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心中暗叹。
看来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已经传达到厂领导那里了。
不然刘厂长不会给这么好的条件。
“够用,谢谢刘厂长。”
“客气啥!我们是一家人嘛!”刘厂长搂住沈良的肩膀,“对了,昨天晚上上级又来电话了。”
沈良心头一紧:“什么电话?”
“好消息!冶金部那边对我们厂的连铸项目很重视,决定派专家组下来指导。”
刘厂长说得轻松,沈良却感受到了压力。
专家组来指导,说得好听是支持,说得不好听就是监督。
要是做不出成果,丢脸的不只是他,整个厂都要受牵连。
“什么时候来?”
“下周二,三个专家。都是行业大牛,你小子可要好好表现啊!”
沈良点点头,心里盘算着时间。
下周二,也就是说他还有八天时间。八天之内,必须拿出让专家们眼前一亮的东西。
看来得抓紧了。
上午九点,项目组正式成立。
办公楼二楼会议室里,沈良站在黑板前,看着台下的八个人。
李明华坐得笔直,手里拿着新买的笔记本,眼中满是兴奋。
王德富靠在椅背上,表情平静,但沈良注意到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敲,这是老王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陈志华坐在角落里,双手抱胸,脸上没什么表情。
其他五个技术工人都是一脸期待,等着沈良发话。
“今天是我们项目组成立的第一天。”沈良在黑板上写下“连铸设备项目组”几个大字,“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造出一台真正的连铸机。”
李明华举手:“沈组长,我们的时间表是什么样的?”
“下周二,冶金部的专家组要来检查我们的进度。”沈良转过身,“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八天时间。”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
八天时间,造一台连铸机?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德富皱起眉头:“沈组长,这个时间是不是有点...”
“我知道很紧张。”沈良打断了他,“但是我们有优势。”
他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连铸机的核心部件是结晶器、二冷区和切割装置。我已经有了完整的设计方案,理论上完全可行。”
陈志华冷笑一声:“理论?理论能当饭吃吗?”
沈良看了他一眼:“陈师傅说得对,光有理论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动手。”
他在黑板上列出了一个时间表:
第一天:完成详细设计图纸
第二天:采购和准备材料
第三天到第六天:加工制造核心部件
第七天:组装调试
第八天:试运行
“这么紧的时间,能行吗?”一个技术工人小声嘀咕。
“能不能行,做了才知道。”沈良的声音很坚定,“我只问一句,大家有没有信心?”
李明华第一个站起来:“我有信心!”
其他几个技术工人也跟着站起来:“我们也有信心!”
王德富慢慢站起身:“干了这么多年,还没试过这么疯狂的事。既然来了,就拼一把。”
陈志华是最后一个站起来的。他看了沈良一眼,淡淡地说:“希望你的设计真的能行。”
沈良心中一暖。就是这种感觉,所有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
会议结束后,沈良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纸笔开始画图。
连铸机的结构他记得很清楚,但是要根据1980年的技术条件进行简化和改进,还是需要仔细考虑。
最关键的是结晶器。这个部件直接接触高温钢水,材料和设计都很重要。
沈良决定采用铜制结晶器,表面镀铬处理。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导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二冷区的设计相对简单,主要是喷水冷却系统。关键是控制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切割装置则采用氧气切割,成本低,效果好。
沈良画了整整一个上午,终于把主要的设计图纸完成了。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腰,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
这些图纸上的设备,在2024年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是在1980年的中国,却是绝对的黑科技。
“沈组长!”李明华敲门进来,“图纸画好了吗?”
“差不多了。你来得正好,帮我看看机械部分有没有问题。”
李明华接过图纸,仔细研究起来。
看了几分钟,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沈组长,这个设计...有点复杂啊。”
“哪里复杂了?”
“你看这个驱动系统,用的是步进电机配减速器。咱们厂有这种电机吗?”
沈良一愣。他想当然地按照现代设备的标准来设计,忘了1980年的技术限制。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李明华想了想:“用交流异步电机,配变频调速。虽然精度差一点,但是技术成熟,成本也低。”
沈良点点头:“你说得对。我重新画一下。”
这时,王德富也来了。
“小沈,我看了你的材料清单,有几个问题要跟你商量。”
“您说。”
“这个特种钢材,咱们厂没有。要到外面采购,价格很贵。”
王德富拿出一张纸:“我算了一下,光材料费就得五万多。”
五万多!沈良心头一震。
1980年的五万块,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这对钢铁厂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有没有替代方案?”
