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隐洞天,匆匆数百年。 观棋柯未烂,人间又改元。 秦苔封战戟,汉月照荒阡。 忽闻渔唱晚,方惊海作田。
顾阳在山中修行数百年,逍遥自在。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加了数百年,也修身养性,得到了磨练。
人间南赡部洲的东土,几经朝代轮转,已经从当初的战国末年,跨过了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来到了大唐贞观年间。
翠虹谷中,顾阳静极思动,便想出去走走。掐指一算,算到如今东土大唐正值天灾,顾阳便准备前去走一遭。
安顿好两位娇妻,顾阳牵起自己的辟水金睛兽,径直朝着那东土大唐飞去。
贞观二年,京师长安发生大旱,蝗虫四起。太宗皇帝李世民视察农田之时,见有蝗虫在祸害庄稼,便下手捉住蝗虫,拿在手中,诅咒道:“百姓以五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我一人,尔其有灵,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说罢,太宗皇帝拿起蝗虫,就要吞入口中。周围的臣子见状,连忙劝说道:“陛下,不可。吞食蝗虫恐生疾病?”
太宗皇帝摇头道:“若是能将百姓的灾祸加在朕一人之身,即便是让朕身患重病,又有何妨?”说罢,太宗皇帝毅然将那蝗虫吞入口中,咽了下去。
长安城上空,顾阳看着那当众吞吃蝗虫的唐太宗,也露出了欣赏之色。
不管是真心也好,作秀也罢,起码这位太宗皇帝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发展的政策,致力于恢复民生,发展经济,使得大唐国力蒸蒸日上。
即便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太宗皇帝李世民也被称为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
当然,此时正值贞观初年,玄武门之变的风波还未远去,李世民还不是那个天可汗,朝堂与民间对于李世民这位皇帝的风评还不太好。
甚至,有不少人将这旱灾、蝗灾都归结到了李世民弑兄夺位之上,皇帝失德之上。甚至就连此时的李世民自己,也将这些天灾人祸归咎到了自己弑兄逼父的行为上。
可以说,此时的李世民,最希望能够做出一些政绩,扭转自己的时政危机,让大唐度过这场危机。
吃几个蝗虫而已,李世民还真没有放在心上。
夜晚,李世民处理完一些政务,刚躺在床榻上休息,就进入了一个奇异的梦中。
在梦中,李世民来到了一处云雾缭绕的仙境,正茫然之际,就见有一位青袍道人骑着一头异兽而来。
李世民连忙上前行了一礼,开口问道:“敢问这位道长,此处是何处?朕又为何会来到这里?”
那道人微微一笑,开口道:“不必惊慌,此处乃是你的梦中。”
“梦中?莫非道长是神仙?”
那道人微微一笑:“贫道乃是一介散仙,道号云阳。白日之时,见你为百姓敢吞蝗虫,愿为百姓承担灾祸,特来见你。我且问你,你白日所言,可是真心?”
李世民连忙躬身一礼:“朕白日所言,句句属实。若能解去蝗灾、旱灾,救我大唐百姓,无论让朕付出什么代价,朕都心甘情愿。”
“不错。既然你有此心,我便助你一回。”
李世民闻言大喜,连忙拱拱手道:“仙长当真能救我大唐百姓?”
“明日巳时,贫道会前来宫中,为大唐送上几件礼物。”
“多谢仙长,朕明日一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迎接仙长法驾。”
次日一早,李世民从梦中醒来,连忙派人召见徐世绩,开口问道:“朕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位仙人,说是能够拯救我大唐……”
听完李世民的讲述,徐世绩推算了一番,开口道:“陛下此梦,确是应验之兆。既然那位仙人说巳时前来,不如由臣代替陛下前往迎接?”
李世民立刻摇头道:“朕在梦中已经答应要亲自迎接。若是食言而肥,冒犯了那位仙长,恐怕他不会助我大唐。立刻召集文武群臣,随朕一同前往殿外等候!”
“是,陛下。”
巳时还未到,大唐皇帝李世民亲率文武百官站在了太极殿外,静静等待。
此时,下方的文武群臣正在小声议论:“陛下摆出这般阵仗,莫非真有仙人要来?”
