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下聘后,年一天天的近了。
禾娘忙碌起来了,冯家虽然说了不要嫁妆,但嫁鞋得准备。
给婆家的公公、婆婆、大伯哥、嫂子、侄女、冯二郎做鞋子是准嫁娘必须准备的见面礼,这是云城的习俗。
禾娘在家里忙着糊布壳、精心地剪着鞋样,每一双鞋样的大小尺寸她都反复比对。
冯家的鞋样是下聘那日,官媒刘婆婆亲自带来的。
大伯娘和两个儿媳妇也来帮禾娘做嫁鞋。刚进门的二郎媳妇朱小草比大郎媳妇刘二丫活泼,她身上穿的衣服正是胡老二送的那匹棉布做的新衣。
小朱氏瞅着禾娘纳鞋底,惊叹道:“禾妹妹,你这手艺真好,这鞋底纳得真细密!”
禾娘瞥一眼二嫂脚上的花棉鞋,微笑着说:“二嫂的手艺也不错啊!”
大伯娘闻言得意的一扬眉梢,两个儿媳妇,她还是看小儿媳顺眼一些!毕竟是娘家的堂侄女。
大嫂刘氏不声不响的纳鞋底,这是个费力气的活儿,不小心还会扎到手指头。
禾娘以前见大嫂子就很同情她,阿奶当家,大伯母受的气也会转移到大嫂身上。身为长媳想分家单过是不可能的,她上面还压着婆婆、阿奶两座大山。
进门第二年的第一胎生的女儿,更让她卑微胆小,所幸的是秋分大哥护着大嫂,不然她的日子更不好过。
禾娘瞥一眼大伯娘、大嫂和二嫂,再过几个月,她也会面对这样的婚后生活。
二郎哥哥让小桃悄悄告诉她,大婚回门后就会分家,不用担心和大嫂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只有过年时,他们才会住回城南冯宅。
大伯娘不时看看巧手翻飞的禾娘,心里对这个即将嫁入富贵人家的侄女羡慕不已!
想不到当初,小叔子刚拒绝了林员外的保媒,不成想转眼就得了豪门女婿,真是命啊!
侄女婿家比林员外家富裕了不少!侄女婿给小叔子家修了这气派的院子,一间间宽敞亮堂的青砖瓦屋,崭新的家具,还有大骡子…
兔儿岭镇十里八乡都没有听说过哪家的闺女出嫁,能带给娘家这般富贵的日子啊!
侄女婿给婆婆的见面礼,竟然是两颗金花生,给孙女的也是银瓜子!出手就是金、银,真真是闻所未闻啊!
大伯娘的脸上挂满了笑,手中的针线活儿倒是也很利索!
冬日里猫冬,村里针线活儿做得好的婶子和嫂子们也陆续上家里帮禾娘的忙。
禾娘的娘亲不在了,不然有娘亲操持婚事,帮着做嫁鞋,她也会轻松许多。
门房被胡老二收拾好了,乡下人家,不需要人看门。每天火盆烧得旺旺的,陶罐里烧着开水煨在炭火上。
妇人们都聚在门房里做嫁鞋,绣鞋垫、在鞋面上绣花…
有火烤,有开水喝,火盆里烤着红薯。还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枯燥单调的冬日好过了不少。
午后,阳光正好。
禾娘起身伸了个懒腰,她走到院子里查看晾晒的鞋壳。
院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三郎带着臭臭跑到侧门处,原来是冯顺送来一个包袱,里面是精美的丝线和绸缎,说是府上给禾娘做嫁鞋用的。
冯顺的包袱送到后,立即打马走了,臭臭还冲着大红马“汪汪汪”的叫了几声。
三郎现在走到哪里,臭臭就跟在哪里了。
禾娘接过三郎递来的包袱,抱到了门房里,妇人们纷纷围上来观看,不住地夸赞冯家果真是高门大户,拿昂贵的绸缎用作鞋面!
托了禾娘的福,村里的婆娘们都上手摸到了柔软的绸缎。
大伯娘看着禾娘笑着说:“禾丫头啊!你这福气真是让人眼红!”
“谁说不是哩!说是泼天的富贵都不为过了!”族长家的大儿媳王伯娘跟着感叹。
“禾丫头啊!以后去了冯家,可别忘了我们呀!”铜柱叔家的许婶子看着绸缎眼巴巴的说。
“啧啧啧,你们看看这绣线,都会发光哩!”余寡妇手上拿着一匝银线不撒手。
大伯娘夺下余寡妇手中的银线,没好气的说:“林大妹子啊!这是喜庆的绣线,你拿着不合适!我们是在给禾丫头准备嫁鞋,你天天凑过来干啥呢?”
“就是!”许婶子撇撇嘴道:“你这样的人,不能什么热闹都往上凑!”她暗自腹诽着,你一个寡妇,老掺和村里的喜事儿,自己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吗!
“可不就是!大林哥也不管管!”几个婶子早就看不惯余寡妇了。村里只要有办喜事的,她溜到膳房里,趁人没防备着,抓起一块肉丢进嘴里,也不管别人对她翻白眼,妥妥的贪吃鬼!
余寡妇一脸讪讪,她偷偷看了一眼禾娘,有些害怕禾娘会恼怒。
禾娘微微垂下眼睫,脸上没有表情。
胡家村的寡妇,只要村里有喜事,都避在家里不出门,免得冲撞了喜事。
余寡妇每天都来家里,说是帮忙,她的绣活儿完全拿不出手,禾娘作为一个女儿家不好对她摆脸色。
其实摆脸色也没用,余寡妇的脸皮厚!
伯娘和婶子们都冷着脸,继续忙手上的活儿,禾娘的双手也没闲着。
村里没出嫁的小姐妹,偶尔也来学学针线活儿,小姑娘们围着禾娘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禾娘的袄衣、袄裙都是冯家的绣娘用的上好棉花做的,袄面还是用的绸缎。
禾娘微笑着让姐妹们上手摸摸裙子,看着她们惊喜的神情,禾娘的心里有些酸涩。
如果她没有遇上二郎哥哥,她也会和村里的姐妹们一样,禾娘尽量对小姐妹们露出善意的一面。
禾娘柔声说:“只要我们用心,以后都会过上好日子的!并不是非要嫁进富贵人家,我们都是出自农户,万万不能生出攀比之心,那样才会害了自己!”
小姐妹们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她们在家里总听到阿娘和阿奶说,要是自己家的孙女也有这样的福气,能嫁进富贵窝就好了…
富贵窝是有很多,禾娘听小桃说过,高门大户人家除了娶妻,还会纳妾,妻子只有一个,而妾室可以很多。
禾娘害怕姐妹们为了富贵的生活走上当妾室的路,她现在也不知晓做妾室的门门道道,只能用她有限的认知劝诫一二。
傍晚时分,大家都各回各家了。
禾娘收拾好针线笸箩,去了膳房做晚饭。
禾娘突然想起来一件忧心的事儿,自己出嫁后,阿爹和三郎的饭食谁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