“有是有,但是性能要差一些。”王德富犹豫了一下,“用普通碳钢,表面做特殊处理。成本能降到两万左右。”
沈良考虑了一下:“那就用普通碳钢。我们是做验证机,不是商业化产品,性能差一点可以接受。”
“那好,我马上去联系供应商。”
王德富刚走,陈志华又进来了。
“电气系统的控制柜,我想放在操作台旁边。”他指着图纸,“这样便于操作和维护。”
“没问题。”沈良在图纸上标注了位置,“控制精度要求不高,你看着办就行。”
陈志华点点头:“我会尽力做到最好。”
沈良注意到,陈志华的语气没有之前那么冷淡了。看来经过一上午的接触,他对这个项目有了信心。
中午吃饭的时候,整个食堂都在讨论连铸项目。
“听说沈工他们要八天造出连铸机?”
“真的假的?这不是开玩笑吧?”
“人家是大学生,肯定有本事!”
“大学生怎么了?纸上谈兵的多了去了!”
沈良听着这些议论,心情有些沉重。
压力不只来自时间,更来自周围人的质疑。如果失败了,他在厂里的声誉就彻底完了。
“沈组长,别听他们瞎说。”李明华端着饭盒坐到沈良旁边,“我相信您能成功!”
“小李,你哪来的信心?”
“因为您的设计图纸,我看得出来,这不是凭空想象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一看就是实践过的。”
沈良心中一动。李明华的眼光还真敏锐,竟然看出了这一点。
“那我们就不让大家失望。”
“对!干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下午,项目组全体成员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沈良继续完善设计图纸,李明华开始计算具体的加工工艺,王德富忙着联系材料供应商,陈志华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
五个技术工人也没闲着,他们开始清理和准备加工设备。
整个二楼都充满了忙碌的气氛。
到了傍晚,沈良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图纸。
他把图纸铺在会议室的桌子上,叫来所有人。
“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现在提出来。”
众人围在桌子前,仔细研究着图纸。
李明华指着结晶器部分:“这个冷却水的流量控制,精度要求很高。我们的设备能达到吗?”
“用手动调节阀,虽然不够精确,但是可以满足基本要求。”沈良在图纸上标注了改进方案。
王德富看着材料清单:“这些材料我都能搞到,明天下午就能到货。”
陈志华研究着电气原理图:“控制系统不复杂,三天时间足够了。”
看着大家认真讨论的样子,沈良心中充满了希望。
这就是中国工人的力量!只要方向正确,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会议室里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
每个人都对图纸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沈良逐一记录,不断完善细节。他发现这些工人师傅虽然学历不高,但实践经验丰富,很多建议都非常中肯。
“时间不早了,大家回去休息吧。”沈良收起图纸,“明天正式开工!”
王德富擦了擦汗:“沈组长,我明天一早就去接材料,保证不耽误进度。”
“好,辛苦你了。”
人群散去后,沈良独自留在会议室里,对着那一摞图纸发呆。
八天时间造连铸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登天。哪怕是最简单的验证机,也需要精密的配合和严格的工艺控制。
更要命的是,一旦失败,他在厂里就彻底完了。
“沈组长还没走?”李明华从门口探出头来。
“你怎么也没走?”
“我想再看看图纸,多熟悉一下明天的工作。”李明华走进来,在沈良旁边坐下,“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
沈良苦笑:“你没底?我比你更没底。”
“那您为什么还要接这个任务?”
沈良沉默了一会儿。他总不能说自己是从2023年穿越回来的吧?
“因为我觉得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他缓缓开口,“连铸技术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关键在于敢想敢干。”
李明华点点头:“我也这么认为。别人能做出来的东西,我们凭什么做不出来?”
两人相视而笑。
这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让沈良心中一暖。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朴素的理想主义精神。
“小李,你对机械加工很在行,明天的工作主要靠你了。”
“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第二天一早,沈良刚到车间就看到王德富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材料呢?”
“在路上了,上午十点能到。”王德富拿出一张单子,“价格比预算低了三千块,我跟供应商谈下来的。”
沈良接过单子一看,暗暗佩服。这个王德富虽然话不多,但办事能力确实强。
“那我们先做其他准备工作。”
沈良把加工任务分配给几个工人师傅,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零部件。
李明华开始准备机床,调试设备参数。
陈志华则在一旁研究电气原理图,时不时在纸上画几笔。
整个车间忙而不乱,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十点整,一辆卡车开进了厂区。
“材料到了!”王德富兴奋地喊道。
沈良跟着王德富来到卡车旁,看着工人们卸货。钢板、钢管、轴承、密封件......清单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没落下。
“质量怎么样?”
王德富检查了几块钢板:“表面处理得不错,符合我们的要求。”
有了材料,整个项目组立刻进入了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机床的轰鸣声响彻整个二楼,火花四溅,钢屑飞舞。
沈良在各个工位之间来回巡视,随时解答工人们的疑问。
“这个尺寸公差要求这么严?”老师傅张建国看着图纸皱眉。
“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差一毫米都不行。”沈良语气坚定。
连铸机的精度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体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