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比邻
星期日早晨七点半,县城滨河家园小区东门已经热闹非凡。王小川站在自己新开的超市门前,望着红绸覆盖的招牌,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是他在县城开的第四家“利佳超市”,也是最靠近新建高档小区的一家。
“苗苗,横幅再往左边拉一点。”王小川转头对正在指挥员工布置开业现场的郭苗苗喊道。他今天特意穿了一套黑色的西服。
郭苗苗踮起脚尖调整着横幅位置,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地洒在她粉色的羽绒服上。“好了!”她拍了拍手,小跑着回到丈夫身边,眼睛亮晶晶的,“小川,我有点紧张。”
王小川握住妻子的手,感受到她手心微微的潮湿。“别担心,我们都核算过了,价格比周边超市低10%,加上开业促销,肯定火爆。\"他捏了捏妻子的手指,\"去准备一下吧,马上八点了。”
八点整,在围观居民的掌声中,王小川和郭苗苗一起剪断了红绸带。“利佳超市滨河店”的金色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随着大门推开,早已等候多时的居民蜂拥而入。
“鸡蛋特价三块八一斤!”
“百合花鱼食用油满百减十五!”
“新鲜蔬菜全场八折!”
促销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王小川站在入口处,看着收银台前排起的长队,满意地点点头。他走到生鲜区,发现货架上的青菜已经所剩无几。
“小李,仓库里还有多少蔬菜?”王小川拦住一个穿红色马甲的员工。
“王总,早上备了斤,现在只剩不到3000斤了。”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
王小川迅速掏出手机,“我让配送中心再送斤过来,你安排人去接下货。”他边说边快速在手机上操作着,“还有,零食区的货物也快空了,一起补上。”
郭苗苗在收银台附近巡视,时不时帮收银员解决一些小问题。她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超市——陈雪儿。
“雪儿!”郭苗苗快步迎上去,脸上绽放出热情的笑容,“你怎么亲自来了?”
陈雪儿穿着简洁的米色套装,手里拿着一个皮质笔记本,看到郭苗苗也笑了:“苗苗,恭喜新店开业啊。我今天来是想采购一些食材,量有点大。”
“你需要什么?”郭苗苗引着陈雪儿往超市里面走。
陈雪儿翻开笔记本:“20袋50斤装的大米,20袋同样的面粉,10桶50斤装的本地菜籽油,还有1000斤猪肉,要后腿肉和五花肉各一半。”
郭苗苗眼睛微微睁大,随即恢复职业微笑:“雪儿,这些货我们仓库都有,我直接带您去仓库挑吧,价格给您最优惠的。”她掏出对讲机,“小川,西江饭店的老板陈雪儿来了,要大批采购,我带她去仓库看看。”
对讲机里传来王小川惊喜的声音:“太好了!给陈经理批发价上浮5%就行,我马上过来。”
仓库里,陈雪儿仔细检查了大米和面粉的生产日期,又闻了闻菜籽油的香气,满意地点头:“苗苗,你们家的货品质不错,价格也合理。以后我们饭店的日常采购,可以考虑长期合作。”
郭苗苗正要回答,王小川匆匆赶来了。他微微气喘,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雪儿,感谢您信任我们小店。除了今天的订单,我们还可以为你提供定期配送服务,价格保证全县最优。”
三人很快敲定了合作细节。当仓库工人开始往西江饭店的货车上装货时,郭苗苗悄悄捏了捏王小川的手,眼里满是欣喜。
中午十二点半,超市的人流稍微减少了一些。王小川和郭苗苗正准备在办公室简单吃盒饭,顺便讨论下午的补货计划,一个员工慌慌张张跑进来。
“王总,对面……对面新开了一家超市!”
王小川筷子停在半空,眉头微皱:“什么时候的事?”
“就刚才!突然放鞭炮开业,好多人都过去看了。”
王小川放下筷子,走到窗前。果然,马路对面一家崭新的超市门口人头攒动,红底白字的招牌上写着“建华超市”四个大字。虽然面积明显比自己的店小,但位置同样优越。
郭苗苗走到丈夫身边,轻声问:“要过去看看吗?”
王小川沉思片刻,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准备好的红包:“我去拜访一下。新店开业,作为邻居应该道贺。”他转向员工,“小张,去仓库拿两瓶五粮液来。”
“你这是……”郭苗苗有些疑惑。
“先礼后兵。”王小川穿上西装外套,整理了一下衣领,“如果是讲道理的生意人,大家和气生财;如果想来价格战……”他眼神坚定,“我们也不怕。”
郭苗苗帮丈夫抚平衣领的褶皱:“小心点,别冲动。”
“放心。”王小川亲了亲妻子的额头,拎着酒和红包大步走出办公室。
“建华超市”门口,工人正在调整招牌的倾斜度。王小川站在门前,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超市内部装修简洁但温馨,货品摆放整齐。王小川职业性地扫视着货架,发现对方主打日用品和小家电,生鲜类商品很少。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至少不是完全同质化竞争。
“这位先生需要点什么?”一个浑厚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王小川转身,看到一个四十出头、身材魁梧的男子正向自己走来。男子穿着深色衬衫,浓眉大眼,脸上带着生意人特有的和气笑容。
“您就是王老板吧?”王小川微笑着伸出手,“我是对面利佳超市的王小川,特来道贺。”
王建华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握住王小川的手:“哎呀,原来是王老板!久仰久仰!”他上下打量着王小川,“早就听说县城有个年轻有为的王老板,连锁超市开得红红火火,没想到今天见到真人了!”