“这谁知道?本官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什么仙人。”
“是啊,要是这世上真有神仙鬼怪,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
“也不知是不是陛下最近太过操劳,忧思成疾。以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莫要多说了…”
长安城外,半空之中,顾阳看到下方的阵仗,满意的点点头。
巳时刚到,就在李世民与一众官员焦急等待之时,只见一道紫气横跨天际,联通到长安皇宫之内。随后有霞光万道,瑞气千条,引得长安城无数百姓争相抬头望天,皇宫之中的李世民与一众官员,也纷纷看向天际。
紧接着,就见一团祥云从天际飞来。待到近前,才见那祥云之上竟然是一头体型巨大、长相奇异的怪兽,怪兽背上正端坐着一位年轻道人。
见此情形,不少官员纷纷惊呼出声:“果然有神仙!”
“快拜见神仙!”
“拜见神仙!”
那些官员与皇宫中的侍卫纷纷跪倒在地,就连那位大唐皇帝李世民,也连忙上前几步,朝着顾阳行大礼。
顾阳微微一笑,伸手隔空一扶,那位刚拜倒在地的大唐皇帝便不受控制的站起身来。
李世民朝着顾阳行了一礼:“大唐皇帝李世民,见过仙长。”
顾阳微微点头:“不必多礼。贫道云阳,云游途经剑南道,见阡陌荒芜犹带隋末疮痍,又见大唐皇帝爱民如子,特来送上几件薄礼。”
李世民连忙开口:“仙长,请上殿叙话。”
顾阳微微点头,挥了挥手,那辟水金睛兽便踏上云头,飞向半空,在空中等待。
周围百官见状,无不称奇。
来到大殿之上,李世民连忙让人搬来椅子:“仙长,快请上座。”
顾阳微微点头,随后直接取出一本书籍,摆在了李世民面前:“这是贫道送给大唐的第一件礼物。”
李世民看向那本书籍,只见书籍上封面上写着几个大字《农政天工图》。
顾阳随手一挥,那书籍无风自动自行展开,曲辕犁、筒车、翻车等物具竟以流光立体呈现在虚空之中。
将作监大匠忍不住惊呼道:\"此犁设计巧妙,应当更加省力,还有这水车,可引渭水灌终南坡田!这些农具,都比现有的农具更加先进。若是推广开来,定能让百姓开垦更多土地,耕耘起来更加省力。\"
顾阳看了眼那位将作监大匠,点头道:“不错,你倒是很有见识。”
李世民立刻下令:“闫立德,你立刻带着这本典籍回到将作监,将这些农具尽快打造出来,朕要亲自实验。”
“是,陛下。”
李世民又看向顾阳:“仙长,单凭这些农具,怕是只能缓解旱灾。不知仙长可还有其他办法,能够治理那蝗灾旱灾?”
顾阳点点头:“陛下不用着急,贫道自有其他办法。贫道这第二件礼物,需要一块农田。”
“农田?皇家上林苑倒是有大面积农田。只是上林苑在长安城西北。距离皇宫有一百多里。御花园中当时有一片土地,被种上了一些禾苗,用以观察粮食长势。不知可否?”
“也可。”
“那便请仙长移步,随朕一起前往御花园。”
不多时,顾阳与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一起来到了御花园中。
此时正值春日,御花园中百花繁茂,姹紫嫣红,唯独有一片不足十亩的土地,上面种植了一些禾苗。
李世民指向那片庄稼,开口道:“仙长请看,这是朕和梓潼特意让人开垦出来,种植庄稼的土地。”
顾阳看了一眼,点点头:“这些庄稼长势倒是可以,看来陛下也是用了心的。贫道便让这些庄稼提前成熟吧。”
说罢,只见顾阳随手一挥,一片清辉笼罩了那一片禾苗,那些禾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长大,片刻间的功夫便开始抽穗儿,不多时便已经完全成熟,饱满的谷穗迎风摇曳,甚是喜人。
见到这般情景,那些文武官员和宫中的宫女们都是惊叹不已:“神迹,果然是神仙手段,与众不同。”
顾阳又随手一挥,一阵清风拂过稻田,近十亩的稻谷全被一道看不见的锋刃斩断,随后分成一捆一捆,落在了稻田边。
紧接着,顾阳又一挥手,一片火焰瞬间覆盖十亩稻田,将稻茬燃烧干净。再一挥手,那土地已经翻耕完毕。
紧接着,就见顾阳取出几种农作物,摆在李世民与文武百官面前:“此物曰美洲薯,若是种植得当,耐旱亩产可达三十石。此物曰西域棉,在西域和南疆已有种植,暖胜丝麻。此物名为苞米…此物名为土豆……有关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在那本《农政天工图》中都有详细记载。”
说罢,顾阳随手一抛,将各类种子分别撒进了十亩田地之中,然后手掐法诀,施展小云雨之术,顷刻间便为这十亩农田降下了一场甘霖。
在李世民和一众官员的惊叹声中,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那十亩农田中便长出了红薯,土豆,玉米,棉花,占城稻等各类农作物,且都已经完全成熟。
“陛下,你们可以看看这些粮食,棉花。”
得到顾阳允许,李世民立刻走上农田,按照顾阳所说,掰下一棒玉米,剥开表皮,只见里面的玉米棒上长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粒。
程咬金和秦叔宝等人,也按照顾阳所说的办法,从泥土中挖出土豆、红薯,忍不住惊呼道:“这东西一颗竟然能结这么多果子,一个果子还这么重。这果子真的能吃吗?”
