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营救》首映礼结束后,电影便在北美3183家影院同步大规模上映。
与在国内不同,林枫在北美参加了几个采访宣传活动,就没有再继续,而是回到了《疾速追杀》剧组,继续自己的电影拍摄。
此时北美的宣传主力,自然就是程龙肩负。
不过,哪怕如此,这一世的《飓风营救》对于影迷的吸引力,可不是前世可比的。
在前世,无论是主演连姆·尼森,还是导演皮埃尔·莫瑞尔,对比林枫与程龙的组合差别太远了。
当时,皮埃尔·莫瑞尔就是个摄影师,唯一拍过的电影就是《暴力街区13》,不过反响并不是很大,在影迷心中,他这个导演就是个Nobody。
而连姆·尼森这个爱尔兰演员当时已经处于快隐退的阶段,在好莱坞顶多算一个二线明星,这点从当时连姆·尼森的片酬就能看出。
2008年《飓风营救》第一部时,他的片酬只有500万美元。
以至于这部电影在前期宣传时,唯一拿的出手的宣传单只有监制吕克·贝松。
可吕克·贝松始终也只是个监制,而且名气也就那样,又不是斯皮尔伯格。
这一世可就不一样了。
林枫这位美国影迷心中的年轻天才导演,咖位可比皮埃尔·莫瑞尔这个摄影师不知高出多少个层次。
而且这又是程龙最拿手的动作片,他的动作片全球影迷,恐怕是所有动作片演员中最多的。
以至于这一世的《飓风营救》一在北美上映就爆了,根本没有什么票房曲线一说,直接将票房拉到最高。
上映首日,票房直接冲到了2358万美元的高度。
这一票房,打破了程龙在2001年上映的,《尖峰时刻2》保持的,2310万美元的个人电影首映日票房记录。
第二天周六,票房继续提升,来到了2487万美元。
不过,这就是这部电影最高的单日票房了。
从周日开始,票房开始回落,这也是一般商业电影的正常规律。
在第一个周末三天,《飓风营救》就交出了6820万美元的出色成绩,这一成绩自然也让《飓风营救》空降票房排行榜第一。
将第二名,也就是20世纪福克斯寄予厚望,投资1.3亿美元的史诗大片《天国王朝》死死压在身下。
这部影视上有名的扑街货,第一个周末只拿到了1963万美元,而且还收获了一片影迷的谩骂之声。
林枫知道,这部扑街货在北美的票房只有区区4739万美元,不说制作费用了,连宣发成本都收不回来。
就在《飓风营救》在全世界疯狂收割票房的同时,《疾速追杀》剧组也迎来了整部电影拍摄中最重要的一场戏:“红圈俱乐部”动作戏。
纽约绿港制片厂7号摄影棚内,剧组早已将此处布置成一个奢华、充满未来感的地下夜店。
红色和蓝色霓虹灯光作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迷幻、危险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老曹作为副导演兼摄影指导,正通过无线对讲机发出指令:“摄像组就位。斯坦尼康轴向轨迹预演,起点坐标Alpha-3。”
只见摄影大助推动Arri Alexa m摄像机沿预设磁轨滑动,不断地调测镜头焦距,有监视器旁的老曹最终确定,焦距锁定35mm,光圈t2.8。
此时的刘业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他身穿防弹西装内衬道具,后腰别伯莱塔92FS改装道具枪,正在塔兰·巴特勒的协助下,反复校准其“莫桑比克射击法”动作链。
右臂实施三角锁固锁特技演员颈部,左腿后撤步形成改良韦弗站姿,伯莱塔完成双发躯干点击,最快时间切换单发爆头线等等一连串的动作。
“Action!”
随着场记打板,刘业沿x轴切入舞池区,斯坦尼康操作员配合刘业的速度进行退跟拍。
当特技演员1号进入景深范围,刘业执行巴西柔术腕缄技,左手施压迫使目标失衡。
同时枪械组遥控引爆弹着点装置,人造血浆呈一定飞溅角喷溅。
镜头持续推进至VIp通道。
刘业此时非常熟练地在3秒内完成战术换弹(滑套锁解除、弹匣井释放钮触发、新弹匣插入)。
这里是没有任何剪辑点的,而且是刘业正脸,所以全部的动作必须是刘业亲自完成,可想而知,他在这两部杀手影片中,绝对没少吃苦。
“摇臂提升。”林枫在对讲机中适时地发出指令。
摇臂提升至Z轴4.5m高位,配合远程云台执行俯角扫描。
因为这里要给一个全景,抓拍刘业面对的三轴进攻全貌:
特技演员2号持道具匕首从斜后方突刺,特技演员3号沿地面滑轨近身抱摔,以及背景群演按编舞轨迹尖叫溃散。
接下来就是刘业根据塔兰·巴特勒的动作设计,采用反应射击:侧步位移规避匕首突刺,然后右手实施反关节技,卡住伯莱塔92FS指向性三发速射......
“cut!很好,这条过,休息十分钟。”
林枫连忙与老曹对着监视器观看回放。
“你觉得怎么样?”林枫看完回放,直接问了一旁的曹玉。
“不错,后期加上音效、画面调色以及调速后,应该能达到你想要的那种‘one-take’式的镜头效果。不过剪辑节点要好好规划一下。”
老曹也不是吃素的,顶级摄影师的审美,加上之前拍摄的这种杀手类型动作片的经验,对于特殊场景有着很好的预见直觉。
这也是林枫想要的感觉。
林枫对这部片的规划,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剪辑干扰。
不同于许多动作片依赖快速剪辑制造紧张感,《疾速追杀》的动作戏林枫计划大量使用长镜头或伪长镜头,让观众能完整看清攻防动作的起承转合。
无论是狭窄的房间、走廊,还是开阔的广场,战斗始终与环境紧密互动,观众能清晰感知角色在空间中的移动逻辑,增强代入感。
林枫点点头,转头喊道:“场记,标注!”
拍摄继续。
“红圈俱乐部”这场动作大戏,林枫带着剧组足足拍摄了一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