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赵瑞在,能体现出戴老板对梅乐斯的重视,梅乐斯也感受到戴老板的诚意,极力与华盛顿方面沟通,想要办成这件事,不过因为身处中国,联络方式很困难,进展一直很慢。
之后梅乐斯从蒲城前往福州、厦门等地进行考察,为将来设立海岸观察哨和无线电台做准备,还为美国海军登陆地点取得了很多地形资料,拍摄了大量照片。
经过实地考察和获得的资料,已经足够梅乐斯完成任务,这次使团拜访正式结束,梅乐斯一行人通过安全的渠道回国。
回国后,梅乐斯第一时间向美国海军情报署上交手中的情报资料,报告他在中国的考察结果,并且极力主张与军统建立合作关系。
梅乐斯这么做一是因为军统确实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人手不缺,组织势力庞大,戴老板又是个实权人物,双方合作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第二点就是梅乐斯在回国之前,一个军统的特工代替戴老板捎来了临别的礼物。
嗯……一张美国花旗银行的支票,上面的数字确实不小。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第一点,如果没有第一点,梅乐斯也不会收下支票,这么卖力促成双方的合作。
美国海军情报署的人拿到梅乐斯给的情报和他上交的书面报告。
在报告中,梅乐斯总结了他对军统的几个印象。
第一,军统的无线电设备虽然比较落后,算不上一流的先进水平,与他们的设备差距很大,但是他们的破译技术确有先进之处,在有些方面甚至比美军的经验还要丰富,是值得美军学习借鉴的。
梅乐斯指出,军统的破译技术经验之所以这么丰富,很大概率是在与日军交锋中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造成的,这些经验能很有效的帮助美军破译日军的机密情报。
第二,军统在沦陷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有强大的影响力,潜伏组织对日军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对美国海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能为未来美国海军登陆提供重要帮助。
第三,军统现在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特务组织之一,几乎掌控了国民党政府所有重要部门的情报,军统也是国民党执政那位进行独裁统治的重要武器。
整个组织秩序井然,制度管理很好,各部门协调运转的效率非常高……
…………
梅乐斯的这份报告引起了美国海军情报署对军统的兴趣,加上梅乐斯本人已经回来,跟华盛顿方面的交流不再存在障碍,有什么问题都能马上了解。
于是华盛顿方面开始考虑与军统进行全面合作。
任何事都会有反对者,他们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站出来反对。
一些华盛顿高层军事领导人,在对中国沿海建立据点,以及与军统合作的问题存在质疑。
这些人中有些是真的对这件事有顾虑,有的是认为这么做不妥,有的是被日本方面潜伏的人收买,有的只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驻华盛顿的军统站长肖勃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戴老板报告这一情况。
戴老板经过一番思考后,命令肖勃立马去和美国海军总司令金上将联系,代表他向金上将做出保证:
无论美国官员想到何处,军统局敌后工作人员,必将与之合作,保证其安全完成任务。
另外有拿出一笔钱,让肖勃私下里送给金上将。
金上将在听到肖勃的传话和拿到好处后,对戴老板的友好态度很是满意,加强了他本来就想和军统合作的意图。
于是金上将命令梅乐斯拟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梅乐斯将草拟的实施办法叫做‘友谊合作计划’,主要内容是由美方提供技术、器械、枪支、弹药,由中方提供人力,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水雷爆破站、气象测量站、情报侦察站以及行动爆破队等。
并设立电讯侦译机构,破解日军的机密情报。
梅乐斯的这个‘实施办法’显然是为了满足美国海空军的作战需要,因此很快得到了海军部的批准。
肖勃将这一消息立即报告给戴老板,戴老板听后非常高兴,但他也知道,这是只开始,后面还会有很多困难需要双方共同解决,并不是说这件事就已经成了。
但是最难得第一步已经走出,接下来怎么说也应该简单一些。
只是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月都没进展……
…………
王二河这段时间非常低调,在休假结束后,依旧是三点一线,除了重要的事无法推脱外,从不瞎跑。
大会的事让他太出名了,人一出名就会有各种麻烦事,何况这还不是什么好名声。
为了自己小命的安全,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
关于戴老板带着梅乐斯考察团来沿海地区考察的事,王二河通过王森的情报网络知道了这件事。
但也仅仅是知道,王二河没有采取采取行动提供帮助,这事又和他没有直接关系,没必要上杆子凑上去,他现在的情况,多一事真不如少一事。
可是人越想消停,麻烦事就越会找上门。
王公馆。
王二河下班回家吃饭,吃完饭按照习惯上楼看书。
王力跟着进了书房,打断了王二河的举动。
“组长,总部传来任务。”
王二河拿书的动作一滞,看向王力道。
“说吧,什么任务?”
“组长,任务的内容是让你想办法营救八名美国的飞行员,至少要保住他们的性命。”
嗯?王二河十分不解,让他营救八名美国的飞行员?这哪跟哪啊。
这可是上海,美国的飞行员怎么可能来到上海!
要是上海以外的地方,他也没有那个能力营救啊!
“水缸,仔细说说具体是什么情况,别告诉我总部没有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
“组长,总部将事情的经过说明了。”
“事情是这样的,小鬼子之前针对美国的珍珠港发动袭击,展开太平洋战争。”
“这几个月日军凭借海空优势横扫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美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