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要去看看他吗?”家豪问。
家音握着电话,看了眼窗外,平静地回:“不去。”
“不去。”
王承德对她来说早已是无关紧要的陌生人,去看他不过是徒增不快,毫无意义。
“嗯。”
家音正欲挂上电话。
这时家豪突然说:“姐,我跟安雪表白,她接受了。”
家音抬了抬眉头,语气里带上了几分调侃,“行啊,速度挺快啊,进展这么迅速。”
家豪不好意思地解释:“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表白了,我之前也表白过两次,都被拒绝了,这是第三次。”
“挺好的,安雪是个好女孩,你可得好好对人家。”
“我会的。”家豪慎重地回。
家音也相信他会。
在经历这么多事情,相信他也明白,一个负责的伴侣和一个好的父亲有多重要。
不要再把这代的痛苦传承给下一代。
时间很快来到12月,这天家音在办公室收到一个快递,寄件人是俞慧子。
她打开快递,是印着未来广告的那一期杂志。
杂志封面上,一位气质清新的瑞丽模特,身着一件设计别致的卡其色斗篷外套,领口处一圈蓬松柔软的米白色绒毛,衬得女孩的脸庞愈发娇俏可人。
女孩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带着微笑,眼神清澈,整个人仿佛沐浴在深秋午后温暖的阳光里,带着一种慵懒又时尚的气息。
这个外套是她们未来的的秋冬款,虽然杂志出刊时已近深冬,这一期的版面宣传上略微错过了最佳时机,但衣服本身的设计和呈现效果却很出色。
“哇,这就是我们做广告的杂志吗?也太好看了吧!”一旁的张路被吸引。
确实好看,整体妆容造型带着些许日系的甜美与精致,色彩搭配温暖和谐。
“嗯,慧子刚寄过来的,你拿去看看,给大家也传阅一下。”她把杂志递给张路。
“谢谢老板。”张路接过杂志立刻翻阅起来,不时发出一两声小小的惊叹。
家音看着她投入的样子,问道:“对了,品牌和营业执照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张路立刻回神,放下杂志,“执照的申请材料已经全部提交上去了,工商局那边回复说,大概两三天就能批下来。还有萌儿童装品牌的名,也已经审核通过了!”
“好的,辛苦了。”
“不辛苦老板。”
随后她又给齐宇打了个电话。
“喂,老板。”齐宇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齐宇,你现在去一趟刘晓云所在的商场,看看里面还有没有合适的空置商铺。”
“老板,这个商铺打算做什么,对面积有要求吗?”齐宇好奇地问。
“做童装,面积最好是未来那个店差不多。”
“好的,我待会过去看一下,对了,这边的三个店铺也都装修好了,你可以准备人员和货物进场了。”
三个店铺中,一个艾克拉,两个未来女装。
“好的,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家音思考了一下,又给俞慧子打了个电话,让她分配店长,还要再招一些店员。
俞慧子手下现在也有两个人,齐宇也招了一个助手。
公司的基本框架正在逐步完善,等到全部安排妥善,她就可以从公司抽身出来。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家音打开手机,是大姑打来的。
“喂,大姑。”
“喂,家音,你什么时候回来?”
算算日子,有近半个月没有回去了,确实也该回去看看了。
“我这两天回去一趟,家里没什么事吧?”
王秀丽犹豫了一下,才说:“对面的那个火锅店开业了,今天美食街的火锅店生意都变少很多。”
“那个店生意这么好?”她有些意外。
“是啊,有食客说味道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他们店里的开业优惠幅度还很大。”
“是吗?”那个邵杰这么舍得做活动,他哪来的钱?
“他们有什么优惠?”家音又问。
“听说是满五十减二十,还有个满一百减五十的。”王秀丽继续说:“这个活动力度,比我们开业的时候都大了。”
这个活动力度确实挺大,几乎不赚钱了。
“你别急,等下我下午回去一趟去看看,到时候再说。。”
“好好。”听到家音要回来,王秀丽仿佛有了主心骨似得。
回到山水别墅,再去翡翠云庭,联系艾克拉的供货商,订购一批衣服,随后又跟家豪说,让他整理出两个店铺要用的货。
交代完,她点了一些外卖汉堡蛋糕之类。
上次家怡就想吃,她总是忘记。
等到外卖全部送达,她拎着外卖来到山水别墅,拿起钥匙下楼,上车朝J市开去。
到J市,先来到美食街,火锅店对面果然有一家叫小牛肉的火锅店,装修风格跟她们店铺一模一样,只是里面的餐桌和椅子不同。
家音朝里面看了看,里面然食客满座。
他们或许是买不到带电磁炉的桌子,每个桌子下面都配了一个小桶煤气罐。
太危险了,这么多煤气罐,不出事还好,出事就要出大事。
里面的邵杰正春风得意地招呼客人,眼尖地看到了站在门口的家音。
他换上一个得意的笑容,走出来,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家音:“哟,这不是我们以前的小老板吗?欢迎大驾光临,说起来我还得谢谢你们当初那么有魄力地开除我,不然我也没机会自己当老板,开起这个店啊!”
家音不怒反笑,“是吗,那我先恭喜你了,祝你生意兴隆。”
邵杰闻言很是得意,“有时间来我店里,尝尝我们家的味道怎么样,我请客。”
“谢谢,不过你们家的菜我可不敢吃。”说完她转身离开。
“你!”邵杰没想到家音嘴巴这么不饶人,还暗讽他,气得脸都有些发青,半天说不出话来。
家音冷笑一声,在她火锅店对面开店,摆明了想抢她的生意,还想让她有好脸色,怎么可能。
回到大姑的店里,果然,原本人满为患的火锅店,现在上座率只有不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