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看了看文件,心中暗暗发笑。
这个问题对于拥有未来技术知识的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沈良看完问题后,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这个问题在2024年已经是炼钢行业的基础常识,但在1980年的中国,确实算得上是一个难题。
“热效率提高15%?”老陈皱着眉头,“这个要求确实不低啊。”
李华山见状,脸上的得意之色更浓了:“怎么样?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吧?如果觉得为难,现在认输还来得及。”
马德成也在一旁冷笑:“沈良,我看你还是别逞强了。这种技术难题可不是凭空想象就能解决的。”
沈良没有理会他们的嘲讽,而是仔细思考着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在他的记忆中,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提高炼钢炉的热效率。
“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沈良平静地说道。
刘建国连忙递过来纸笔,沈良开始在纸上画起了示意图。
“提高炼钢炉热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燃烧过程和减少热量损失。”沈良一边画图一边解释,“首先,我们可以改进空气预热系统。利用烟气余热对助燃空气进行预热,这样可以提高燃烧温度,减少燃料消耗。”
李华山看着沈良画出的示意图,脸色开始发生变化。这个方案虽然简单,但确实是可行的。
“其次,”沈良继续说道,“我们可以优化炉膛结构,在关键部位增加耐火材料层,减少热量散失。同时,调整燃烧器的角度和位置,使火焰更好地覆盖钢液表面,提高热传递效率。”
“还有,”沈良在纸上又画了几个细节图,“我们可以安装简易的热回收装置,将炉门和出钢口散失的热量回收利用。这些改造都不需要大额投资,主要是对现有设备的优化改进。”
老陈越听越兴奋:“小沈,你说的这些方法,理论上确实能提高热效率!”
李华山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沈良提出的方案不仅可行,而且思路清晰,技术含量很高。这根本不像是一个普通技术员能够想出来的解决方案。
“你…你怎么知道这些的?”李华山忍不住问道。
沈良淡淡一笑:“知识来源于实践和学习。李总监,您觉得我的方案如何?”
马德成在一旁急了:“李总监,他说得这么简单,但是能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纸上谈兵谁不会?”
“马厂长说得对。”李华山抓住这个机会,“光是理论分析还不够,我们需要看到实际效果。”
沈良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没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一台炉子进行改造试验。不过,我需要一些时间和材料。”
“多长时间?”李华山问道。
“三天。”沈良坚定地说道。
“三天?”马德成大笑起来,“沈良,你以为改造炼钢炉是过家家吗?三天时间能干什么?”
老陈也有些担心:“小沈,三天时间是不是太紧了?”
沈良摇摇头:“时间足够了。我需要的改造都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优化现有设备。”
李华山考虑了一下,觉得三天时间太短,沈良不可能完成什么像样的改造,到时候肯定会出洋相。
“好,我给你三天时间。”李华山冷笑道,“不过,如果三天后你的改造没有达到提高15%热效率的目标,你们不仅要道歉,还要承认红星钢铁厂的技术改造都是虚假宣传。”
“成交!”沈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刘建国虽然对沈良有信心,但还是忍不住担心:“沈良,这个赌注是不是太大了?”
沈良拍了拍刘建国的肩膀:“刘厂长,您放心。我有把握。”
马德成得意地笑了:“沈良,我倒要看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三天后,我们会带着更多的同行过来观摩,到时候可不要让人失望啊。”
“我不会让人失望的。”沈良的语气充满了自信,“不过马厂长,您最好准备好道歉的词,三天后您会用得上的。”
马德成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你…”
“好了,”李华山打断了马德成,“我们三天后再来。沈良,希望你不要让我们白跑一趟。”
说完,李华山带着马德成一行人离开了红星钢铁厂。
等他们走远后,老陈才松了一口气:“小沈,你刚才真是太冲动了。万一三天后改造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沈良笑了笑:“陈师傅,您觉得我是那种没有把握就乱承诺的人吗?”