王小川递上红包和酒:“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大家都是同行,又都姓王,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王建华连连摆手:“这怎么好意思!你家超市开业我都没去道贺……”话虽这么说,他还是接过了礼物,“来来来,里面请。正好我老婆做了几个菜,王老板不嫌弃的话一起吃点?”
王小川本想婉拒,但看到王建华真诚的眼神,点头道:“那就打扰了。”
超市后面有个小办公室,桌上已经摆了几道家常菜。一位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正在盛饭,看到王小川进来,赶紧擦了擦手:“这位就是对面的王老板吧?快请坐!”
“这是我内人,李秀英。”王建华介绍道,又转向妻子,“秀英,再加个菜,我和王老板喝两杯。”
李秀英笑着应了,从柜子里又拿出一盘卤牛肉。王建华则打开王小川送来的五粮液,倒了两杯。
“来,王老板,先干一杯,庆祝咱们有缘相识!”王建华举起酒杯。
王小川也举杯相碰:“王大哥客气了,叫我小川就行。”
两杯酒下肚,气氛热络起来。王小川夹了一筷子清炒时蔬,赞道:“嫂子手艺真好,这菜炒得清脆可口。”
李秀英不好意思地笑笑:“家常便饭,王老板别嫌弃。”
王建华又给两人斟满酒:“小川啊,不瞒你说,我开这个店之前,专门做过市场调研。你们利佳在县城的口碑很好,价格公道,服务周到。”
王小川放下筷子,坦诚地说:“王大哥,今天我来,除了道贺,也是想和您商量一下。咱们两家店离得这么近,如果恶性竞争,对谁都没好处。”
王建华眼睛一亮,拍了下桌子:“巧了!我正想找机会和你谈这个呢!”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我在城西还有个小批发部,主要做日用品和小家电。开这个超市,是想试试零售端。”
王小川若有所思:“所以您店里生鲜类商品不多……”
“没错!”王建华点头,“我寻思着,你们利佳生鲜做得好,我就侧重日用品。咱们互补,顾客也能有更多选择。”
王小川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他举起酒杯:“王大哥是明白人!来,为我们的合作干一杯!”
“合作?”王建华有些疑惑地碰杯。
王小川一饮而尽,解释道:“我们可以定期搞联合促销。比如在我们店买满100元生鲜,凭小票到您店享受日用品折扣;反过来也一样。”
王建华眼睛越来越亮:“好主意!还能共享会员系统,降低运营成本!”
“不仅如此,”王小川越说越兴奋,“我们还可以联合采购,量大从优,降低成本。”
李秀英看着两个越聊越投机的男人,笑着摇头:“你们先聊,我去前面看看店。”她悄悄退出了办公室。
酒过三巡,一瓶五粮液见了底。王建华脸色微红,拍着王小川的肩膀:“小川啊,我比你大十来岁,但论做生意,你比我强!以后咱们兄弟联手,把这滨河小区商圈做热!”
王小川也喝得有些上头,但头脑依然清醒:“王大哥,咱们明天就安排店长对接,把合作细节敲定。我还有个想法……”
“你说!”王建华凑近倾听。
“咱们可以搞个‘王家兄弟’联合品牌,定期举办促销活动,打造区域商业联盟。”王小川眼中闪烁着商业智慧的光芒,“吸引更多商家加入,把这一片做成县城的商业中心!”
王建华激动地站起来:“太棒了!就这么办!”
当王小川回到自己超市时,郭苗苗正在办公室处理订单,看到丈夫满面红光地回来,既担心又好奇:“谈得怎么样?”
王小川一把抱住妻子,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谈成了!不仅不会恶性竞争,还要深度合作!”他把细节一一道来。
郭苗苗听完,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就知道我老公最厉害了!”她突然嗅了嗅,“你喝了不少啊……”
“高兴嘛!”王小川搂着妻子的腰,“走,去巡店,然后早点回家庆祝。”
夕阳西下,“利佳超市”和“建华超市”的招牌在余晖中交相辉映。马路上人来人往,两家店的顾客进进出出,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商业图景。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县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而“王家兄弟”的商业联盟,也将成为当地商界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