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计塔深处,静滞棺内仿佛化为了一个无形的熔炉,只不过锻造的不是金属,而是信息与智慧。
雷恩的主意识高悬于意识星海之上,如同一位冷静的匠神,审视着灰烬传回的关于“钥匙”令牌的每一个细节。
那枚令牌的虚拟模型悬浮在意识空间中央,被放大到纤毫毕现。其材质非金非玉,呈现出一种暗沉的青铜光泽,却又隐隐流动着内敛的灵光。
令牌表面布满了细密到肉眼难辨的符文,这些符文并非静止雕刻,而是如同活物般,在令牌内部某种驱动下,进行着极其缓慢而规律的微小位移和能量闪烁。其整体结构,完美契合了“墨工坊”那种将精密机械与深层灵能法则融为一体的技术美学。
“分析符文结构,解析能量流动模式,推演其与‘青铜密匣’的关联逻辑。”雷恩向银色微光下达了核心指令。
庞大的算力如同无形的刻刀,开始剥离这枚“钥匙”的神秘外衣。
首先是对符文的解析。这些符文并非现今帝国通用的任何一种灵能文字体系,其笔画曲折古奥,带着强烈的青铜纪元早期特征,甚至有些符号与守夜人档案库中记载的、某些失落文明的祭祀铭文有相似之处。
银色微光调动了所有关于古代符号学、能量几何学以及“墨工坊”残片上学到的有限知识,尝试进行破译。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且充满试错的过程。每一个符文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代表不同的指令或权限等级。它们之间的组合,更是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认证系统。
与此同时,对能量流动模式的分析也在同步进行。令牌内部的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沿着那些移动的符文,形成了一条条极其细微、动态变化的能量回路。
这些回路的频率、振幅以及相位差,都在按照某种复杂的算法不断调整,仿佛一首永无止境的加密乐章。
“尝试建立能量模型,模拟其与‘青铜密匣’能量签名的共鸣点。”雷恩引导着分析方向。
虚拟空间中,代表“钥匙”令牌的能量模型开始与之前记录的“青铜密匣”的能量波动频谱进行比对和耦合。无数次的模拟、调整、再模拟……
时间在深度推演中飞速流逝。外界,夜色渐深,帝都逐渐陷入沉睡,只有少数区域依旧灯火通明,包括那座即将举行拍卖的秘宝拍卖行,以及某些不为人知的阴影角落。
突然,银色微光的推演进程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发现关键共振频率!当“钥匙”令牌内部第七、第十三、第十九序列符文组处于特定相位,且能量流经第三主回路时的谐波峰值,与“青铜密匣”外层力场检测到的、疑似身份验证接口的能量凹陷区完美匹配!】
找到了!这就是“钥匙”与“锁孔”对接的瞬间所需满足的能量条件!
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如同找到了锁孔,还需要正确的转动方向和力道才能开锁。接下来的分析更加困难,需要推演出完整的“转动”过程——即“钥匙”在通过验证后,向“青铜密匣”发送的激活或指令序列。
“基于已破译符文基础义及能量模型,逆向推导完整指令集。优先推导‘抑制’或‘安全’相关指令片段。”雷恩指令道。他想起了之前成功抑制黑曜石大桥古代造物的那个不完整指令,或许能找到共通之处。
银色微光再次投入疯狂的运算。它将之前模拟出的抑制指令碎片与“钥匙”令牌的符文库进行比对,寻找相似的语法结构和能量编码规律。
这就像是在浩瀚的辞海中,寻找几句特定方言的俚语,难度可想而知。
就在主身全力解析“钥匙”奥秘的同时,下城区安全屋中的灰烬化身,也并未停歇。
他将“齿轮与玫瑰”俱乐部以及那位贵妇人的情报传回后,并未放松对拍卖行及周边区域的监控。他有一种直觉,“墨钥”组织的行动绝不会仅限于交付“钥匙”和资金。如此重要的行动,他们必然还有后手,或者,还有其他势力在暗中窥伺。
他变换了几个监控点位,利用拟态能力融入不同的人群和环境——有时是醉醺醺的流浪汉蜷缩在街角,有时是行色匆匆的报童,有时则是维修管道的工人。
银色微光子线程同时处理着多个视角的信息流,过滤着无用噪音,捕捉着任何可能与“墨钥”、“锈蚀教会”或“潜猎者”相关的蛛丝马迹。
果然,在临近黎明,城市最为寂静的时刻,异常出现了。
并非在拍卖行附近,而是在相隔数个街区的一栋废弃钟楼顶端。那里是附近区域的制高点之一,可以俯瞰大片城区,包括秘宝拍卖行的方向。
灰烬的广域运动传感器捕捉到钟楼顶端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光学扭曲现象,仿佛那里的空气被瞬间加热又迅速冷却。这种现象极其微弱,若非银色微光对环境数据的超敏处理,根本无从察觉。
“钟楼顶端发现异常光学扰动,疑似高阶潜行或观测技术。”灰烬立刻将警报和坐标传回主身,同时自身如同融入地面的阴影般,向着钟楼方向急速掠去。
他不敢直接使用能量喷射或高速移动产生音爆,只能依靠这具躯体的纯粹机能和精妙的移动技巧,在建筑物的阴影间无声穿梭。
几分钟后,他抵达了钟楼底部。这是一座早已停摆的古老建筑,外墙爬满了锈蚀的管道和枯萎的藤蔓,内部弥漫着灰尘和鸽子粪便的气味。
灰烬没有从正门进入,那里目标太大。他选择从钟楼背面一处因年久失修而裂开的缝隙潜入。内部一片漆黑,只有破碎的窗户透进些许微光,照亮了盘旋而上的、布满灰尘和杂物的木质楼梯。
他如同灵猫般向上攀登,感官提升到极致,不仅注意着脚下的声响,更警惕着可能存在的能量陷阱或警戒结界。
越往上,那种被窥视的感觉越发明显。并非针对他,而是一种弥散在空气中的、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观测感。
是“潜猎者”!
它们果然在注视着这一切!而且选择了一个绝佳的观测点。
灰烬更加小心,将自身能量波动收敛到近乎于无,连意识活动都放缓,仿佛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他利用楼梯的转角、堆积的杂物作为掩护,一点点向上靠近。
终于,他接近了钟楼的顶层,那个巨大的、原本放置钟表的空旷空间。
他隐藏在通往顶层平台的最后一段楼梯的阴影里,小心翼翼地探出感知。
顶层平台空无一人。
不,并非完全“空无”。
在平台中央,原本悬挂巨钟的位置下方,空间的结构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褶皱”感。
仿佛有一层无形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薄膜覆盖在那里,扭曲了其后方的景象——虽然肉眼看去依旧是空旷的平台,但在能量感知和超高精度的光学传感器下,那里存在着一个“异物”。
这个“异物”没有任何能量散发,也没有生命体征,它就那样静静地“贴附”在空间之上,如同一个完美的拟态生物。若非之前那瞬间的光学扭曲和此刻这种空间层面的不协调感,几乎无法被发现。
这就是“潜猎者”的观测点!它们并非实体降临,而是以一种超越常规物理认知的方式,将某种“感官”或“探针”投射到了这里,进行远程监控。
灰烬不敢再靠近,也不敢用感知直接触碰那个“褶皱”。他毫不怀疑,任何形式的接触都会立刻引来“潜猎者”的凌厉反击。
他缓缓后退,将观察到的所有细节——那空间褶皱的形态、大小、以及其散发出的那种冰冷观测感——全部记录下来,传回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