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北都还建小区一栋普普通通的住宅里,客厅的灯光略显昏黄,墙上挂着的旧挂钟滴答作响。
高叔蜷坐在那张已有些塌陷的布艺沙发上,膝盖上搭着一条褪色的毛毯,双眼紧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动的K线图。
北都地产的股价正沿着一条陡峭的上升通道稳步前行,像一列穿越荒原后终于驶入平原的列车,动力渐强,势不可挡。
高叔,一个在股市中浮沉了十余年的散户,曾是北都郊区一家小家电厂的普通工人。
那厂子曾生产过风靡一时的电热水壶和电饭煲,但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家电市场的那几年,因技术滞后、管理僵化,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
工厂关门那天,高叔站在空荡的车间门口,看着生锈的传送带和积灰的模具,像送别一位老友。失业后,他投过简历、摆过地摊,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最后,他把积蓄凑了凑,在女儿的建议下,一头扎进了股市,从此成了职业股民——没有工牌,没有考勤,只有屏幕上的红绿数字,成了他新的“生产线”。
这一轮北都地产的触底回升,高叔是少数从底部一路坚守至今的散户之一。当市场还在恐慌抛售时,他已在低位分批建仓;当别人因震荡割肉离场时,他稳坐如山,任风吹浪打。
如今,账面浮盈接近一倍。这不是运气,而是一场沉默而坚定的押注。而这份坚定,源头竟来自他那个在《都市种田小区》售楼部做销售的女儿——小雅。
她每天穿着笔挺的职业套装,穿梭在精心布置的样板间与洽谈区之间,脸上挂着标准的八颗牙微笑,心里却像一台精密的雷达,捕捉着每一位客户的只言片语。
“听说地铁三号线北延段要从这儿过。”
“隔壁那块荒地,是不是要建市重点分校?”
“有大开发商在悄悄收地……”
这些看似闲聊的碎片,被小雅默默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晚上回家便一字一句讲给父亲听。
她不说“内幕”,不提“消息”,只是平静地复述她所听到的一切。而高叔从不追问,也不上网查证,他只是听着,然后在深夜的键盘上,敲下两个字:“加仓。”
那一刻,没有豪言壮语,没有K线分析,只有一种父女之间无需言明的默契。
客厅的窗外,远处工地上塔吊在蓝天白云下缓缓划动,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钢铁巨臂,正为这座城市搭建新的骨架。
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节节攀升,仿佛春日里破土而出的竹笋,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高叔端起茶几上的搪瓷杯,抿了一口浓得发苦的茶,目光却落在杯边那张泛黄的厂牌上——“高志国,生产二部”。那曾是他身份的全部注解,如今却被静静搁在茶渍斑斑的玻璃板下,像一段被封存的往事。
他不再是流水线上任人调度的螺丝钉,也不再是被时代洪流推着走的无名之辈。
如今,他是自己命运的操盘手,在资本的棋局中,以沉默为刃,以耐心为盾,走出了一条属于普通人的逆袭之路。
而小雅最近明显感觉到,来看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一进门就直奔主题:“这小区是不是要升值了?”“是不是被哪个大资本盯上了?”
她依旧微笑,递上合同,从不正面回答。但她心里清楚,父亲账户里的数字,不只是财富的增长,更是一个家庭在时代裂隙中,用敏锐与坚持,抓住那一缕微光的证明。
这光,来自资本的扩张,来自政策的风向,更来自一个父亲与女儿之间,无声却有力的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