还不是一样要跟着我埋进土里。”
姚氏惆怅道,“与其埋进土里,还不如让镯子戴在你这年轻姑娘的手上,这镯子还是我父亲当年找的我们那儿的老师傅给打的。
虽说时间久了些,但那师父手艺好,加上款式简单,如今看着也是好看的。”
徐圆朝镯子望去,只见那镯子中间雕刻了一排叶子和花朵,看上去确实耐看又雅致。
不过,如此有特殊意义的镯子她可不能收。
“你收着吧,这镯子打打出来就是要拿出去展示的,我一个老婆子戴着反倒是埋没了它。”姚氏说着话,将手中的镯子塞到了徐圆手中。
徐圆听沈风讲过岑先生和姚氏之前有过孩子,但都没养大,所以她不会这个时候去说什么让她留给自己后人的话。
加上徐圆本身也不是一个扭捏的人,所以她看见姚氏如此真诚的给她递镯子,她便直接大大方方的收下了。
瞧见她收下,姚氏这才扬起嘴角。
因这镯子,徐圆和姚氏间的关系好像拉的更近了一些,一路上都有话头聊,当然比之董先生他们那个马车还是差了一些,三人文人在一块讨论,也不要太热闹啊。
就这样各自聊着,不知觉的就到了学堂,到了时,除了车外边的人,车里边的都还觉得,怎么就这么一会就到了。
为了表现出足够的重诚,何里正和几个族老早早的就在这学堂等着岑先生几人了。
听见车轱辘声,几位老人就赶紧从屋里走了出来。
看着连须发皆白的族老都赶在这儿来迎他们,岑先生和刘先生稍显得有些过意不去。
大叔公见状忙道,“这孩子们是村里的希望,而两位先生又是教导这些希望成才的人,理应如此。
先生不必客气。”
何里正附和道,“对,对,对,理应如此。”
岑先生和刘先生觉得来这儿真真是来对了,不光是徐小姑娘,连村里的族老也是如此重视孩子学习的问题。
几人一番行礼问好后,何里正便将几人邀到了堂屋里。
在何里正引着几位先生去堂屋时,徐圆也带着姚氏去逛新家。
整体的建筑凹字形的结构,中间那一排是两间教室、堂屋、灶房、茅房,而两边就是岑先生夫妇和刘先生的屋子,再好的关系住在一起也会起摩擦,所以在建屋子时徐圆便将两边的屋子分开了。
这样两家离的近,又有一定的距离,既不会影响两家的关系还会增加两家的感情。
两家的布局都是一样的,一间卧室一间书房还有一间可方便可洗澡可洗衣服的卫生间,当然了那卫生间里上号的和洗澡洗衣服的位置是单独分开的。
同徐圆自己家一样,那里间也用竹管引进了山泉水,若想用水就拔掉塞子,不用就把口子塞住。
姚氏本想着在乡下随随便便有个地方住就行,但没想到徐圆给她布置的是如此的周到。
徐圆见姚氏还要拾掇拾掇,便见机先回屋一趟,一会再过来。
到屋里的时候,柳氏和小张氏已经将那些烧菜炖上了,就等着将烧菜炖好,一会炒菜就行了。
徐圆见她们做的差不多了,准备去学堂先将姚氏接过来,不然将人晾在那里怪不好的。
可临时走时,小张氏却喊住了她,“圆儿,你手上的镯子哪来的呀?”
柳氏闻言也朝徐圆手上的镯子望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