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臣安德雷亚斯-卢克赛激动地说道:“感谢将军阁下的支持,奥国决不会让朋友失望。”
“吓死我了,我以为你们要割我土地呢!”戈辉调侃完,说道:“以后有事说事,不要绕这么大的弯,太累。”
斐迪南、安德雷亚斯-卢克赛、海因策-林德纳,一起笑了,有戈辉的保证,他们至少成功了一半。
“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305毫米和420毫米攻城榴弹炮,性能世界一流,精度和威力深受德军赞赏,我喜欢得不得了。”戈辉突然说道。
“没问题,我回去就安排工程师过来,手把手的教你们。”斐迪南直接答应了,但他也是有条件的:“不过,需要交技术转让费,还有两种口径,各订10门,每门备弹1000发。”
“成交”戈辉说着抬起了手掌:“包括机器设备。”
“没问题”斐迪南抬手击在戈辉的手掌上,同时道一声“成交”。
事实上,斯柯达兵工厂的攻城炮,在当下,确实世界闻名,但是没人愿意生产这东西,也卖不出去几门,因为基本用不上。
而戈辉要买,也不是为了攻城,而是看上了重型火炮的制造技术。德国的技术要有,别国的技术也要有,互相印证。
戈辉看着眼前的三个人,心里有了新想法。
“我计划成立一个集合了音乐、美术、歌剧、戏剧表演为一体的学校。”戈辉说道:“但是北方特区缺少这方面的教师。”
“这个我帮你解决,你说的这些,都是我们最擅长的。”斐迪南拍着胸脯说道:“只要你们开出让他们满意的薪资,我能把最顶级的人给你派过来。”
戈辉直接竖起手掌,斐迪南抬起手掌,毫不犹豫地拍击在戈辉的手掌上。
两人齐声“成交”,然后握手,戈辉认真地说道:“等你最顶级的人才,按你们那里的标准,3倍的薪资,联体别墅,私家车,全部免费提供,子女安排工作,轻松又体面。”
“最多三个月,你想要多少人,我给你送多少人过来。”斐迪南拍胸脯保证。
“多多益善,我不怕多,有多少人我都能安排。”戈辉也拍胸脯。
斐迪南、安德雷亚斯-卢克赛、海因策-林德纳,在锦州港区待了五天,秘密召见了奥匈帝国领事阿纳托维奇,低调视察了锦奥钢铁厂,还有奥匈帝国援建的,正在建设中的锦州钢铁厂,原计划叫锦奥钢铁二厂的,后来被否了。
三人低调的来,低调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戈辉只在他们来的那天低调地见了一面,之后再未出现。其间,宁远抽时间见了他们一次,除了签定攻城炮购买协议外,关于车轮上的军队建设做了深入的沟通,宁远描述的通过轮式移动载具,快速机动的作战方式,给他们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人在回去的轮船上,反复讨论轮式车辆在战争中的作用,三人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奥匈帝国军队仍然停留在拿破仑时代的落后战术,而且严重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
虽然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1866)中,向全欧洲展示了火力的决定性意义,而且奥匈军官团纷纷表示要向普鲁士学习,但帝国参谋部很快就开历史倒车了,从推崇火力退回到传统的刺刀冲锋,原因也很现实,奥匈帝国承担不起如此高昂的开支。
那么,问题来了,车轮上的军队,需要花更多的钱,奥匈帝国有钱吗?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有钱吗?
拥有6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欧洲第二大国(沙皇是欧洲第一大),人口5200多万。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石油产量位居欧洲第一,煤炭产量世界第五,粮食产量世界第六,生铁产量超过两百万吨,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铁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钢铁和军火产量排名世界第四。
如此牛逼亮眼的数据,奥匈帝有钱武装军队吗?