“那倒不是,”老陈摇摇头,“但是15%的热效率提升,这个目标确实不低啊。”
“放心吧,”沈良拍了拍老陈的肩膀,“我心里有数。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准备材料,开始改造。”
刘建国走过来:“沈良,你需要什么材料?厂里全力配合你。”
沈良拿出一张纸,快速写下了材料清单:“这些都是常用的耐火材料和金属材料,应该不难采购。关键是要保证质量。”
看着清单上的材料,老陈惊讶地发现这些确实都是常见材料,没有什么特别昂贵或者难以获得的东西。
“小沈,你真的能用这些普通材料就把热效率提高15%?”老陈有些不敢相信。
“陈师傅,技术创新不一定需要高科技材料,有时候关键在于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沈良解释道,“我们要做的改造主要是优化热力学过程,这更多的是技术方案的问题,而不是材料的问题。”
刘建国立即安排人去采购材料,同时选定了二号炼钢炉作为改造试验的对象。这台炉子相对较新,便于观察改造效果。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带着老陈和几个技术工人开始了改造工作。他首先对炉膛内的耐火砖结构进行了局部调整,增加了保温层,减少热量散失。
“老陈,您看这里,”沈良指着炉膛的一处结构,“我们在这个位置增加一层耐火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热量向外散失。虽然只是很小的改动,但效果会很明显。”
老陈仔细观察着沈良的每一个改动,越看越觉得有道理:“小沈,你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以前没有人想到过?”
沈良笑了笑:“也许是我比较幸运,恰好想到了这些方法。”
他当然不能说这些都是未来成熟的技术方案,只能用模糊的说法搪塞过去。
接下来,沈良开始改造空气预热系统。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热交换装置,利用烟道中的余热对助燃空气进行预热。
“这个装置的原理很简单,”沈良一边安装一边解释,“热烟气通过这个管道,冷空气通过那个管道,中间通过金属壁面进行热交换。这样预热后的空气温度会提高,燃烧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参与改造的工人们都听得很认真,他们虽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技术原理,但都能感受到沈良的专业水平。
第三个改造项目是燃烧器位置的调整。沈良根据炉膛的具体结构,重新计算了最佳的燃烧器角度和位置。
“燃烧器的位置和角度对热传递效率有很大影响,”沈良指着调整后的燃烧器说道,“现在火焰可以更好地覆盖钢液表面,热量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到了第三天下午,所有的改造工作都完成了。沈良站在改造完成的炼钢炉前,心中充满了信心。
“陈师傅,我们准备试验吧。”沈良说道。
老陈点点头,但心中还是有些忐忑。虽然沈良的改造方案看起来很有道理,但能否真正达到15%的热效率提升,还需要实际验证。
就在这时,厂门口传来了汽车引擎的声音。马德成和李华山如约而至,而且这次他们还带来了更多的人。
“看来我们的客人来了。”沈良淡定地说道,“陈师傅,准备点火吧。”随着马德成一行人走进车间,沈良发现这次来的人员阵容比预想的还要庞大。除了马德成和李华山,还有几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看起来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
“沈工程师,给您介绍一下,”马德成走上前来,指着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道,“这位是市冶金局的王副局长,听说您要进行技术改造,特地过来观摩。”
王副局长主动上前握手:“沈工程师,久仰久仰。听说您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炼钢炉的改造,还能提高15%的热效率,这在我们整个冶金行业都算是爆炸性的新闻啊。”
沈良客气地回应:“王局长过奖了,这只是一些小的技术改进,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实际验证。”
“小沈,你这就太谦虚了,”马德成笑着说道,“我们今天可是带着很多双眼睛来的。如果真的达到了15%的提升,这个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要推广。”
老陈听到这话,心中的压力更大了。他走到沈良身边,压低声音说:“小沈,要不要再检查一遍?万一出什么问题,这么多领导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