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夏,北平火车站
蒸汽机车的汽笛声划破晨雾,程远山、林婉清、赵明哲和叶鸿渐陆续走下列车。
站台上,一位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老人负手而立,银发在风中微微拂动。
“欢迎回家,同志们。”姜老爷子向前迈了一步,声音沉稳而温暖。
科学家们愣住了——他们本以为会面对冰冷的政审和冗长的报告,却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行李不用管,已经安排好了。”
姜财微微侧身,身后几名工作人员立刻上前,接过他们手中的皮箱和资料袋。
所有人都认出来了,这位是抗日名将,是中国最能打的将军。
没想到是这耳熟能详的人物来迎接他们,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荣幸。
“姜老,这……”程远山有些迟疑。
姜老爷子摆摆手,笑道:
“先安顿,再谈工作。
你们一路辛苦了。”
轿车驶入秘密研究所,停在一栋崭新的三层小楼前。
“这是专门为归国专家准备的公寓。”
姜老爷子推开门,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在实木书桌和崭新的实验仪器上,
“火炉房、热水、独立书房,都配齐了。”
林婉清轻轻抚过书架上整齐排列的英文期刊——全是她过去五年发表论文的合集。
“这些……国内怎么会有?”
姜老爷子微微一笑:“组织上一直关注着各位的研究。”
赵明哲走到窗前,发现窗外竟是一片小花园,角落里种着几株野姜花——正是林婉清最爱的花。
晚饭后,姜老爷子拍了拍手:“还有个惊喜。”
门被推开,程远山的妻子牵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
“爸爸!”男孩扑进程远山怀里。
程远山眼眶瞬间红了——他离开时,儿子才刚会走路,如今已经能认字了。
林婉清则见到了年迈的母亲,老人颤抖着握住她的手:“闺女,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叶鸿渐的父母早已过世,但姜老爷子却安排了他的妹妹从上海赶来。
妹妹掏出一封信:
“哥,这是你出国前埋在后院的铁盒子,他们帮咱家修房子时挖出来了……”
信纸上,是叶鸿渐二十年前写下的誓言:“学成必归,报效祖国。”
次日,姜老爷子带他们参观了各自的实验室。
“程博士,这是您要的高压设备,苏联最新型号。”
“林教授,细胞培养室按您论文里的标准改建的。”
“赵先生,风洞数据我们已经整理了十年,就等您来主持。”
叶鸿渐看着地质研究所里满墙的勘探地图,突然发现——连他在美国未发表的勘探理论,都被手绘补充在了中国地形图上!
“这……是谁补的?”
姜财笑而不答,只是递给他一份名单:
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全是国内顶尖地质学家的签名。
“他们等了您很久。”
临别时,姜老爷子站在台阶上,对四位科学家郑重说道:
“各位的家人,组织上会照顾好。
你们的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你们的父母,会有专门的医疗组定期检查。”
“你们只需要做一件事——”
他指了指实验室的方向:
“把想做的研究,做出来。”
夜风吹过,各大研究所实验室的灯火一盏盏亮起。
姜老爷子是定海神针,只要他在,没人能乱动。
……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直到,南方有人动了心思。
一切还要从南京先生开始搬家说起,
大队长从山城搬回了曾经的国都南京。
这人一动啊,就有了很多的心思,回首看了一下曾经的国都。
各大抗日名将都在南京先生的带领下去中山陵祭拜了一下。
国统区的数据,经过半年多的统计,全部呈交到了南京先生面前。
就在南京中山陵会晤的时候,副司令拿着文件汇报道,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
我军控制全国60%以上领土和主要港口。
并且由美国,提供训练、运输和军事顾问支持。
我军的部队已经扩充到六百万,在装甲方面,火炮方面占全面优势!
其中美械部队将近200万,半美械部队也有100多万,还有一些苏械部队,以及接收了大量的日军精锐装备。
而八路军方面,原本有300万的大军,现在经过裁撤之后只剩下200万人。
兵力方面更是达到了3:1,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军做好充足准备打敌军一个出其不意!
一定能完成全国统一,完成中华秋海棠叶的宏伟目标。”
从纸面实力上看,国军实在是太强大了。
他们获得了美国的好几次加强,还有苏军的暗中帮助。
在雅尔塔会议上和波茨坦会议都分了一杯羹,更是成为了蓝星五大流氓之一。
可谓是风头正盛,实力强劲啊!
大队长有这个意思,所有将军们更是欢呼雀跃!
国军将军们喊出了口号!
“打过黄河去,统一全中国!”
将近400万大军,分成了三条路线,出兵陕北,挺进华北,还有主力从安徽出发,直扑山东。
西北五虎和山河四省就是他们的主要进攻方向。
至于八路军的裁军计划是怎么回事?
在四五年的时候,我军的部队已经扩充到了300万人,表面上的兵力已经跟国军接近了。
为了表达诚意,更为了签下双十协议,让整个国家和平统一。
我军直接裁军了100万整,去掉了大量的老弱病残,让很多老兵退伍,让很多伤兵都回归了地方上。
就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削弱我军的军事实力,在暗处至少增加了三成的战斗力。
祭拜完中山陵后,
南京城内,
运输大处长站在军事地图前,手中的红铅笔重重划过中原解放区。
“《双十协定》?”他冷笑一声,将文件丢进火盆,“那不过是缓兵之计。”
参谋总长递上一份密电:
“处座,各部已按计划完成调动,50万先头大军随时可以进攻。”
大处长眯起眼睛:
“告诉刘峙,三天之内,拿下宣化店。”
火盆里的《双十协定》化为灰烬,一缕黑烟飘出窗外,南京城上空乌云密布。
黎明时分,炮火撕裂了寂静。
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师突然向宣化店发起进攻,美制榴弹炮的轰鸣震碎了清晨的薄雾。
“师长,八路军防线崩溃了!”副官兴奋地报告。
整编第七师师长李默庵放下望远镜,狞笑道:“继续推进,不留活口!”
他不知道的是,我军主力早已悄然转移,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阵地和埋好的地雷。
南京《中央日报》头版标题:“国军势如破竹,红匪溃不成军!”
首长掐灭烟头,对司令笑道:“让他们再‘势如破竹’几天吧。”
这一年,八路军全面改组完成,
从这一刻开始正式称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正规军主力,一共两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