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都那座掩映于树影中的果酒体验馆里,阳光透过落地玻璃洒在原木色的吧台上,空气中弥漫着发酵果香与木质调香交织的微醺气息。
易伶正端坐在一张手工打磨的胡桃木圆桌旁,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目光在黄总与赵总之间流转。她虽未多言,却敏锐地捕捉着每一句对话背后的深意。
黄总,全名黄四海,名字如雷贯耳,人亦如其名,行事洒脱、气度开阔。作为黄氏家族第二代的核心人物,他自小在客栈的烟火气中长大,听着南都街头巷尾的市声,看着父亲那一辈人如何用一碗热汤面留住旅人的脚步。
那家最初不过三间客房、六张饭桌的老客栈,随着南都经济的腾飞,逐步蜕变为高端精品酒店,继而扩张为遍布城市主干道的连锁品牌,一度成为本地服务业的标杆。
巅峰时期的黄氏集团,旗下酒店占据着南都最黄金的商圈,地产估值节节攀升,家族声望如日中天。
然而,风云变幻,当房地产热潮退去,消费市场陷入长期低迷,曾经门庭若市的酒店大堂变得冷清,客房入住率持续下滑,账面上的资产一夜之间缩水近半。
那些曾被视为“金矿”的商业地产,如今更像是沉甸甸的包袱。
正是在这一片风雨飘摇之中,黄四海临危受命,接下集团总经理的重担。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固守旧业,而是清醒地意识到:传统酒店业的红利期已然结束,若再墨守成规,只会被时代洪流吞没。他需要破局,需要转型,更需要一个能撬动新市场的支点。
而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酒”上。早年负责酒店采购的经历,让他对酒水供应链了如指掌。南都酒行,正是他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之一,而其掌舵人赵总,更是他多年挚友。
两人相识于一次酒类展销会,彼时黄四海还在为酒店挑选一款适合搭配本地菜肴的果酒,赵总则正为自家新进的陈酿寻找高端渠道。
一席长谈,从酿造工艺聊到市场趋势,从人生理想谈到家族责任,竟不知不觉聊至深夜。自此,二人结下深厚情谊,虽无血缘,却情同手足。
黄四海豪迈不羁,遇事敢断;赵总则沉稳内敛,善于谋略。性格互补,却在商业嗅觉上惊人一致。
当赵总察觉到消费降级背景下,高端白酒市场遇冷,而果酒、低度酒却悄然兴起,尤其是年份果酒具备收藏与投资潜力时,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囤积优质陈年果酒,打造稀缺品牌,走“轻奢+文化”路线。
他知道,单凭酒行之力难以迅速打开局面,必须借助成熟的线下场景与高端客群资源。而黄氏集团虽面临困境,但其遍布城市的酒店网络、长期积累的高净值客户数据库,以及深厚的本地人脉,正是绝佳的转化平台。
于是,他主动联系黄四海。两人在果酒体验馆重逢,杯盏之间,无需多言,便已心照不宣。一个有酒,一个有场;一个有资源,一个有渠道。
他们要做的,不只是卖酒,而是重新定义南都的“微醺文化”——将果酒从佐餐饮品,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