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抵达鱼复(即后世的白帝城)外围水域时,战事正酣,却也陷入了胶着。
永安城,这座扼守长江三峡入口的雄关,远比想象中更为坚固。
守将乃是刘璋麾下的老将严颜,治军严谨,且城池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刘备军的主力,由张飞、赵云等将轮番攻打,数日下来,损兵折将不在少数,却始终难以撼动城池分毫。
尤其是在水路方面,严颜布置了重重障碍和强弓硬弩,封锁了江面,使得荆州水军的优势难以发挥。
连日的阴雨更是让道路泥泞,大型攻城器械的运输和使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我站在旗舰的船头,用望远镜(经过伪装,外表看起来更像某种特制的测距仪或观星筒)仔细观察着远处的战场。
硝烟弥漫,喊杀声隐隐传来,江面上漂浮着断裂的箭矢和破碎的船板。
刘备军的士气,明显因为连日的受挫而有些低落。
诸葛亮站在我身旁不远处,眉头微蹙,羽扇轻摇的频率也比平时快了几分。
显然,永安这座坚城,成为了西进道路上第一个硬骨头,
若不能尽快拿下,不仅会延误整个入川的战略进程,更会打击初战的锐气。
“子明,依你之见,这永安城,症结何在?”
诸葛亮忽然转头问我,目光锐利,似乎想从我这个“旁观者”眼中,得到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
这几天,我并未闲着。
玄镜台的情报早已通过秘密渠道送达,结合我连日的观察,对永安城的防御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精准的了解。
我放下望远镜,沉吟片刻,故作思考状,然后指着远处被江水环绕的城墙一角说道:
“孔明先生,昭连日观察,发现永安城防守虽固,然其西南角临江处,
似有一段城墙相对低矮,且守备兵力较他处薄弱。
更关键的是,据本地渔民私下所言(将情报来源伪装成民间信息),
那段江面之下,水流湍急,暗礁颇多,寻常船只难以靠近,故守军或许因此而疏于防范。
然若有精擅水性、船小灵活之士,于特定时辰(暗示掌握水文规律),或许能觅得路径,潜近城下。”
我的这番话,九分真一分假。
那处防御弱点和水文特点,确实是玄镜台探测分析的结果,而非什么“渔民所言”。
但我必须将其包装得合情合理,符合我一个“江东参军”兼“地理爱好者”的身份。
诸葛亮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向身边的赵云:“子龙,你领水军多次试探,西南角情况如何?”
赵云面容沉静,抱拳道:
“回军师,陆参军所言不差。
西南角城墙确较他处稍矮,江面看似平静,实则水下复杂,
我军楼船难以抵近,强攻损失必大,故之前未将其作为主攻方向。”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再次回到我身上:“子明继续说。”
“昭以为,强攻不可取,或可考虑奇袭。”
我继续说道,“若能于夜间,遣一支精锐小队,乘善操之舟,避开暗礁,潜至西南角城下,
或攀爬,或用特殊器械(暗示可能有类似飞爪的工具),袭杀守军,夺占一小段城墙,举火为号。
届时,主力大军再从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同时分兵响应城内信号,水陆并进,或可一举破城!”
这便是我根据情报制定的核心计划:利用信息差,进行一次精准的特种作战式突袭。
诸葛亮听完,陷入了沉思。
羽扇停止了摇动,目光在我和地图之间来回移动。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
夜间潜行,水下复杂,城墙攀爬,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奇袭部队全军覆没。
“此计虽险,却不失为破局之策。”
诸葛亮缓缓开口,“只是,何人可担此重任?需有胆有识,更需精通水性,且能统领精锐,临危不乱。”
帐内一时寂静。
张飞勇则勇矣,但不擅水战和精细活;
赵云稳重可靠,但身为大将,不宜轻易涉险。
其余将领,或经验不足,或水性不精。
就在这时,一个清亮而带着英气的声音响起:“军师,此任务,尚香愿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孙尚香不知何时已来到帐外(她名义上也是随军参赞,有旁听资格),
一身劲装,英姿飒爽,眼神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光芒。
诸葛亮眉头微皱:“郡主,军旅之事,非同儿戏……”
“军师!”
孙尚香打断道,语气坚定,
“尚香自幼随父兄征战,弓马娴熟,水性精通。
此次随陆参军前来,所带‘锦帆卫’虽人数不多,皆是昔日甘将军麾下精锐,于水中来去自如,攀岩附壁亦是好手!
强攻城池,尚香不敢夸口,但若论夜间潜行、水上突袭,自信不输于帐下任何男儿!”
