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他们从诞生智慧火花的那一刻开始,文明就不可能轻易灭亡。
但他们的弱点就在于科技进步太慢。
从文明火花诞生到现在,岩石文明整整延续了2亿七千万年。
这个时间,放在蓝星上,生物大灭绝都能够进行一两次了。
但岩石文明发展到现在,也就只是堪堪踏入5级文明的门槛。
并且岩石文明也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文明。
他们经常攻击附近够得着的恒星系文明。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不下一百个文明灭绝在他们手里了。
甚至于一些尚在原始文明阶段的碳基文明也没能逃过他们的毒手。
在他那一片星域,岩石文明已经有了文明毁灭者的称号。
这也不奇怪,岩石文明的个体由于寿命悠长的原因,其在哲学等等方面也是有相当发展的。
他们懂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只不过他们比大夏狠太多了,不管敌人有没有成长起来,只要发现了就是一顿暴打。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他们得罪了大夏文明。
当一个个能量体悄然潜入他们母星系的时候,岩石文明的高层实际上也正在开会,他们正在商讨是否远遁。
毕竟像他们这种侵略性文明,也不是说每一个文明,他们都能打得过的。
以前他们得罪卡莫拉拉丝文明的时候,也被狠揍过。
只不过他们反应快,没等卡莫拉拉丝文明的中子战星过来就跑到现在的地盘上了。
这么说吧,如果大夏的反应慢上一些,岩石文明指不定就跑到未知的地方去了。
因为他们发现大夏文明的科技水平似乎比卡莫拉拉丝文明更高。
但随着大夏能量体战队的到来,岩石文明正在开会的高层们,很快就接到了大量战报。
不是位于第二行星附近的战舰工厂被突然爆破了,就是某一片的戴森云被摧毁了。
反正,大夏这次出动能量体,打击的目标就是三类。
其一就是生产战舰以及武器的工厂,其二就是能量采集工业,其三就是岩石文明位于各处的指挥部以及主控电脑所在地。
至于居住着大量岩石人的星际太空站,位于各大行星地表上的城市等等,都不在能量体的打击范围内。
能量体在各处动手之前,岩石文明在母星系部署的自动防御系统连一丝动静都没有发现。
直到能量体爆发能量,将一处处太空工厂,戴森云乃至于各处指挥部,仓库摧毁的时候,岩石文明的高层都还以为是发生了叛乱。
下面的舰队也傻眼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太空里发生的动静,但他们没有接到上级指挥部的命令,就不能出动舰队。
等到那些能量体小队一一撤离之后,岩石文明高层们花费了好几个小时方才大概弄明白发生了什么。
一群高能生物突然出现,摧毁了他们的工厂,戴森云,指挥部以及仓库。
值得他们庆幸的就是岩石人并没有出现多大伤亡,这为后续他们平息舆论风波奠定了基础。
但没几天,他们又傻眼了。
指挥部被打掉绝大部分还好,毕竟岩石文明以前也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发生,因而文明高层有在紧急状态下直接接管军权的权力。
但众多工厂,戴森云,仓库这些被打掉就麻烦了。
别的不说,光是之前高层们商议的撤离计划就直接宣告破产。
仓库没了,岩石文明这些年储存的反物质以及各种资源没了,戴森云没了,就意味着他们短时间内没办法收集到足够的能量。
而没有足够的能量,现有的舰队也没办法逃离母星系。
至于附近的十多个恒星系遭受打击的消息传回来后,进一步让他们的士气大崩。
因而在大夏一支基准舰队,带着五万多艘无人战舰抵达岩石文明母星系之后,岩石文明高层们没有丝毫犹豫就投降了。
没办法,没能量,连现有的舰队都没办法长时间在太空里航行,连太空炮台都没能量开炮,还打个锤子。
投降输一半,至少不会被灭族。
像岩石文明这种情况,一一发生在了那十多个文明之中。
在能量体偷袭战术之后,大夏只派出少量舰队就让这十多个文明投降,锁定了残余的主控电脑。
至于接下来怎么办,自然就是大科学院率先派出科考小队前往各文明,搜刮他们的科技,文化等等资料。
至于后面大夏怎么处理这些文明,就不管大科学院的事情了。
毕竟正如赵小侯之前所说的那样,大科学院只是一个搞研究,在科学方面为大夏提出建议的地方,至于外交,军事什么的,就不归大科学院管了。
当然,这一战之后,不但能量体的这种战术得到了发展,而大夏也顺理成章将卡莫拉拉丝文明昔日地盘全部吞下。
既然吞下了这些地盘,大夏也需要派出大量团队对这些恒星系进行开发。
但还是那句话,人手远远不够。
一万多个恒星系,大夏现在能够调动的机动人员也就只有2000万人左右。
毕竟已经占据的恒星系正在大力开发之中,必须留人,不可能调走太多的人。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大,每个恒星系放2000人,像资源采集,戴森云修建等等都基本上让智能AI来控制。
毕竟几百个恒星系开发下来之后,大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完全可以交给智能AI来开发。
即便是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也不大。
毕竟对于这一万多个恒星系,大夏也只是准备初步开发罢了,至于深度开发,至少得等现有的恒星系全部开发完毕才行。
但不管怎么说,地盘先得占下来,初步开发之后,基础工业,能源采集等等有了,至少是个产出。
这么多恒星系,哪怕每个恒星系只是部署少量的戴森云,采集到的能量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至少支撑20台能量飞升仪是没有问题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夏接下来的十年计划就基本上是朝着这一万多个恒星系进行资源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