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棠受宠若惊,双手接过纸条:“谢谢您,苏教授!”
“别客气,看到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我就觉得有希望。”苏教授慈祥地笑着,又摸了摸小橙子的小脸,“孩子养得真好,好好培养,将来也是栋梁之才。”
姜海棠捏着手里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看着苏教授挺直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这短暂的旅途邂逅,这位低调而睿智的老专家,话虽然不多,但却用她的平和、睿智和那份深藏于心的家国情怀,给姜海棠上了生动的一课。
姜海棠将纸条收好,和小何最后检查了一遍行李,给小橙子穿好外套。
火车缓缓驶入站台,熟悉的站台和广播声让姜海棠精神一振。
车刚停稳,姜海棠就透过车窗看到了站台上翘首以盼的何婉仪和袁一楠,还有被袁一楠抱在怀里、正使劲朝这边张望的小桃子!
“妈妈!妈妈!”小桃子一眼就看到了妈妈,激动地挥舞着小手,声音隔着玻璃都能隐约听到。
姜海棠的心瞬间被喜悦和酸楚填满,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
她迫不及待地抱着小橙子,和小何一起随着人流下车。
等下了车,姜海棠将小橙子交给婆婆何婉仪。
“妈妈!”小桃子从袁一楠怀里溜下来,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扑进姜海棠的怀里,紧紧抱住她的腿,“妈妈,我好想你!”
姜海棠一把将女儿抱在怀里,想要举高高,却发现,小桃子又长大了不少,已经举不动了。
何婉仪抱着小橙子,心疼地打量着,又忙看向姜海棠,“海棠,路上辛苦了吧?”
袁一楠则帮着接过小何手里的行李:“香草同志,一路上辛苦你了。”
“不辛苦,不辛苦,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再说了,这一路上,我也长了不少见识。”小何连忙说。
这是实话,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机会,或许,她这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去花城,也不会有机会去京城。
小桃子仰着小脸,看着妈妈,又好奇地看向弟弟:“妈妈,弟弟好像长大了好多!”
“是啊,小桃子也长大了,变成大姑娘了!”
姜海棠亲了亲女儿的额头,心里却是对女儿的亏欠。
出站的路上,小桃子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说着多么想妈妈和弟弟,说着奶奶和大伯母给她买的新裙子。
何婉仪和袁一楠也仔细问着路上的情况和金城那边故人们的近况。
坐上回家的车,看着窗外熟悉的京城街景,听着身边家人的欢声笑语,姜海棠觉得自己何其幸运。
等陆良辰回来,一家人团圆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回到陆家老宅,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离别一个多月的小桃子像个小尾巴一样黏着妈妈,恨不得把这几个月的思念都补回来。
姜海棠也尽可能地让小桃子感受到妈妈的关爱,免得小姑娘心里有小疙瘩,觉得妈妈爱弟弟比较多。
而何婉仪和袁一楠则是张罗了一桌丰盛的接风宴,吃饭的时候,又问了陆良辰在金城那边的生活和工作。
知道姜海棠这一次去,还认了干爸干妈的时候,陆家人其实都是很意外的。
毕竟,要是没有和姜老相认,姜海棠认干亲还能理解,但现在,海棠已经找到了血脉亲人,为什么还会认干亲?
但何婉仪以及陆家的其他人,都没有对此表示质疑。
“既然海棠能认亲,必定是值得信任的人,我相信海棠的眼光。”陆老爷子做了总结。
“谢谢爷爷。”
“等回头你爷爷回来了,给你爷爷说一声,也算是正经亲戚了。”陆老爷子又说。
“我爷爷不在京城?”
“后天就能回来。”陆老爷子没说姜老的去向,只说了姜老回来的时间,姜海棠便知道,自己不能多问了。
接下来,姜海棠还有两天假期,休息了两天,缓解了旅途的疲惫后,姜海棠立刻投入了工作。
她先是去轻工业部找到了陈老先生报到,并将此行厚厚的技术笔记、考察报告以及初步整理的技术改进建议交给了陈老。
陈老翻阅着那份条理清晰、见解独到的报告,尤其是关于那处关键数据纠偏和针对国内材料工艺提出的替代优化方案,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海棠啊,你这次南下,收获巨大啊!这份报告价值连城!”陈老兴奋地说,“部里正在筹备项目启动会,你这份报告正好可以作为重要的立项依据和技术参考!”