她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自信。
我心中暗暗点头,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由孙尚香主动请缨,比我直接推荐要自然得多,也更能打消诸葛亮的疑虑。
毕竟,让她参与战斗,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历练”。
诸葛亮看向我,眼神中带着询问。
我适时开口道:
“孔明先生,郡主所言不虚。
‘锦帆卫’之名,昭在江东亦有耳闻,确是水战精锐。
郡主本人更是勇武非凡,有万夫不当之勇。
若由郡主率领一支小队执行此奇袭任务,或许……确有几分胜算。
当然,此事风险极大,还需先生与主公定夺。”
我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但也把最终决定权交还给诸葛亮和刘备。
帐内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让一位江东郡主,一个女子,去执行如此关键且危险的任务,这在刘备军中是前所未有的。
徐庶在一旁补充道:
“军师,兵行险着,方能出奇制胜。
永安若久攻不下,恐迟则生变。
郡主勇气可嘉,且有精锐相助,配合陆参军所献之策,或真能奏效。
若能一战而下永安,于我军士气、于联盟大义,皆有裨益。”
他从“联盟”和“士气”的角度进行劝说,进一步增加了方案的说服力。
诸葛亮沉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好!既然郡主有此胆魄,子明有此良策,便依计行事!
子龙,你挑选五百精兵,于江岸待命,一旦城内火起,立刻强渡响应!
翼德,你率本部兵马,于明日凌晨,向东门发起猛攻,务必吸引严颜主力!”
“尚香郡主,”
诸葛亮转向孙尚香,语气变得严肃,
“此行凶险异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你可挑选五十名最精锐的锦帆卫,由陆参军……提供具体路径和时机的情报支持。
所需舟船、器械,军需处全力保障!”
“遵命!” 孙尚香眼中放出兴奋的光彩,抱拳领命。
计划就此敲定。
接下来的时间,我将玄镜台提供的最精确的水文数据、潮汐时间、城墙结构弱点、守军换防规律等信息,
以“个人推算”和“细致观察”的名义,详细告知了孙尚香和负责接应的赵云部将。
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万无一失。
入夜,江面上起了薄雾,星月无光。
五十名精锐的锦帆卫,在孙尚香的带领下,乘坐着特制的小型快船,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入黑暗的江水中。
她们摒弃了所有可能发出声响的金属盔甲,只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水靠,背负着绳索、飞爪等攀爬工具和短兵器。
我站在江边的一处高地上,身边只有徐庶和负责联络的玄镜台成员(伪装成亲兵)。
望远镜的镜片在夜色中反射着微弱的光芒,我的心也随着那几艘消失在黑暗中的小船而悬了起来。
这不仅是夺取永安的关键,更是对我、对孙尚香、对玄镜台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江面上除了风声和水流声,一片死寂。
约定的时间快到了,远处的城墙上依旧是零星的火把,看不出任何异样。
我的手心微微出汗。
就在此时,西南角的城墙上,猛地腾起一股不大的火光!
火光摇曳了几下,随即稳定燃烧起来!
“成功了!” 我身边的徐庶低呼一声,语气中难掩激动。
几乎在同时,早已蓄势待发的赵云部将,立刻发出信号,五百精兵乘坐蒙冲、斗舰,向着火光指引的方向奋力划去!
而另一边,张飞的咆哮声也如同炸雷般响起,伴随着震天的战鼓和喊杀声,东门方向的攻城战猛烈爆发!
无数的火把和箭矢射向城头,吸引了城内守军大部分的注意力和兵力。
城内,孙尚香她们得手后,并未恋战,而是迅速清理了城墙上的一小段区域,利用绳索将后续的精兵接应上墙头。
她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入了永安城的心脏。
内外夹击之下,永安城的守军顿时陷入混乱。
严颜虽是老将,却也未曾料到敌人会从防守最为严密(自认为)的西南水路突破。
当赵云率领的生力军如同潮水般涌上城头时,守军的抵抗意志开始崩溃。
天色微明之时,永安城的城门被从内部打开,“刘”字大旗,插上了白帝城的城头。
这场奇袭战,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当浑身湿透、脸上兀自带着兴奋和煞气的孙尚香,
提着一颗血淋淋的敌将首级(或许是守卫水门的小校)来到刘备和诸葛亮面前复命时,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变了。
惊愕、赞叹、难以置信,以及一丝丝敬畏。
刘备抚掌大笑:“好!好!不愧是江东虎女!此番首功,当记郡主!”
诸葛亮也微笑着点头:
“郡主英勇,锦帆卫强悍,子明……观察细致,献策有功。此皆联盟之幸事!”
他巧妙地将功劳分配,既肯定了孙尚香的勇武,也点出了我的“献策”之功,却又将其归于“联盟”的框架之下。
我连忙谦逊道:“皆赖主公洪福,军师妙算,将士用命,昭不敢居功。”
孙尚香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乎有感激,也有好奇,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认可后的骄傲和喜悦。
她大大咧咧地一抹脸上的水珠,笑道:“打仗嘛,就该这样痛快!比在江东憋着强多了!”
攻克永安,意义重大。
它不仅打通了入川的门户,极大地振奋了刘备军的士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完美”的合作,
我成功地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初步建立起了“足智多谋、值得信赖”的形象,
同时也让孙尚香这位“盟友”,真正融入了团队,并展现了她的价值。
这一切,都为我后续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我的第一步,已经成功迈出。
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变数,但至少,我已经在这盘棋上,落下了一颗关键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