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听了苏定的吩咐,再次一抱拳快步走了下去。
等李成离开,苏定攥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指节捏得发白。
他对着身旁亲兵继续喝道:
“派出督战小队,在城内所有地方加紧巡查。
一旦发现可疑之人,一律当作贼军溃兵格杀勿论!
另外查清城内的所有官员和富户,给我严密监视。
这应天府距离汴梁太近了,这些官员和富户必定和赵宋朝廷关系密切……”
他身后的亲兵齐齐一躬身,各自带了一队人马去四处巡查了。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的功夫。
李成、闻达、袁朗、鲁智深等所有将领都来到府衙。
“见过苏将军……”
众人齐刷刷向苏定躬身行礼。
带血的甲胄相碰发出细碎的响声。
苏定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见众人神色皆无异状,方微微颔首:
“城内的贼军可曾全部肃清?”
“回将军,城内贼军几乎全部肃清……”
依旧是李成出列答话,他沉声说道:
“另外这次的战损也已经统计出来。
我齐军从攻打应天府开始,共折损了两千余人。
而贼军一方,则战死三千人左右。
其余贼军降了两千多人,其余人马皆从西门逃走……
除此之外,我军还斩杀了都教头丘岳;
节度使张开、项元镇、还有荆忠。
王文德、李从吉二人混在乱军中逃走……”
“嗯……”
苏定再次点头道:
“如实拟写战报,派出快马送往大名府。”
他说到这里,眼里射出一抹令人心悸的狞笑:
“两日之后,留下鲁智深、袁朗二人,带所有伤兵镇守应天府。
其余所有人马随我杀往汴梁。
将赵宋朝廷所有奸佞一律诛杀……”
…………
“高俅败了?
应天府失了?”
京城汴梁,皇宫大殿内;
赵佶踉跄几步,扶着龙案瘫坐在龙椅上,玄色衮服被冷汗浸透。
文臣之首蔡京面如金纸,浑身筛糠般颤抖。
手中捧着的玉笏板跟着不住抖动。
其余官员皆面色惨白,有的攥着朝笏指尖发白。
有的喉结上下滚动,各自内心盘算着逃命之法。
“回……回陛下,的确如此!
高俅……高俅兵败退回,应天府失了!
应天府距离我汴梁只有两三百里。
若是贼军长驱直入,我京城根本无险可守啊!”
听了蔡京的话,赵佶缩在衣袖内的手都颤抖起来。
“我……我京城固若金汤。
难道……难道就没有一个爱卿能够据城而守,等待各地群臣勤王救驾么?”
“勤王救驾?”
蔡京惨笑一声道:
“反贼一路势如破竹,他们正攻克一路上其他城池。
我汴梁城很快将会成为一座孤城,到时候哪有什么援兵?”
赵佶听了,脸色变得扭曲起来,咬牙切齿地叫道:
“祖宗基业怎敢随意丢失?
来人……
让高俅不必来见朕,传令禁军给我赐死!
这个狗东西口口声声说能够平定反贼,如今连京城都失了。
他……
他乃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若是以往的时间,听到陛下赐死高俅,蔡京肯定会异常高兴。
但这时候他自己的老命都保不住了,自然没有心情落井下石。
他再次一躬身道:
“陛下,当务之急我们要暂避锋芒!
先派出一能臣镇守汴梁,臣等护送陛下先去避难……”
“不行……”
赵佶拍案而起,语气果决道:
“祖宗基业不容半分有失。
天子更不能随意离开祖宗皇陵……”
蔡京听了,眼里闪过一抹失望之色。
他正想着怎么找个借口告病回家,好赶紧保住他蔡家基业的时候。
赵佶的声音紧接着又响起:
“朕愧对列祖列宗,愿意退位谢罪。
从即日起,皇位由太子桓继位,命其谨守祖宗基业不得有失。
另外命蔡京、杨戬、李彦等重臣跟随朕西巡,到童贯处查看西北战事……”
蔡京几个奸贼听了,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率领群臣再次一躬身道:
“臣遵旨;
臣这就下去准备,跟随陛下……
不,跟随太上皇西巡……”
“陛下……”
一道凄厉的声音从下面传出,兵部尚书的陆鼎跪在地上,老泪纵横道:
“陛下此时退位让贤,恐遭后世之耻笑。
陛下若是离开,则京城即刻不保。
臣请陛下坐镇京城,老臣愿率城内所有兵马坚守城池……”
“混账……”
蔡京猛然转身;
他两条白眉高高竖起,指着陆鼎厉声呵斥一声道:
“陆鼎,你身为兵部尚书;
战事却连连失利,太上皇不将你诛杀九族,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如今你还有脸指责太上皇,对太上皇说三道四?
而且镇守城池本就是你的责任,莫非你还想推却不成?”
陆鼎听了这话,只觉得气血上涌,双目不由得变的赤红。
他是兵部尚书不错,但没有一丁点的军事大权。
他这个兵部的职责已经尽数被高俅和童贯瓜分。
现在的兵部地位,在六部中甚至连礼部都不如。
怒气冲天的陆鼎也豁出去了,准备好好的和蔡京理论一番。
恰在此时,殿外传来尖利的高呼:
“启禀陛下!高俅、党世英、党世雄已伏诛!”
赵佶仰天长叹一声,脸上露出哀伤惋惜之色。
他虽说昏庸,但从未斩杀过一个大臣。
没想到第一个斩杀的大臣还是他心腹大臣高俅。
“传朕旨意!”
赵佶挥了挥手,似要挥开眼前是所有的麻烦。
“太子即刻继位,群臣尽心辅佐。
待荡平反贼之日,朕自会回銮……”
言罢,他甩袖转身,玄色衣摆扫过汉白玉阶,脚步匆匆向后殿而去……
…………
“齐王有令:
赵宋君臣虽说昏庸不堪,但诸位将军切勿妄加伤害。
尽量保全其人性命……”
就在苏定率领大军势如破竹之时,一道齐王的命令快速下达。
朱贵之所以下达这道命令。
一来是为了稳定局势,二来也是为了彰显仁德。
最主要是怕苏定等人莽撞行动。
将皇室收藏的一些典籍和文化传承给泯灭了。
如今的朱贵虽说势如破竹,但文化底蕴无比贫瘠。
若是将皇宫洗劫一空,对文化传承来说,绝对是一场大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