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宝妞所说,谢南书办事效率极高。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谢南书便带领工部官员、大批工匠和军队,浩浩荡荡地赶往大洲国北境边陲。
他们日以继夜,仅仅用了数日。
便在大洲国与两国交界处,选定了交通便利、地势开阔的几处地点。
搭建起了宽敞的交易市场、安全的仓库、便捷的驿站。
甚至连维持秩序的驻军营地都迅速到位。
大洲国的兵工厂,也如期开辟了新生产线。
日夜不停地生产着高效耐用的农具和工具,以满足贸易处的巨大需求。
“睦邻贸易处”开市那日,彩旗飘扬,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大洲国、月海国、日地国三国的商贩和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
人山人海,将贸易处围得水泄不通。
曾经对立的两国百姓,如今在同一片市场的屋檐下,互相友善地询价、交易,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月海国的牧民带着漂亮光滑的羊毛、坚韧的皮革和新鲜的牛羊肉等特产前来交易。
日地国的矿工则带来了储量丰富的铁矿石、粗壮的木材和一些精良的粗制工具。
而大洲国的商贩,则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精美的丝绸、高效的改良农具,包括新型的铁犁和播种农具、醇厚的草莓酒、香甜的果干、甚至还有一些大洲学子最新发明的简易水车模型和改良的捕鱼工具……
这些商品,都是两国百姓梦寐以求却难以获得的。
如今,只要他们付出自己的劳动和特产,就能以公道的价格换取所需。
“这大洲国的锄头,真是轻便又锋利!比我们自己打的好用多了!”
“往年耕牛犁地,还要费不少劲,如今有了这新式农具,干活都快了不少!”一个日地国的农夫惊喜地说道。
他刚用几块铁矿石换了一把新式锄头,爱不释手。
“大洲国的布匹又暖和又结实,摸起来还这么柔软!”
“俺要给俺婆娘扯几尺,再买些糖果给娃儿们!”月海国的牧民也满脸笑容,他刚卖了几张好的羊皮,手里有钱,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贸易的繁荣,如一股清流。
迅速蔓延至两国各地,带动了两国的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曾经的土地争执和物资匮乏,现在有了更好的、更和平的解决方案。
两国百姓发现,通过贸易,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资。
还能赚取大量的银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谁还愿意为了那点鸡零狗碎去打仗呢?
碧玉河的问题,也随着贸易的开展,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剑拔弩张的意义。
双方在睦邻贸易处旁,设立了水利管理员,共同协商合理分配水源。
甚至在大洲国的技术帮助下,共同修建了新的水渠,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至于铜矿,则以合作开采、利益共享的方式,由三方共同参与,确保公平公正。
大洲国也从中获益匪浅。
不仅成功化解了边境的潜在危机,促进了地区域稳定。
也扩大了自身的商品销售市场,增加了国库收入。
更重要的是,它赢得了周边国家的广泛尊重和信任。
真正树立了和平、友好的大国形象。
如今大洲国是一个引导区域繁荣,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强大帝国。
光庆帝坐在御书房里,看着谢南书呈上来的睦邻贸易处的账簿。
那上面流水般的银钱进出,以及两国百姓的商品需求统计。
都预示着一个和平共赢的新时代,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欣慰和自豪的笑容。
月海国和日地国通过大洲国牵头斡旋,从剑拔弩张走向和平贸易的消息。
很快不胫而走,传遍了周边列国。
许多原本对大洲国抱持观望态度的国家,此刻也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崛起中的强国。
他们看到,大洲国并非只会展示武力,更懂得运用智慧和经济手段,实现共同繁荣。
这种“大洲模式”远比传统的征伐侵略更具吸引力。
很快,效仿东陵国的各方使节也开始络绎不绝地抵达大洲国京城。
南方“炎土国”的使者,带来了他们盛产的香料和宝石。
恳求大洲国能帮助他们改良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炎土国地处热带,虽物产丰富,但瘟疫横行,医疗水平低下。
他们更是听说大洲国培养了女子医学院,希望能够派遣本国女子前来学习医术。
西方“流沙国”的使者,提出希望大洲国能为其提供新的取水技术和筑城工艺。
以应对他们沙漠化日益严重的国土。流沙国饱受风沙侵袭,民众饱受干渴之苦。
甚至连一度与大洲国有所摩擦的“北寒国”,也派来了使者。
他们希望能够从大洲国进口过冬用的煤炭和取暖设备。
他们的冬天漫长而酷寒,每年都有大量百姓冻死。
北寒国使者还隐晦地表达了对大洲国军工厂技艺的浓厚兴趣。
希望能通过贸易,购买一些大洲国的“先进民用工具”。
实则心知肚明是在打探武器技术。
光庆帝和宝妞深知,这是大洲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光庆帝与宝妞在御书房内,召集谢南书、顾念仁等人,共同商议应对策略。
“父皇,各国前来寻求合作,此乃我大洲盛世之兆。”宝妞坐在光庆帝身侧,“然,我等亦需谨慎。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兵。”
光庆帝赞许地点头:“宝妞所言极是。我大洲欲成为万邦之首,当以德服人,以利诱人,而非以力压人。”
谢南书拱手道:“皇上、皇太女,依微臣之见,对于炎土国和流沙国,可给予技术上的帮助。”
“并开放部分商业合作。例如派大学院的农学、医学院的才女们前往炎土国教授。”
“派遣工部的筑坝专家前往流沙国指导。通过贸易,获取他们所需的物资,同时赚取丰厚利润。”
“长此以往,他们必将死心塌地追随我大洲。”
顾念仁则补充道:“至于北寒国,其野心不可不防。可向他们出售煤炭和民用设备,但军事技术绝不可外泄。”
“可与其建立贸易往来,拉近关系,但其使者要求参观兵工厂等要求,需严词拒绝或委婉推脱。”
宝妞思忖片刻,补充道:“不如在与这些国家签订贸易协定的时候,也效仿月海国和日地国,加入一些和平共处的条款。”
“例如,定期举办万国商会,为各国提供交易平台,解决商业纠纷。”
“建立联合赈灾机制,若有国家遭遇天灾,大洲国可率先进行援助,以彰显我大洲的仁义与实力。”
光庆帝闻言,大喜过望:“好!此法甚妙!宝妞的眼界,远在朕之上啊!”
很快,一系列以和平贸易、技术共享为核心的对外政策,在大洲国正式推行。
大洲国的大学院,开设了专门的“万国交流班”,吸引了来自各国各行各业的学子。
他们在这里学习大洲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甚至语言文字。
这些学子学成回国后,成为了本国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推动各国与大洲国友好往来的桥梁。
大洲国的商队,带着精美的丝绸、高效的农具、新鲜的果干、以及琉璃制品,沿着陆路和海路,深入更远的国度。
这些商品不仅仅是贸易品,更是大洲国先进文明的象征。
大洲国的影响力,不再仅仅是军事上的威慑,更多的是经济和文化上的渗透与引领。
它的繁荣、开放、以及对和平的追求,让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天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