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荆天明所猜测的那般,不过数日。
“始皇帝嬴政自咸阳启程,开启第三次东巡”的消息便像长了翅膀。
顺着驰道传遍了大秦的郡县乡野,引得沿途百姓或翘首以盼,或暗自揣测。
嬴政此次东巡的目的异常明确,故而车马行船皆一路疾驰。
不过半月光景,浩浩荡荡的仪仗便抵达了东海之滨的琅琊……
当嬴政踏上早已备好的琅琊台时。
目光穿透晨雾,望见那静卧在碧波之上、宛如远古巨兽般的巨轮时。
即便是这位扫六合、定天下的始皇帝,也不禁眼中精光乍现。
下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玄玉圭,口中低声赞叹。
“壮哉!真乃海上龙宫也!”
这巨轮自动工之日起,秦明便刻意未曾为其命名。
他早已盘算好,要将这份荣耀留待嬴政亲赐。
此刻见天子面露喜色,秦明适时上前微微躬身道。
“陛下,此船历时三载、集墨家与公输家巧匠之力方成。
今愿请大哥赐名,以彰天威。”
嬴政抚掌大笑,略一沉吟便朗声道。
“此船雄奇若海上幻境,便唤作‘蜃楼’!”
秦明垂首应和,心中暗忖。
果然是这个名字,既合帝王对仙山幻境的向往,也暗合此船的气魄,当真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在嬴政抵达之前的那些日夜,秦明几乎未曾合眼。
他每日清晨便登船,与公输仇带领的公输家族匠人、班大师统领的墨家弟子一同,对蜃楼的每一处细节进行地毯式查验。
公输仇扛着他那标志性的机关斧,敲打着船底的巨木,嘴里嘟囔着。
“老夫公输家的机关榫卯,岂容半分差错!”
班大师则戴着放大镜,逐一核对风帆的绳索节点,时不时对身旁的弟子叮嘱。
“海上风急,这每一根绳索都系着全船人的性命。”
从船底的防水隔舱到顶层的观星台,从驱动巨轮的机关水轮到储存粮草的密室。
三人带着匠人们反复试验、修补,直到确认万无一失……
如今天子驾临,蜃楼启航的日子也终于敲定。
而此次随行出海的人员,远比最初规划的要复杂得多。
除了六七八大队的三千精锐、主持求仙事宜的东君焱妃与方士徐福,秦明还特意留下了二十余名参与建造的墨家与公输家匠人。
“海上不比陆地,机关稍有损耗便可能酿成大祸,”
他曾对麾下将领解释。
“有这些亲手造船的巧匠在,即便出了小纰漏,也不至于让弟兄们抓瞎。”
更令人意外的是,队伍里还多了一支由多名厨师组成的小队。
他们皆是同福酒楼千挑万选、经统一培训的好手。
说起来,这些厨师并非自愿踏上这未知的远航,真正让他们点头的,是秦明开出的“天价酬劳”。
不仅预付半年俸禄,还承诺归来后赠予良田五亩。
“不是我贪财,实在是秦大人给的太多了!”
掌勺的王师傅临行前对酒楼掌柜感叹。
“虽说是出海冒险,但这一趟下来,后半辈子就稳了。”
秦明会做此安排,全是受了穿越前那些航海故事的影响。
他深知长时间的海上航行,枯燥与孤独足以磨垮最精锐的士兵,而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便是最好的慰藉。
徐福是方士,东君是阴阳家贵人,他们自然不可能下厨。
六七八大队的弟兄们在野外烧烤方面能玩出花来!真要让他们掂锅铲,怕是连青菜都炒不熟……
他笑着对班大师说。
“吃饱吃好,弟兄们才有心思应对海上的风浪。”
这么一来,原本三千余人的出海队伍,硬生生扩充到了四千有余,人数近乎增加了三分之一。
当琅琊郡的晨钟敲响。
蜃楼的巨帆在海风中缓缓展开,甲板上匠人们检查着机关、士兵们整理着甲胄、厨师们清点着食材。
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嬴政立于船头,望着眼前这艘凝聚了大秦顶尖技艺的巨轮。
以及甲板上摩拳擦掌的众人,眼中满是对仙山长生的憧憬……
他现在也多少会知道,这场以“求仙”为名的远航,等待他们的,将是远超想象的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