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尚暗,宫城内外却已一片忙碌。侍卫们身着铠甲,身姿挺拔地伫立在宫殿各处,严阵以待。大臣们身着朝服,头戴乌纱,在夜色中匆匆赶往早朝之地。他们脚步匆匆,有的紧锁眉头,似在思索着今日朝堂上要奏之事;有的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近日的朝局变化。
宫殿中,灯火通明,殿宇巍峨,金龙盘绕的柱子在火光下闪耀着威严的光芒。长宁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情庄重。待大臣们鱼贯而入,高呼万岁之后,早朝正式开始。
来上朝的人还有几个王爷,其中就有封地是青州的五皇子裕王。裕王是特意来的,为的就是青州水灾之后的事情。他想要冷王回来,青州是他的封地,冷王一直在青州算什么?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苏醒公公朝着台下喊道。
之后几个部门官员依次出列,向皇帝汇报政务。有汇报地方灾情的,请求朝廷拨款赈灾;有奏报边疆战事的,提及敌军动向与我方应对之策。长宁帝认真倾听,时而点头,时而发问,与大臣们一同探讨应对之法。
“尔等之事,朝后再议。”天色差不多的时候,长宁帝才叫停了。
裕王见此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儿臣有事起凑”
长宁帝略一抬头示意裕王开讲。
“四皇兄在青州赈灾已有多日,且青州灾情自有好转,不知是否让四皇兄回来?”
长宁帝微微皱眉,目光扫向裕王,不紧不慢道:“青州灾情虽有好转,但根基未稳,冷王在那颇有成效,此时召回,恐再生变故。”
裕王心中一紧,却仍硬着头皮道:“父皇,儿臣身为青州之主,理应担起这赈灾之责,四皇兄久留青州,于儿臣名声有损。”
话音刚落,朝堂上一阵窃窃私语。冷王在青州政绩斐然,百姓皆赞,裕王这番话,颇有争功之嫌。长宁帝还未开口,一旁的丞相率先出列道:“陛下,裕王殿下虽有此心,但冷王殿下经验更为丰富,此时换将,恐对青州赈灾不利。且冷王殿下一心为公,并无久占之意,不如等青州灾情彻底平复之后再召回冷王殿下。”
裕王脸色涨红,正要反驳,长宁帝摆了摆手,“此事朕自有定夺。冷王在青州尽心尽力,朕心中有数。裕王,你也莫要心急,多向你四皇兄学习。”
裕王只好躬身领命,心中却暗恨不已,只能暂且按下此事,另谋他法。总之他是不会让冷王待在他的封地青州的。
“可还有事说,若无事便退朝吧!”长宁帝挥一挥衣袖似要离去。
“臣等无事”
“退朝”
大臣们纷纷行礼告退,裕王却磨磨蹭蹭地落在最后。待大殿中只剩他和苏醒公公时,裕王凑上前,塞给苏醒公公一锭银子,低声道:“苏公公,还望您在父皇面前多美言几句,让四皇兄早日回朝。”
苏醒公公眯着眼,掂量了下银子,笑道:“王爷放心,老奴自会找机会跟陛下提提。”裕王这才放心离去。
与此同时,冷王在青州依旧日夜操劳,巡查灾情、安置百姓、调配物资,忙得不可开交。他对朝堂上裕王的小动作一无所知,只一心想着让青州百姓早日恢复往日的安宁。同在青州的泽王妃姜雪也是如此,不过她更多的是想要赚钱。随机阁帮助的人还挺多的,容疏手下的人收到的欠条也挺多的。青州的百姓很快就起了房子,也有了生计。
“多亏了冷王和泽王妃。不过南洲真的有那么好吗?”建了房子有活干还有地种的灾民们闲暇之时聊起了南洲。因为给他们赊账的人就来自于南洲,这就让他们想知道南洲是什么样的存在。来自南洲的人对他们说他们南洲早就有房有钱还有书读。这一切都让他们向往。
另一边,京城里的裕王同样在想着青州的事情。在得知青州灾情的时候,他就不喜欢青州这个地方了。封地于他这个王爷来说很是重要,别的皇子的封地都没他那样的。
裕王府中一个幕僚更是献策道:“王爷,如今之计,可派人去青州散布谣言,说冷王有不臣之心,意图在青州培植自己的势力,说不定能引起父皇的猜忌,召回冷王。”
裕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点头道:“此计可行,速去安排。”这计划成功了没准还能拉下冷王。太子因为太子妃的事,本来地位不稳,现在冷王又出事,那么就能乱起来了。毕竟,这事可以是他干的,也可以是太子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