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闻所未闻的夜诡王,驮碑人这种夜诡在百诡录中早有记录。
在百诡录的一百零三种夜诡里,是位列前十的恐怖之物!
寻常的法宗见了也只有逃跑的份!
至少得三四个法宗联手,或是尊者亲自出手才有可能斩杀。
百诡录上描述,驮碑人乃是人形的夜诡。
体长七尺有余,也就是两米多高,本应该十分高大威武才是,但却弯腰驼背,面朝大地,脊背塌陷。
只因背负着一座黑色的石碑!
百诡录上还写着,驮碑人动作缓慢,不是那种杀戮欲望强烈的夜诡。
一旦远远地发现,立刻转身逃遁就有很大可能活命。
现在看来,有人遇到了驮碑人,不仅没有逃,还把驮碑人的碑给抢来了,拓印下了上面的碑文。
至于驮碑人,可想而知,必然已经被灭了!
想到这碑文拓片很可能是一位尊者斩杀了一头驮碑人后得来,似乎卖三百金这个高昂的价格也能理解一点了。
房间里。
白安年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那张轻盈的碑文拓片。
赫然是一张一尺宽、三尺长的淡黄色宣纸。
上面沁染着斑斑点点的墨渍,散发着十分浓郁的道蕴,引得白纸命魂中的漆黑眼珠颤栗。
“这上面的墨渍,是从驮碑人的碑上面拓印下来的么……”
这怎能不让人好奇,夜诡驮碑人的碑究竟刻着什么!
他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将这拓片缓缓的斜着展开,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这是?
在展开的宣纸上,有着许多复杂的墨渍,勾勾画画,洋洋洒洒。
只是,却不是字,也不是图,十分的混乱不堪,完全看不出来究竟是什么。
白安年皱着眉头,看了又看,可许久也没瞧出什么门道来。
他这是第一次接触诡遗,还是来自不曾见到过的驮碑人。
本以为这拓片之上会有一些让人惊奇的东西。
可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上面的墨渍似乎没有任何的特殊含义。
“呃,也许我应该买三条百世蜈的脐带,虽然看起来丑陋又肮脏,可道蕴要浓厚的多。”
但后悔也已经晚了。
他细细的感受着碑文拓片上的道蕴,推断,尽数吸收后,应该有猎杀两百头夜诡之功。
足以让漆黑眼珠道胎前进一步,朝着天人第三步的门人更近半成!
三百金换来门人半成修为,倒也说得过去。
碑文拓片中如此磅礴的道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吸收的。
至少也得半月之久。
他将碑文拓片卷了起来,握于掌中,心境渐渐变得平和。
等候已久的漆黑眼珠道胎猛地一震,立刻就从拓片中勾动了一缕道蕴出来,融入了进去。
大道修行,常言为苦修。
只因日夜不辍,昼夜不休!
凡是有抱负的大道修行者,无不是如此。
想要天人之道步步登高,人前显圣,就必然要承受修行之苦!
而白安年拥有着两枚道胎,也就意味着,需要同时修两条大道。
自然更是没有一点空暇,整日下来也都不得清闲,忙碌不止。
好在,他也乐得其中。
在上一世,他听过一句箴言,活着何必久睡,死后必会长眠。
而他,已经死过一次了。
他不知道自己再次死后,还能否醒来。
他不敢赌!
而在这个混乱诡谲的世界不想死,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天人之道这一条路!
如果可能,他很愿意在松阳县白家当个富家公子哥,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夜诡主宰了黑夜中的世界,每一次天黑后人们都会担心能不能见到第二天的大日升起。
还有歪门邪道的妖人也日渐猖獗肆虐,为祸四方,为了修炼道法或是炼制丹药、道器,血祭整个村子的事也时常出现。
边疆也战事连连,每过一年半载就会在各个州府征兵几十万,服兵役。
可以说,无一处是能平静度过一生的乐土。
而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体内自然而然就种下了一枚道胎。
他被裹挟着,也不得不踏上天人之道!
好在,他有两个命魂,凝结了两枚道胎。
让他拥有了其他修道者做梦也想不到的大道底蕴。
既然如此,又怎能辜负!
修行无岁月。
光阴如白驹过隙。
白安年像是独居深山老林一般,一连多日,闭门不出。
衙署也是难得的清闲,一直无人来打扰他。
但这一日,平静被打破了。
古渡县衙署的负责之人,才气道门人,景和突然闲庭信步地来到了庭院门前驻足。
白安年察觉到景和到来后,立刻就来到了庭院大门前,将人给迎进了屋子中。
“景大人,请上座。”
白安年对景和客气的施了一礼。
景和十分客气的摆了下手,示意一同坐下,同时还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封信,递了过去。
“来你这里,别无它事,是有一封信要交给你,是从三仙山送来的。”
三仙山?
那肯定是小姑姑无疑了!
师父李闲云闲散惯了,可不是会给他写信的那种性格。
“信派衙役送来即可,何必景大人您亲自前来。”白安年接过信的同时,有些诧异地说了一句。
景和淡笑道:“只是多日不见你在衙署中走动,唯恐你修行出了岔子,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呃,多谢景大人关心。”白安年揉了下鼻子。
他心中则是感觉到,今日的景和比起以往更和气。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看他的眼神也变得有点不一样。
“不用在意我,尽管拆开信来看好了。”景和又面带笑意地挥了一下手。
白安年也的确很想看一看,小姑姑的信都说了些什么。
展开信纸后,他双眼微动,一目十行,几个眨眼的功夫就全都看完了。
信的内容很简单,多是对他的关心,告诫他巡察使一职可能会面临许多危险,务必要谨慎,行事不要鲁莽。
完全就是长辈对至亲晚辈的那种真切关怀,话虽简单,但关心担忧之情,溢满了信纸。
信上还说了她在三仙山一切安好。
因为祭道成功,又得了那座九星玉晶炉,她的修行十分顺利,大道修为日益精进。
在信的最后还提到了松阳县老宅,说起了不久之前发生的一件好事。
“小年,你年幼时就常说,长大后要带领白家成为豪门大族,在数日之前,我们松阳县的白氏一族已经被朝廷钦定为末流世家,今年得的大康金钱宝卷也会比过去多上许多……”
从信上就能感觉到小姑姑的欣喜之情。
将信纸小心折叠起来后,白安年眼瞳中若有所思。
白家,成末流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