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二提着二百六十个铜钱到了族长家,族长家门前的打谷场上忙得热火朝天。还是有不少眼尖的汉子和婆娘,看到了胡老二手上的铜钱。
不少婆娘对着胡老二手中的铜钱指指点点,心里充满了好奇…
老族长站在门口望着打谷场上的热闹场面,看到胡老二手上提着明晃晃的铜钱,混浊的眼珠子疑惑的看着二娃子。
胡老二一手扶着他坐在椅子上,把铜钱放在桌子上后,瓮声瓮气的说道:“老叔!对面半山腰上的山果,我的女婿都摘走了,这是他买山果的银子!”
老族长看看铜钱,看看胡老二,不住感叹着:“那么酸的果子,年年都是烂在山上,孙女婿摘走就摘走了,还给什么银子!”
老族长的大儿媳王氏附和着点头道:“二叔啊!这银子不该收!年年树上的酸果都是没有人吃,烂山上了!”
胡老二诚恳的说:“女婿是以一个大钱两斤山果买走的!
山是我们胡家村的山,家家都有份,虽然不值多少钱,分下去,家家也能买一斤盐巴了!老叔分下去吧!
估计明年女婿还会再来买山果,老叔叮嘱村里人别把果树砍了!”
老族长呵呵笑道:“二娃子找了个好女婿啊!提亲带来的猪肉,家家都给分了肉,摘山果又分银子!全村都沾你女婿的光了!”
老族长的大儿子胡向东进屋来喝水,听说此事也很动容,他把铜钱一个一个的按顺序分发成三十二堆,一堆八个铜钱,最后还多了四个。
正好老族长那一辈还有四个堂兄弟,那四堆就多发了一个大钱。
胡向东拿着铜锣站在家门前敲了起来,“镗镗镗”的声音很快传遍了全村,家家户户的汉子都走出来,聚集到族长家门口。
胡向东大声说道:“各家各户听好了,二牛兄弟家的女婿买了半山腰上的山果,给每家每户分了买山果的钱,一家八个大钱!”
百来张黑红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胡向东接着说道:“往年山果都是摘几个尝了,酸的入不了嘴,最后掉在地上烂了。
今年我们村承了二牛兄弟家女婿的情!大家也要记住恩情!
山上的果树,估计明年的果子侄女婿还是会来买的!上山砍柴时留下心,可别把果树砍了!
往后山上发现了什么值钱的山货,还是一起分钱的好。我们胡家村,往上数六代,记住我们都是一个祖宗!”
汉子们都重重的点头!
当初老祖宗为了躲避战乱,带着一妻二妾和孩子,跑到这山旮瘩里避世,经过了几代人,发展成了三十二户,等到年底有适龄儿郎成亲,分家后,又多出几户人家了。
无论分多少家,胡家村的汉子们都记住了,他们是一个家族。
村里最年长的大山伯颤巍巍的走上前来,接过分给自己的那份钱,感概道:“二娃子家这女婿,是个仁义的儿郎。咱们村好久没出过这么实诚的后生咯!”
众人都点头赞同,特别是家中有女婿的人家,将自家女婿和胡老二家的女婿一对比,瞬间觉得自家女婿完败!
这时候人群里响起了一道询问声:“二牛哥!你家有了大骡子,能不能把骡子借给兄弟们用用啊?”
这道声音不大,在场的汉子们都听见了,大家都把异样的眼光投向问话的人——瓜哥,村里最懒的汉子!
“骡子多贵啊!”胡向东瞥一眼瓜哥道:“二牛家的骡子是他女婿送的,多金贵啊!瓜哥,也只有你敢开口!十几两银子买的累坏了你赔吗?”
瓜哥不服气的说:“牲口就是干活儿的!帮帮我们怎么了?”
其实瓜哥的话是好多汉子们心中所想,只是不好先开这个口。
大家齐齐把目光投向胡老二。
胡老二瓮声瓮气的说:“我家的骡子是女婿送的,牲口是干活儿的不假!我每天都要泡五斤谷子喂给骡子吃!
村里的兄弟真想借骡子,就拿五斤谷子来借吧!
只干活儿,不给吃精细的料草,骡子生病了可不中!”
胡向东的大手一挥,大声说道:“往年村里没有骡子,打谷子翻田的活儿不是都干得好好的?
别想着偷懒!想借骡子的,准备好五斤谷子送去二牛家!别尽想着美事儿!
没事儿时大家多去山上找些草药,学着二牛兄弟开荒,种些粮食填饱肚子才是该琢磨的!
二牛兄弟家的骡子,村里的儿郎娶媳妇,可以借去迎娶新媳妇!这骡子是我们胡家村的门面了!
其他的就别想了!
都散开吧!该干嘛干嘛去!”
话音落下,汉子们四散走开,继续刚才没干完的活儿。
瓜哥和瓜弟兄弟俩拉着石碾子碾谷子,两兄弟瘦得像猴子一样,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两人同时在心里琢磨开了,八个大钱一斤谷子,五斤谷子就是…
兄弟俩合计算了半天,算出结果后,兄弟俩面面相觑,五斤谷子可是四十个大钱啊!这可哪里会舍得?
兄弟俩又重重叹息一声,认命的拉起了石碾子上面的粗麻绳子…
至于向东哥说的开荒,还是算了吧,那结结实实的荒地,挖几锄头,肚子就饿了…
勤快哪有懒惰好过!
余寡妇母女俩今天一起赶集去了,盖着粗麻布的篮子里装的是山果!是眉娘和禾娘一起去山上摘的山果。
眉娘吃了几个果子,果篮子就被余寡妇拎走了。
余寡妇好吃懒做惯了,借口去卖山果,好躲避在家里帮胡大林打谷子。
余红儿穿着裙子跟在余寡妇身后,她想去麻糖铺子里看看那个少东家。她想着她不比禾娘差,要是少东家也看上她了,再和禾娘退了亲,然后跟她提亲,她就是村里人眼红的人了!
到时不仅是胡家村的人羡慕她,余家村也一样…
余红儿边跟在余寡妇身边走,边想着美事儿,那双三角眼滴溜溜转,那梳得不伦不类的发髻慢慢松垮了。
到了集市口,交了一个大钱的摊位费,她们母女俩刚拉开盖着山果上的灰麻布,就听到旁边卖鸡蛋的妇人说:“麻糖铺子里收山果,一个大钱收两斤!”
这娘俩高兴坏了,余寡妇大声反问卖鸡蛋的妇人道:“大妹子说的可是真的?”
妇人指着麻糖铺子门口的人群说道:“铺子门口贴上了告示呢!买了他们铺子里的芝麻糖串的人都说了,糖串是用山果做的!”
余寡妇提着篮子拉着女儿就往麻糖铺子里走,心里惋惜白白浪费了一个大钱。
她提着沉甸甸的篮子,又乐开了花,一个大钱两斤山果,她这一篮子,二十斤肯定有,她的胳膊都压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