“其实,你不用这么着急,完全可以等回到京城之后再整理,看着你比之前又瘦了些!”
姜海棠捏了捏自己有点肉的脸,笑着说:“没有吧,我觉得还好啊!”
“可别仗着年轻就糟践身体,你的身体是属于国家的,你要养好身体,为国家服务!”陈老十分严肃的说道。
接下来,陈老又给姜海棠说了一下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果然和之前还是不一样的。
姜海棠接下来的生活,主要是投入到研究中去。
这边说好了到研究室的时间,接着,姜海棠又去了出版社,将翻译好的小说稿子交给了陆小姑。
陆小姑看着那工整流畅、语言优美的译稿,惊喜万分:“海棠,你这效率也太高了!质量还这么好!主编看了肯定满意!稿费和补贴过几天就能结算给你,保证让你满意。”
第二日,姜海棠正式到新单位,轻工业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项目组上班。
她的岗位办公室被安排在陈老附近,便于随时交流。
项目组刚刚组建,人员还在陆续到位。
起初,组里一些资历较老的同志看到姜海棠这么年轻,还是个女同志,心里不免有些嘀咕和轻视。
但是,之前一起去花城的几个人都对姜海棠十分佩服,姜海棠在项目组里有这三个人的支持,倒是不难过,相反,还算是如鱼得水。
至于其他看不上他的人,姜海棠觉得,也无所谓,反正,只要自己足够出色,总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
果然,很快,姜海棠就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第一次项目讨论会,当大家为一份外文设备说明中的关键术语争论不休时,姜海棠不仅精准翻译了原文,还结合自己在花城厂的实操经验,解释了该术语在具体工艺中的含义和影响,瞬间解决了争议。
其他人这才相信,这个漂亮的据说家世非同一般的小姑娘,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并不是花瓶,也不是关系户。
只是,搞研究的人多少都有些清高,并不会因为姜海棠这一次的优秀,就对姜海棠刮目相看。
但对姜海棠的态度,到底比之前的时候和善了许多,尤其是几位老同志。
在后续的技术资料翻译和整理中,她速度快、准确度高,不仅能翻译,还能指出原版资料中表述不清或与国内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的地方,并提出核实建议。
甚至,姜海棠提出的一些建议和研究方向,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
其中一些设计思路也让几位老工程师眼前一亮,受到了启发。
“海棠同志啊,这些你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之前我就没想到过呢?”李老拿着姜海棠绘制的草图,感慨地说道。
“是啊,到底是年轻人,就是比我们这些老帮子有想法啊!”
“海棠啊,我们可以多讨论一下这个方向,我觉得,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这样的……”
连最初有些看法的老同志,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女同志确实有真才实学,是块搞技术的料。
更重要的是,姜海棠还是那种虽然有才华,还能沉稳专注地工作的人。
她认真的态度、不居功自傲的谦和性格,更是得到了老同志们的喜爱,他们觉得,这是年轻人们缺乏的,这些年,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浮躁了,能沉下心做事的越来越少了。
这就越发让他们觉得,姜海棠才是难能可贵的。
期间,她给金城的顾昀笛舒启华、毛厂长等都写了信,报了平安,也简单说了说新工作的情况。很快,她也收到了他们的回信,字里行间都是关切和鼓励。
工作之余,姜海棠的生活节奏依然紧张而充实。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要陪伴两个孩子。
等孩子们睡了,她还要挤出时间学习,虽然还有一年时间,但姜海棠觉得,应该提前复习起来。
她要参加第一届的高考,做一个有学历有能力的人。
此外,姜海棠接到了陆思敏给她的第二本外文书籍的翻译工作,加上这份工作,姜海棠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忙碌了起来。
“海棠啊,你不用这样辛苦,咱们家的日子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看着儿媳妇如此辛苦,何婉仪十分不忍心,以为姜海棠是觉得家里的钱不够花,才会如此努力地赚钱,因此劝说她。
“妈,我只是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就该做更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满足于现在的生活。”
“当然了,我也是真的喜欢钱,我总觉得,现在手里有更多的钱,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如果没有能力也就罢了,但还有希望,姜海棠想着,总要买一个京城的四合院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