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郡的晨雾还未散尽,苏瑶已带着一卷厚厚的图纸,来到了水利司衙门前。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里面的官吏们正埋头处理公文,见她一身素衣却气度不凡,连忙起身迎候。
“苏瑶大人,这是……”为首的官吏接过那卷图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标注着“主水管”“分支管道”“蓄水池”等从未见过的字样,顿时面露难色。
苏瑶平静地说:“这是天龙郡自来水工程的详细计划,还请诸位过目。”
水利司的官吏们围拢过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有人指着图纸上的管道布局:“这要在全城地下挖这么多沟?怕是会影响道路通行吧?”也有人忧心忡忡:“引活水入千家万户,如何保证水质不受污染?万一管道破裂,岂不是要淹了半个城?”议论声此起彼伏,最终都化作一声叹息——他们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工程,实在不知该如何决断。
消息很快传到了付战耳中。他看着那卷被原样送回的图纸,指尖在“自来水”三个字上轻轻敲了敲,沉吟片刻,让人传了祁将军过来。
祁将军一身戎装未卸,带着战场上的锐气走进书房,看到图纸上的布局,先是眉头紧锁,随即却从军事角度看出了几分门道:“若是管道能铺到全城,战时供水岂不是能更稳定?至少不用担心敌军断了水源。”
付战点头,当即下令召集郡内的工匠、水利匠人、甚至熟悉地理的老者,一同在议事厅研究这份计划。起初,质疑声不断——有人觉得耗费太大,有人担心技术跟不上,还有人觉得“水自己流到家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苏瑶却不急不躁,每日带着模型和图纸,耐心讲解:“蓄水池建在高处,利用地势落差供水,无需人力;管道用陶土烧制,内壁光滑不易堵塞;每个区域设闸门,便于检修……”她还算了一笔账:“眼下看着投入多,但十年内省下的挑水人力、减少的疫病损失,远超初期花费。”
三天后,议事厅的气氛渐渐变了。老工匠摸着陶管样品,喃喃道:“这手艺倒是能做到。”地理先生指着图纸上的水源地:“此处山泉活水不断,水质清甜,确实是好选择。”连最开始反对的财政官也松了口:“长远来看,确是划算。”
付战见众人神色渐趋统一,一拍案几:“此事利国利民,即刻动工!前期资金由国库调拨,不够再从郡府储备中补!”
消息传出,苏瑶立刻着手组建前期调研部门,亲自挑选了二十名熟悉地形、细心严谨的官吏和工匠,带着工具深入街巷,丈量尺寸、标记地势。“不仅要记清楚哪里能铺管,还要看哪里容易积水,哪里适合设排水口。”她在出发前叮嘱道,“我建议,趁着挖地下管道,把排水工程和将来的供电线路一并规划进去。”
“供电线路?我们的照明用的?”有人不解。
“日后会有用的。”苏瑶笑了笑,眼中闪着笃定的光,“总不能让管道铺好了,将来又要挖开埋别的。一次性规划周全,才是长久之计。”
众人虽不完全明白“供电”是何物,可是亲眼见了灯光的奇妙之处。但见她考虑得如此深远,都点头应下。很快,调研队带着图纸和工具出了门,晨光洒在他们身上,也照亮了天龙郡未来的轮廓——那些即将埋入地下的管道,不仅会流淌着清澈的活水,更将承载着这座城走向更便利、更有序的明天。
苏瑶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队伍,心中满是期待。她知道,这项工程将彻底改变天龙郡的面貌,让这里的人民生活得更加舒适便捷。
她转身对身边的财政官说:“资金方面,还请大人多多费心。这工程虽大,但若能顺利完成,对天龙郡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财政官点头表示明白:“放心,我会全力支持。只要能造福百姓,资金方面不是问题。”
苏瑶感激地点点头,她知道,有了财政官的支持,这项工程将更加顺利。她抬头望向天空,心中默默祈祷,愿这项工程能够早日完成,让天龙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