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用过餐,稍作闲聊后,便开始切入正题。吴秉面带微笑,语气谦逊地说道:“张相邦啊,此次前来,主要是想与你商议一下和硕宗术攻打西路一事,看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才好。”
张水寻闻言,微微一笑,同样毫不客气地回答道:“皇夫不必担忧,我早已有所安排。我已派遣重兵驻守在关中富平一带,相关信函也已寄出。不仅如此,我的所有部署都留有备份,皇夫若有需要,尽可查看。”
吴秉听后,心中稍安,点头道:“如此甚好。有相邦你在,我确实无需过多操劳。对了,听闻过几日你将与宇文静成婚,在此先恭喜相邦了。”
张水寻连忙拱手道:“多谢皇夫。届时还望皇夫能够赏光,前来参加我的婚礼。”
吴秉微笑着应道:“一定一定。”
其实,以吴秉女帝皇夫的身份,他完全可以自称“本宫”,但他总觉得一个男子如此自称有些怪异,因此还是选择了以“我”自称。
张水寻见状,赶忙说道:“皇夫这可真是太客气了,您是来视察我们工作的,若有觉得我安排不当之处,还望皇夫不吝赐教啊。”
一番客气后,吴秉被人引入书房,张水寻拿出来自己调兵遣将的记录在旁边讲解。
吴秉自然是连连点头,觉得对方的安排十分妥当。
我们的目光缓缓地转移到了关中地区,此时此刻,吴宣杰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炸开了一般,因为他已经被张水寻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毕竟,双方之间的交流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而且他们一个人在关中,另一个人却远在镇江,信件一来一往,往往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事情往往已经发生了变化。
本来,按照正常的流程,向上级汇报情况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实际的战争中,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要看将领们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而不是完全听从张水寻的命令。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张水寻每次收到吴宣杰的汇报后,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回复,而且每次的回复中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调整和指示。
这让吴宣杰感到十分为难,因为他不知道到底该听从张水寻的命令,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如果完全听从张水寻的命令,那么很可能会因为情况的变化而导致决策失误;但如果不听从命令,又会违背上级的指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更糟糕的是,这段时间里,吴宣杰的弟弟吴秉也经常给他下达各种命令,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家书。
面对这一群人在遥远的地方对他进行隔空指挥,吴宣杰简直被搞得晕头转向,疲于应对。
尽管如此,吴宣杰还是竭尽全力地想要稳住当前的局势。他不断地思考着应对之策,试图在各种命令和指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战争的顺利进行。
然而,他手下的士兵们却对这种状况颇有微词。毕竟,战争还没有真正打响,他们就已经被这一连串的命令和指示搞得疲惫不堪,仿佛已经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