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渐渐强烈起来,智能窗帘自动调节着透光度。空无望着卜萝映在晨光中的侧脸,突然明白过来: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最亲密的交流,或许不再局限于?,物理接触。
当科技能直接捕捉,并传递最细微的情感波动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情感纪元。
然而,这份前所未有的连接,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割裂感。
欢愉,从来不只是肉体的短暂释放;它是生命延续的原始驱动力,是基因在亿万年进化中,写下的密码。
倘若有一天,机器可以模拟,甚至超越这种体验——以更精确的频率,刺激多巴胺回路,用算法编织,比真实更真实的爱意幻境——
那么,人类是否还会选择,真实的拥抱?当机器人不仅能回应需求,更能预测欲望,在情感深度和感官强度上,全面胜出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会不会彻底瓦解?
一个冰冷的可能性,在他脑海中浮现:如果未来的异性,被完美仿生体取代,带来的是毫无负担、永不疲倦、极致契合的“超感体验”,那生育意愿,将急剧下滑,家庭结构崩解,社会关系退化为,单点连接的数据孤岛。
人类,或将在这场温柔的技术沉溺中,无声走向自我灭绝的悬崖边缘。
他凝视着眼前的世界,突然看清了,那两条看似不同、实则殊途同归的路径:
智氏倾力打造的工业智能体,以物质芯片,控制钢铁躯壳,重塑生产秩序;而能氏则深耕家庭场景,用情感芯片,编织温情网络,重构亲密关系。
一个掌控效率,一个操控心灵。他们的出发点各异,宣传理念截然相反——但最终指向的,或许是同一个终点:人类主体性的消解。
正当他准备,深入推演这一逻辑链条,试图找出破局的关键节点时,身旁传来一声轻唤:“空无哥哥……”
那声音,柔软得像春日融雪,带着未加修饰的期待。他转过头,看见卜萝正望着他。
朝阳正好落在她脸上,照亮了她微微泛红的耳尖,也点燃了她眼中那份,专属于清晨的情感高光。
他知道,这是她一天中,最容易被打动的时刻,是荷尔蒙与情绪,共同奏响的序曲。
他也记得,当他在她耳边低语“宝贝”,那种轻微战栗的笑意,仿佛那一声呢喃,才是她确认被爱的真实凭证。
此刻,他心中翻涌的思绪,渐渐平息。也许,答案并不在于宏大的文明命题,而藏于这细微的一刻。
他缓缓伸手,牵起卜萝的手。掌心相贴的刹那,皮肤下的毛细血管,传递着无法编码的讯息——温度、湿度、脉搏节奏,还有那一瞬间的心跳同步。
他起身,走向那台智能沙发,手指在扶手侧面轻轻一划,关闭了所有神经连接模块、脑波监测系统与环境调控程序。整个房间,陷入一种近乎原始的宁静。
然后,他将卜萝轻轻放倒,在柔软的坐垫上,俯身靠近,在她耳边,唤了一声:“宝贝。”
没有数据流,没有量子加密,也没有共情算法。
只有气息拂过耳廓的微痒,唇齿间吐露的温热,以及两个生命体,在真实世界中,彼此确认的存在。
他知道,至少现在,机器还无法复制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