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素真正与卜萝在北都古村大厦北方文化院办公室中,商议着真相馆未来的人事布局。
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灯火次第亮起,映照在两人沉思的面容上。卜萝已担任董秘多时,深谙组织运作的脉络,她对真相馆内部结构的理解,比素真更为透彻。
鉴于真相馆的特殊性质——既承担文化传播的公益职能,又兼具连锁运营的商业属性,卜萝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构想:
实行“双重管理体系”。她指出,北都的四个城区地理分布各异,居民结构多元,需求也各不相同,若采用单一管理模式,极易造成资源错配与响应迟滞。
因此,她建议将二十四家真相馆连锁店——每区六家——划分为区域管理单元,实行“人员属地化、业务垂直化”的双轨联动机制。
具体而言,各城区设立区域主管,负责辖区内人员的日常管理、培训与考核,确保团队稳定与文化传承;而业务运营的核心职能,则由总部统一垂直管理,保障一致性与权威性。
这种结构既保留了地方灵活性,又强化了中央控制力,如同树根与枝干的共生关系——根系深入土壤,汲取养分;枝干向上生长,承接阳光。
素真静听良久,眼中渐渐浮现出认同。作为馆长,她深知真相馆不仅是一个机构,更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而要让这面镜子清晰不偏,就必须构建一个既稳固又敏捷的组织骨架。卜萝的方案,恰如精准的刻刀,正在雕琢这副骨架的轮廓。
两人继续推演细节,素真轻轻转动手中钢笔,笔尖在纸上勾勒出组织结构草图。她忽然抬头:“若在东城区试点‘双轨联动’机制,三个月内能否见到成效?”
卜萝颔首,从平板调出动态模型——虚拟数据流铺展,六家门店的运营曲线在属地管理下趋于平稳,而总部指令的响应速度提升了42%。
她轻点屏幕,三维网格浮现:每个区域主管将配备“文化坐标仪”,实时监测社区舆情与价值倾向,确保服务不偏离本心。
素真眸光微闪,补充道:“可引入‘季度轮值制’,让各区域主管定期互访驻点,既防固化,又促交融。”
卜萝眼中一亮,轻声说道:“我们还可以在轮值期间嵌入‘镜像日’——主管以普通馆员身份服务一日,不持决策权,只听、只看、只记。”
素真颔首低语:“人心如水,唯有俯身贴近,才能听见暗流。”
卜萝微笑接道:“那日,各馆将同步开启‘静默接待’——前半小时不主动推介,只观察、回应,用沉默照见来访者真正的渴求。”
夜色渐浓,办公室的灯光在玻璃上晕开一圈暖黄。素真凝视着墙上那幅北都全息地图,二十四家真相馆如星辰般闪烁,忽然轻声道:“若将‘镜像日’录下的声音编纂成册,名为《低语集》,每季终了时在各馆同步诵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