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顾母与顾明相伴而行,顾漫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轻声说道:“带妈出来走走也好,看着多了不少活力。”
她一直觉得顾母过于端庄,平日里在家端端正正的不说,连出来玩,出来放松都还要背挺直,脚并拢的,一副要时刻保持着大家闺秀的模样,着实是看得有些累得慌。
如今见她这般兴奋放松,顾漫欣慰地扬起了唇角,眼中满是笑意。
顺着顾漫的视线看过去,只见向来端庄的顾母此刻多了几分女儿家的娇羞与活力,一旁的顾明时不时地应两声,虽然没有句句有回应,但时不时附和几句,还不忘提醒她注意安全,显然是时刻在关心着顾母。
“嗯,我爸有时候也劝我妈出去玩玩,但我妈总觉得家里不能没人,时时刻刻都守在家里,除非我爸带着她一起……”顾言说着,思绪不自觉地飘回了小时候。
那时候顾明还没发达,为了做生意,常常要陪人喝酒,低声下气的恭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为了应酬,顾明经常喝到半夜才回来。
有一次顾明喝醉在了门口,险些被车撞到,从那以后,他妈就再也不出门了,每天都在家里等着他爸,如果深夜还没回来,他妈就会去门口看看,防止他爸喝醉了出什么意外。
后来赚了钱,他妈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买衣服,换大房子,请保姆,而是给顾明请司机,要司机将顾明安全地送回家,这样她才放心。
“这里真美啊。”顾母张开双臂,看着眼前的瀑布,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顾漫握着照相机追了上去,朝着顾母喊道:“妈,我帮您拍两张。”
说着,顾漫充当起了摄影师,给顾母用各种角度拍照,把顾母拍得美美的。
后来,顾母将顾明也拉到了身边。
再后来,将顾言也拉了过去。
最后找了个路人帮忙,给他们四人留了张大合影。
不知不觉间,太阳渐渐西斜,天空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
顾母见天色已晚,有些不舍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还没看够呢,就得回去了。”
“妈要是喜欢,我们可以多玩几天。”顾漫一脸期待的笑着说。
顾母一想到还得多住几天,顿时觉得美景也有些一般了。
相比之下,她还是更喜欢自己家,自己的床……
“以后会有机会的。”顾母尴尬着笑了两声。
景色再美,她也不想再来了。
住住不方便,吃得也不干净……
一行人收拾好东西,回到车上,顾漫忍不住看向顾明,好奇道:“爸,我爸在京城还有什么亲人吗?比如我爷爷奶奶什么的?”
此话一出,正笑着系安全带的顾明动作一僵,脸上笑容不变:“在是在的,不过……这事得问你爸,你爸同意了我才能告诉你。”
当年,老顾下乡,算是和家里人彻底决裂了。
这些年,他也曾和老顾说过他家的情况,但老顾要么电话一挂,要么就是警告他。
为了不和老顾闹僵,他便再也没有和老顾说过了。
如今顾漫提起,他才想到,那二位如今也是年事已高了,只怕……再不见,以后就没机会见了。
“我晚上问问你爸,看看他什么意思。”顾明说着,幽幽地叹了口气。
眼看着自己把气氛都给搞低迷了,顾漫忙安慰道:“没事的爸,晚上我去问吧,您就别发愁了,难得出来玩一趟,咱们开心点。”
顾明忙笑道:“开心,开心的,能见到你爸啊,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老顾之前老躲着他,他来看看都不行。
现在好了,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来看。
还和老顾成了名副其实的亲家,真是想想都开心。
“不过……你得抓紧时间问问了,再不抓紧,怕是就见不着最后一面了。”顾明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顾漫一听,顿时心里一紧。
看来,她得抓紧时间问问了!
回到家后,顾母和顾明有些疲惫地坐在沙发上休息。
没过多久,老顾和王秀英就从外面回来了,两个人手里还拎着菜和水果,大袋小袋的,两只手都差点拎不下。
见顾明已经回来了,老顾眼前一亮,笑着问道:“今天玩得怎么样?那地方还满意不?”
顾明笑容灿烂,就跟盛开的菊花似的,笑得满脸褶子:“满意,满意,那山水真是太美了,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地方了。”
“嗐,我们这里什么都不多,就是山多。”王秀英不以为然地说,“你们要是喜欢啊,就多爬爬。”
在她心里,那山有什么可看的。
她从小就在那山上跑,不是砍柴就是扒松针叶子回来烧,早就看腻了。
没等顾明说话,王秀英又道:“今天就别出去吃了,外面吃得又贵又不干净,晚上我炒几个菜,你们别嫌弃就行。”
“是是是,她啊,想让你们尝尝她的拿手好菜。”老顾说着,笑着将新鲜杀好的鸡鱼拎去了厨房。
很快,两个人就在厨房里面忙活起来。
一个洗菜,一个切菜;一个炒菜,一个剥蒜,配合的十分默契。
见老顾居然帮王秀英下厨,顾母有些诧异:“这……这老顾居然下厨房?”
“我爸一直这样,他要是出远门的话,还会帮我妈把水装满,柴劈好。”顾漫一边给顾母剥柚子,一边说道。
顾母没想到老顾这么疼老婆,一时间,有些唏嘘。
她是舍不得让顾明进厨房的,之前穷的时候,她下厨,后面有钱了,顾明给她请了保姆,她也就不用下厨房了,但偶尔也怀念自己动手给顾明煲汤的时光……
“你爸挺疼人的,不过你放心,我们家有保姆,不会让你进厨房的。”顾母一脸温柔地笑着说。
顾明还想让顾言下厨,但在她的干涉下,顾言进厨房的次数也不多。
反正家里有保姆,她可舍不得让自己的儿子进厨房!
“没事,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不会就学。”顾言的态度摆得很端正,一副唯顾漫是从的架势。
听到这里,正起身的顾明收回了即将脱口而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