答案让三人气馁,没有。
他们相信,三人合力也不能改变帝国现状,一种叫作“绝望”的气氛在三人所在的舱室里渐渐成形。
与之相对,一种叫作“希望”的东西,在戈辉所在的车间里成形。
7月10日,戈辉接到成雨的电话,来到了农场兵工厂tK车间。
戈辉从剑齿虎上下来,就看到成雨和李小曼,还有一位络腮胡德国人,已经在车间外等他了,大门上巨大的tK字母,非常的醒目。
“你可下来了,我们已经在太阳底下等你……”成雨抬手看表,然后表情夸张地说道:“差不到20秒就13分钟了。”
几年过去,还能像原来一样和戈辉随便开玩笑的仅剩下成雨和皮特黄了,刘文涛和他说话虽然也随意,但已经不和他说一些活跃气氛的玩笑话了。
其实戈辉也不想这样,也和他们直言,像原来一样说话就挺好,不用这么小心,但他改变不了,曾经的松弛感没有了,可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多晒太阳有益身体健康”戈辉说着抬手轻捶了一下成雨的胸口,然后看向于小曼,关心道:“小曼就要少晒了,脸被晒黑了就不好看了。”
于小曼腼腆一笑,一如既往的腼腆。(于小曼出镜率真的太低了)
“我不晒太阳,脸也是黑的。”于小曼说道。
“我可以作证,于总监督的脸,今天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一次。”那个络腮胡德国人用英语说道:“我从1906年11月下旬来到这里,今天终于认清了她的脸,原来这么好看,非常非常后悔,我结婚早了。”
尽管络腮胡德国人说的很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于小曼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车间里。
“小曼,辛苦了。”戈辉立正敬礼,礼毕后,继续道:“国家不会忘记你,北方特区不会忘记你,禁卫军不会忘记你。”
于小曼感动得热泪盈眶,略显哽咽地说道:“谢谢司令。”
“应该说谢谢的是我,是禁卫军全体。”戈辉说着,伸手握住络腮胡德国人的手,亲切地说“谢谢”,又握住成雨的手“也谢谢你,统筹规划,什么都没耽误。”
“看完这个,我还有‘惊喜’给你。”成雨得意地说道。
“我很期待”戈辉也很惊喜,他知道,成雨在这方面,从不开玩笑。
“先进车间吧!”成雨说道:“几年的辛苦,终于不负众望。”
门卫为他们拉开了平常进出的小门,戈辉、成雨、于小曼、络腮胡德国人,走进了tK车间,兰方舟、金豆、金婷等被门卫挡在了外面,门卫告诉他们:“我在这里站好几年了,我都没进去过。”
戈辉从一段狭窄的长廊走出来,就看到被一块巨大的红布盖住了大半的钢铁巨兽,下面露出的履带和三对负重轮,让戈辉一眼认出来,这是S2赛季谢尔曼m4坦克的履带,该坦克综合性能在S2赛季并不牛逼,甚至有点拉胯,因为容易起火爆炸,德国人戏称“朗森打火机”,但产量很高,一是美国工业实力强大,二是这家伙确实更容易生产,三是成本相对更低。
很多参与设计制造的工人和研发人员看到戈辉立即鼓掌,同时拉起红底白字的横幅——欢迎总司令莅临指导。
戈辉笑了,成雨这家伙是越来越会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戈辉淡淡地评价道。
“这不等你揭盖头呢嘛!”随后走出来的成雨说道:“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戈辉扭头看向刚刚从长廊里走出来的于小曼,说道:“小曼,你是tK项目的总监督,我们一起揭盖头。”
于小曼轻轻点头,然后走到一边,捡起红布的一角。
戈辉走到另一边,捡起红布的另一角,然后说了一声“开始”。
戈辉和于小曼一起将盖在钢铁巨兽身上的红布拉下来,只有七分像谢尔曼m4坦克的钢铁巨兽露出了真容。脚是谢尔曼的脚,倾斜45度的前装甲,和谢尔曼还是有区别的,最大区别是炮塔,不是谢尔曼的圆润,而是楔形炮塔,所以七分像有点说多了。
“介绍一下吧!”戈辉看向于小曼,她是tK项目的总监督,由她介绍最合适。
