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呆立在原地,久久无法回神。
过了许久,阿哲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看着手中那杯浅浅的茶汤,眼神中充满了狂热和渴望,他抓住小雅的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小雅,我们……我们再去排一次队!”
“嗯!”小雅重重地点了点头。
而此时,在他们身后,长长的队伍已经拐了好几个弯,一眼望不到头。
所有杭城的市民,所有来此的游客,都在口口相传着一个消息:
在西子湖畔,出现了一种“神仙茶”。
……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湖面,波光粼粼。
李旭站在茶山之巅,俯瞰着山下那片生机勃勃的茶园,晚风拂过,带来了茶叶的清香。
他的手机上,是杨德发发来的,品鉴会现场那火爆场面的照片和视频。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清香】特性的龙井茶,只是一个开始。
当他的“研究”彻底完成,当这片茶园里所有的茶树,都进化出更多、更神奇的特性时,他将带给这个世界的,将不仅仅是一款好茶。
……
西子宾馆品鉴会的余温,还未散尽,一股更为猛烈的风暴,便以杭城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迅速席卷了全国。
#新晋龙井茶王,神仙茶#
#丰收农场出品,必属精品#
#一口入魂!你喝过能让人忘记烦恼的茶吗?#
诸如此类的词条,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便以不可阻挡之势,冲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最开始,只是现场游客发布的一些短视频和图文分享。
视频里,人们排着长得夸张的队伍,只为了一小杯免费的茶汤。
而每一个喝到茶的人,脸上都露出了近乎夸张的、如痴如醉的表情。
“家人们,谁懂啊!我本来是来西湖看风景的,结果被一杯茶给迷住了!此生无憾!”
“我宣布,我以前喝过的所有茶,都是水!这杯‘丰收龙井’,才配叫茶!”
“喝完感觉整个人都飘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好像瞬间都没了!这是什么魔法?”
起初,大部分网友还以为是又一次的病毒式营销,评论区里不乏冷嘲热讽:
“呵呵,又是网红炒作吧?请了多少群演啊?”
“味道能有多神奇?还能比大红袍母树的茶好喝?”
“又是丰收农场?他们家是准备把所有农产品都卖成奢侈品吗?”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现场亲历者,包括一些知名的美食博主、旅游大V,甚至是一些在杭城颇有声望的老茶客,都纷纷下场,用近乎狂热的语言来描述这款茶的神奇滋味时,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更具说服力的,是品鉴会内部流出的一些视频片段。
视频中,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茶界泰斗、行业大佬,在品尝过“丰收龙井”后,一个个都露出了失态的、震撼的表情。
特别是周老那句“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评价,被反复引用,成为了这款茶最权威的背书。
当人们得知,这款茶的背后,站着的是那个创造了无数农业奇迹的“丰收农场”和李旭时,所有的质疑声,几乎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期待和好奇。
“原来是李教授的作品,那没事了,是我格局小了。”
“丰收农场终于对茶叶下手了吗?求求了,快点上架吧!我钱包已经准备好了!”
“坐标杭城,现在去西子宾馆还来得及吗?我愿意出钱买一杯!”
一时间,杭城全城轰动。
“丰收龙井”四个字,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无数市民和游客,得到消息后,都疯狂地涌向西子宾馆,想要一睹“神仙茶”的真容。
……
清晨的柳浪闻莺公园里,阳光透过柳梢,洒下斑驳的光影。
王大爷和张大爷,这对棋友兼茶友,正像往常一样,在一棵大樟树下的石桌上,摆开棋盘,杀得难解难分。
两人都已年过七旬,退休生活过得悠闲自在,下棋喝茶,是他们雷打不动的日常。
“将!”王大爷得意地将一枚“炮”推到中路,端起自己的保温杯,美滋滋地喝了一口浓茶。
“急什么,”张大爷不慌不忙地挪动着“士”,撇了撇嘴,“你那茶都泡了一上午了,茶碱都出来了,喝了对身体不好。”
“你懂什么,”王大爷眼睛一瞪,“我这可是今年的明前龙井!喝茶,特别是绿茶,能降血脂、降血压,对心血管好着呢!你那点养生知识,都是从地摊上看的吧?”
两人正斗着嘴,旁边一个刚晨练完的大妈,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老王,老张!你们还在这儿下棋呢?出大事了!快去西子宾馆,那边有神仙茶喝!”
“什么神仙茶?”王大爷不以为然,“能比我这特级龙井还好?”
“哎哟,那可不是一个级别的!”大妈说得眉飞色舞,“就是刚评出来的那个新茶王,叫‘丰收龙井’!网上都传疯了!说喝一口,能让人年轻十岁!现在那边都排起长队了,去晚了可就没了!”
“丰收龙井?”张大爷显然是会上网的,他眼睛一亮,“是不是那个丰收农场搞出来的?”
“对对对!就是那个!”
王大爷一听,手中的棋子“啪”地一声掉在了棋盘上。
他对丰收农场也有所耳闻,知道他们家的东西,贵是贵,但品质是没得说。
他顿时来了兴趣,也顾不上什么降血脂了,一把将棋子收进布袋里:“走!老张,咱们也去见识见识!”
两人一路急行军,赶到西子宾馆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公园里人山人海,那条领取“丰收龙井”的队伍,已经排得像一条长龙,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头。
“我的乖乖,这么多人!”王大爷有点打退堂鼓。
“来都来了,排!”张大爷的劲头上来了。
两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就这样汇入了年轻人的洪流,在灼热的阳光下,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他们一边排队,一边听着周围人的议论,把那“丰收龙井”的味道,在脑海里想象了千百遍,心中的期待也愈发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