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熟练地将最后一勺色泽红亮、油润诱人的红烧肉盛进盘里。
动作间,几点油星溅落在金奖奖牌上,在灯光下映出细碎而璀璨的光,仿佛在诉说着这份荣誉背后的故事。
这奖牌,是他厨艺的见证,也是他努力的勋章!
孩子们围坐在桌前,眼睛紧紧盯着那盘红烧肉,手中的筷子迫不及待地在盘里翻搅起来。
他们嘴里塞得满满当当,腮帮子鼓得像小皮球,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喊着:“柱子叔叔,你的肉比天上的云彩还香!”
那纯真的话语,是对何雨柱厨艺最真挚的赞美!
何雨柱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模样,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
他手腕稳如磐石,动作娴熟地往孩子们碗里添着热气腾腾的汤,轻声说道:“慢点吃,锅里还有,管够。”
这简单的话语,却充满了浓浓的关怀与疼爱!
张师傅拄着拐杖,缓缓在一旁坐下。
他静静地看着何雨柱忙碌的背影,那坚实的身躯在灶台前穿梭,仿佛与这烟火气息融为一体。
突然,他轻轻叹了口气,感慨道:“当年你爹也是这样,灶台前一站,就像扎了根的树,沉稳又坚定。”
这声叹息,饱含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杨为国正细心地擦着新换的铁锅,锅底映出他专注的影子。
他一边擦拭,一边说道:“柱子哥现在可比我爹当年威风,连李司令都爱吃他做的菜。”
话语中,满是对何雨柱的钦佩与自豪!
就在这时,孙志国突然从外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红纸。
纸角被风卷得发皱,仿佛在诉说着他一路的急切。
他兴奋地大喊:“柱子哥,市里来人了,说要给饭馆挂‘名厨之家’的牌子!”
这消息,如同春风一般,给饭馆带来了喜悦与希望!
何雨柱神色平静,往炉膛里添了块煤。
瞬间,火苗“腾”地窜高,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
他淡淡地说道:“挂不挂牌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大伙吃得踏实。”
在他心中,食客的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话音刚落,门口就传来一阵皮鞋声。
粮食局的王局长带着两个干事走进来,手中的公文包在手里晃悠着,脸上带着虚假的笑容。
王局长往灶台边凑了凑,眼神在铁锅上打转,说道:“何师傅,恭喜啊,听说您得了金奖。”
“我侄子想跟您学手艺,您看……”
这看似恭敬的话语,实则暗藏目的!
何雨柱眉头一皱,毫不犹豫地把锅铲往灶台上一磕,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王局长,说道:“学手艺可以,但得先学做人。偷奸耍滑的,我这儿不收。”
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彰显着他的原则与底线!
王局长的脸僵了僵,眼神中闪过一丝尴尬。
但他很快又堆起笑容,从包里掏出个信封,往何雨柱手里塞,说道:“一点心意,您收下,孩子笨,还得多劳烦您。”
这信封里,装的是他的算计与私心!
何雨柱怒目圆睁,一把将信封拍回他怀里。
他油乎乎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大声说道:“我爹当年就是因为不收这种东西,才被你们穿了小鞋。今天想在我这儿故技重施,没门!”
这愤怒的话语,是对不公的反抗!
张师傅突然用拐杖指着门口,神情严肃地说道:“王局长要是没事,就请回吧,我们还要给孩子们做饭。”
他的态度明确,不容置疑!
王局长悻悻地走了,出门时心不在焉,竟撞在门框上。
公文包掉在地上,滚出几包发霉的粮票。
这些粮票,仿佛是他罪恶的证据!
孙志国捡起来一看,突然喊出声:“这是三年前仓库丢失的粮票!上面还有赵德山的印章!”
这一发现,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何雨柱毫不犹豫地抓起粮票往保卫科跑,风掀起他的衣角,仿佛在为他助威。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回看他还怎么抵赖!”
这坚定的决心,让他义无反顾!
等何雨柱带着人回来时,王局长正和赵小栓的跟班在饭馆后巷嘀咕。
他手里的烟卷烧到了手指头,却浑然不觉。
何雨柱大步上前,把粮票往他面前一摔,说道:“人赃并获,你还有啥话说?”
这质问,让王局长无处遁形!
王局长腿一软,瘫在地上,脸色苍白如纸。
他声音颤抖地说道:“我交代…… 我当年帮赵德山改了粮票日期,分了我五十斤大米……”
这供述,揭开了一段黑暗的往事!