咳咳,于小曼腼腆地点头,然后说道:“还没正式命名,我们都叫它大个子。”
身材娇小的于小曼,站在大个子前面,更显娇小了,还有一种萌萌的感觉。这样的钢铁巨兽,居然是在一个身材娇小的小女人领导下研发出来的。小女人和钢铁巨兽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事情得从1904年3月说起,当然,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事实上,“大个子”的设计图是戈辉提供的。在穿越之前,于果(这个名字好久不提了)在美国有一个私人武器博物馆,谢尔曼塔克就是他的收藏之一,他收藏了两辆,一辆整体展示,另一辆拆分展示,他还拿到了设计图,S2赛季的坦克,不是机密。他认真研究过这辆坦克,对其设计十分了解,所以拿出设计图并困难,楔形炮塔就是他修改的,他不管合理不合理,如何实现,是研发人员的事情。
在德国人来之前,坦克样车已经出来了,只是V型12缸鲁式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不能稳定工作,油耗过高,一些零件频繁出故障,还有运行过程中浓重的排烟,非常令人讨厌。变速器和差速器也不稳定,卡在这几个地方。这其中有发动机和变速器、差速器不匹配的问题,因为它不是谢尔曼的原配发动机。
戈辉看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毛熊国的b-2坦克柴油发动机,绝对是领先时代的杰作,后续的改进型,到了二十一世纪,它的许多性能参数仍然堪称高水平,当然,这里的型号,只是最初的水平,在技术进步之前,无法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动机。
采用V型12缸布局,在保证高功率输出的同时,优化体积和重量,采用电启动和水冷系统提高效率和稳定性,难在燃油喷射,还有鲁式机增匹配的问题。同样是戈辉提供的图纸,怎么实现,不是他的工作。
于小曼继续介绍:“大个子全重28吨,披挂装甲后,还可以更重,但不能超过35吨,长18尺(6米),宽9尺(3米),高9尺,V型12缸鲁式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500匹马力,简易公路机动能达到时速60公里,越野速度也超过了45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350公里。30倍2.4寸(76毫米)长管线膛主炮,还在克虏伯和农场兵工厂同步研发中。8毫米口径的FA-44置顶机枪,备弹2000发,应该不用担心子弹不够用。乘员4人,车长兼机电员、炮长、装填手、驾驶员。机械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2个倒档。坦克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导向轮在后。每条履带有79块履带板,是用全钢履带,还是挂胶履带,还没有最后确定。”
这款500匹马力的发动机,尽可能的放大了扭矩,并没有特别强化速度。这个时代出现500马力的发动机确实不现实,但是有后世的方案加持,坦克又不考虑油耗,搞出个性能怪兽出来也不奇怪吧!以前的人只是没找到方法,并不是他们不行,后世人牛逼,是因为一百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解释到此为止。
于小曼继续介绍:“坦克的火炮有高低向稳定器。炮塔的旋转采用电机带动,转360度只需15秒,嗖快。炮塔是焊接而成的楔形,是一种外形类似梯形的炮塔设计,炮塔整体呈现扁平状,侧面倾斜,俯视时通常为类似梯形的轮廓。炮塔边缘线条硬朗,我们采用的是直角设计,这样的外形能提升跳弹概率,增强防护能力,还方便加挂额外的装甲,炮塔内部空间布局更高效,利于优化火控系统和乘员工作空间。??”