“这红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蒸着吃,或者做成红薯干,煮粥吃。这土豆,既可以蒸煮,也可以做菜。”
听到顾阳所说,有些心急的程咬金拿起一根红薯,擦去表面的泥土,双手掰开便咬了一口:“嘿,这什么红薯还是甜的,又甜又脆。”
一旁的尉迟恭等人,也纷纷上前挖红薯。
李世民见状,连忙开口道:“每人尝一下就好了,这些粮食还要留着做种子。王德,你拿几个红薯土豆,送去御膳房蒸了。”
顾阳摇了摇头:“倒也不用那么麻烦。”
说罢,只见顾阳随手一招,泥土中飞出几个红薯、土豆悬浮在了他的掌心上空。
随后就见顾阳掌心凝聚出一团水球,将那红薯土豆洗剥干净,接着又升腾起一团火焰,片刻间便将那红薯土豆烤熟,一股香气顿时蔓延开来。
李世民接过一个烤红薯,也顾不得烫,剥开皮便咬了一口,立刻点头赞道:“软糯香甜,且有饱腹之感,确实是上好的粮食。”
顾阳又以竹杖划地成渠,演示坡田保墒之法:\"关中地势如梯,当开鱼鳞坑蓄天水...\"
眼看到了正午时分,顾阳又让人取铜盆测雨量,捻土讲肥力:\"长安土质偏碱,当混腐草改良……\"
说话间,顾阳还顺手演示了一遍改良土壤肥力的办法,并以法术制造出了一些堆肥样本。
司农卿捧起腐殖土惊呼:“有此肥力,定能让粮食亩产再增三分!”
讲完堆肥之法,顾阳又讲起了治理蝗灾的办法:\"大旱之后,必有大蝗。这是因为蝗虫产卵必择湿软河滩,每逢旱灾,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便会有许多河滩。当排水改沼为田,养鸭治蛹...
想要完全治理蝗灾,并不简单,必须多管齐下。第一,可以人工驱赶。组织民众用彩旗、锣鼓惊扰蝗群,驱至深沟或布单集中焚烧…第二,以麦麸混合狼毒砒霜为诱饵,撒在蝗虫聚集之地…第三,排水涝洼地……第四,种植大蒜、香菜等,蝗虫厌之,自会远去。第五,蓄养鸡鸭……这些方法,那本典籍上皆有记载,陛下可令人刊印,发放各州府。”
听到顾阳将各种治理蝗灾、旱灾的办法系统的讲述一遍,李世民与文武百官皆听的连连点头,就连完全不懂这些的官员,对蝗灾、旱灾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暮色四合时,皇帝与顾阳已经回到御书房,顾阳又讲起了灾后预防措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当设隔离病坊...”又演示平抑粮价之术:“建常平仓调节粮价,丰年收购荒年放储,调节粮价,避免有奸商囤积居奇……”
待到夕阳西下之时,顾阳终于讲述完毕,李世民忍不住惊叹道:“仙长学识渊博,有治国安邦之道,经天纬地之才。朕想请仙长留在朝堂,朕愿以国师之礼待之。”
顾阳微笑摇头:“贫道是方外之人,求的是逍遥自在。陛下还是不要再提此事了。”
李世民连忙行了一礼:“如此,倒是朕唐突了。仙长修行得道,能飞腾九天,自是逍遥自在。朕请教一下,不知这长生之术朕能否习得?”
顾阳轻笑:“陛下乃人间天子,身怀一国气运,注定无法修行。况且,这百姓炊烟即是天道香火。只要陛下善待百姓,使天下黎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自然会有功德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