孩子们扒着门缝看热闹,突然齐声喊:“把坏人抓起来!”
这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正义的力量!
保卫科的人把王局长押走时,他突然回头哭嚎:“何师傅,求您高抬贵手,我儿子还在上学……”
他的哀求,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何雨柱面无表情,往炉膛里添了块硬煤。
火苗舔着锅底,仿佛在为正义燃烧。
他冷冷地说道:“早知道今天,当初就不该伸手。”
这是对王局长的警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杨为国往锅里倒了勺酱油,咕嘟声里混着他的话:“柱子哥,现在全市都知道您刚正不阿,好多人想来拜师呢。”
这话语,是对何雨柱的赞扬与肯定!
何雨柱把炒好的青菜盛出来,香气飘出老远。
他认真地说道:“拜师可以,先从洗碗切菜学起,少一个步骤都不行。”
他对技艺的传承,有着严格的要求!
张师傅看着他忙碌的样子,眼神中充满了欣慰。
他突然对孙志国说:“你看他现在,说话办事,是不是越来越像当年的我?”
这是对何雨柱成长的认可!
孙志国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星子溅在地上。
他笑着说道:“比您当年还厉害,您当年只敢在心里骂,他现在敢当面怼。”
这是对何雨柱勇气的赞赏!
傍晚时分,饭馆里热闹非凡。
有来吃饭的,有来拜师的,还有来送锦旗的。
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这里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李司令的警卫员送来块牌匾,上面写着“匠心守正”四个大字。
他恭敬地说道:“何师傅,司令说这四个字您当之无愧。”
这牌匾,是对何雨柱的高度评价!
何雨柱把牌匾往“何记饭馆”旁边一挂,正好对齐。
他谦虚地说道:“替我谢谢司令,我就是个炒菜的,担不起这么大的名头。”
但他心中,却充满了感动与自豪!
警卫员往灶台边凑了凑,小声说道:“司令还说,王局长供出了当年陷害您爹的人,现在正在调查。”
这消息,让何雨柱心中一震!
何雨柱的手顿了顿,锅铲在锅里划出刺耳的声。
他喃喃自语道:“二十多年了,总算能给我爹一个清白。”
这是他多年的心愿,如今终于有了希望!
孩子们突然唱起了歌,是孙志国教的《灶台歌》。
歌词里混着锅碗瓢盆的响声,仿佛是一曲欢快的乐章。
何雨柱往孩子们碗里各夹了块肉,眼眶有点发热。
他温柔地说道:“好好唱,等你们长大了,我教你们炒菜,教你们怎么用锅铲守护自己的良心。”
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期望与嘱托!
夜色渐浓,饭馆的灯亮得像颗星。
何雨柱站在灶台前,往锅里倒了新的油,滋滋声里,他突然觉得这方灶台就是他的战场。
锅铲是他的武器,炒出的不仅是饭菜,还有世道的公道!
这是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坚守!
张师傅拄着拐杖回家时,回头望了一眼。
他看见何雨柱的影子被灯光拉得老长,像座永远不会塌的山。
这影子,是何雨柱的担当与责任!
孙志国往炉膛里添了最后一块煤,火苗映着他的笑脸。
他兴奋地说道:“柱子哥,以后这饭馆,就是咱市里最亮的地方。”
这是他对饭馆未来的美好憧憬!
何雨柱把最后一盘菜端上桌,声音洪亮得像喊号子。
他坚定地说道:“不止是亮,还得热,热得能焐化所有的冰,暖透所有人的心。”
这是他对饭馆的期望,也是他对生活的追求!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映着何雨柱的脸,像尊永不褪色的雕像。
他站在那里,守护着这方天地,守护着心里的规矩,一年又一年!
门外的风呼呼地刮,却吹不散饭馆里的热气和香气。
这热气和香气,仿佛是何雨柱精神的象征,温暖着每一个人!
有个第一次来的食客问邻桌:“这掌勺的师傅,真是个厉害人物?”
邻桌的老人喝了口酒,眯着眼笑,说道:“何止厉害,他手里的锅铲,能炒出是非黑白,能定人生死荣辱。”
这是对何雨柱最生动的评价!
何雨柱好像听见了,往锅里撒了把葱花,香气漫了满屋子,像在回应所有的赞誉和期待。
他知道,只要这灶台还在,这锅铲还在,他就会一直站在这里,守着这方天地,守着心里的规矩,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