戈辉嘴角高高翘起,因为这就是他专门设计的,后世二十一世纪坦克的主流设计。这个坦克虽然有点拉胯,但是放在二十世纪初,那就是牛逼闪闪的存在。
于小曼继续介绍:“我相信,我们所有参与研发设计的人都相信,大个子会成为一个战场工程的奇迹。它的每个主要部件,从引擎传动系统,到冷却装置,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快速更换和野战维修。他的变速箱,差速器,传动装置,以及装甲外壳,被组合成一个动力总成模块(纯机械的东西是可以实现的,只要你能想到),可以整体拆卸。这意味着它能在野战条件下,仅用简单工具就能修理,维护效率极高。而且它的通用底盘,还可以衍生出其它功能的车辆,我们会在以后,进一步研究。设计统一,适应性强,绝对是滚滚向前的工业怪兽,它是用战场韧性把胜利碾压出来的工具之王。”
“关于大个子的引擎,就由蒂莫-维尔纳主任介绍吧!是他带队攻关的。”于小曼把手伸向络腮胡德国人。
蒂莫-维尔纳是tK项目,动力总成的研发主任,主要是完善现成的发动机,并不是从零开始研发。
蒂莫-维尔纳走到坦克前,主动和于小曼击掌,然后面向戈辉,主要是给戈辉介绍,其他人都知道。
蒂莫-维尔纳拍了一下坦克,说道:“我是1906年12月1日正式接手完善引擎任务的。不得不说,这款引擎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之处,但是就其设计结构而言,非常非常的先进,特别是铸铁缸体+湿式缸套,太有想象力了,我很难想象,这样优秀的引擎设计会出现在工业底蕴相对较差的这里。你们敢想敢干,这个精神非常值得德国人学习。”
不得不说,蒂莫-维尔纳没有说错,他是实话实说,没有人觉得不好听,包括戈辉在内,都坦然接受这个事实。
蒂莫-维尔纳继续道:“不能稳定运行,除了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不够合理之外,还有加工精度和材料上,随着引进德国更先进的炼钢技术,以及特种金属冶炼技术,材料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随后朝阳机床厂,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机床,加工精度的问题也相继解决。还有个别高强度零件,德国短时间内都解决不了,但是这里却轻松搞定了,你们肯定又攻克了更先进的技术。”蒂莫-维尔纳摇头感叹:“真的是太令人惊叹了,让我忍不住想问,为什么是你们?”
戈辉轻轻点头,确实如此,从德国引进的先进技术,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禁卫军是用坦克、飞机、风神卡车、枭龙越野车、战狼摩托车技术换的,可不是买的,买不来的,人家也不卖。
蒂莫-维尔纳继续道:“因为不是从零开始,所以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尽管如此,我还是用了11个月,才相继搞定了包括电启动、水冷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在内的诸多问题,让发动机稳定运行。然后就装进坦克实测,不到一个小时,曲轴轴承损坏,修复发动机后,不到一个小时,再次出现问题,机体出现裂纹,不得不停止。我们判断还是材料的问题,于是和朝阳特种金属冶炼公司沟通,他们与莱茵金属公司一直有合作,他们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性能更好的材料,我们又解决了一个问题。”
蒂莫-维尔纳转身用力的拍击在坦克上,然后自豪地继续道:“尽管过程充满挑战,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一个的克服,技术逐步改进,不断的优化,最后我们完成了dt-1型柴油坦克发动机。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是当世最杰出的发动机,超越时代的产品,重量轻,燃油经济性高且动力强大,这是北方特区与德国在柴油发动机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d是狄塞尔,柴油机的发明人,t是坦克)
戈辉带头鼓掌,然后大声的告诉现场的所有人:“荣誉属于你们每一个人,你们创造了历史,开启了新时代。很多年后,或许没有人记得你们的名字,但是你们创造出来的坦克,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蒂莫-维尔纳略显尴尬地继续道:“dt-1虽然成功了,但也存在稳定运行时间过短的问题,台架测试寿命仅有1200小时,装机寿命应该在800小时左右,大约100小时就得大修一次,后续还需要继续优化改进,我的目标是装机全寿命2000小时(我也不清楚这个寿命是否合理,网上有3000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