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阳与孙猴子随那仙童进入斜月三星洞,来到那大殿之中。只见大殿自下而上有108级台阶,最上方坐着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正是那须菩提祖师。台阶两侧自下而上,也依次坐着三四十位身穿道袍的道士。
猴子到了那台阶之上,便找了个位置,想要插进两个道士中间坐下,却被一个道士推了出来。猴子又来到对面的两个道士中间坐下,还拿了其中一个道士的帽子,戴在了自己的头上。那道士有些气恼,伸手夺过自己的帽子,又将孙悟空推了出来。
坐在上方的菩提祖师轻轻一挥手中拂尘,便将孙悟空送到了大门之外,随后才转头上下打量起了顾阳。
顾阳也抬头看向那菩提祖师,只见那菩提祖师须发皆白,身后竟有三尊法相若隐若现:左列儒冠巍然诵诗经,中坐道髻鹤氅演太极,右立佛陀金身拈花笑。三教法相各有玄妙,每一尊都散发着与天地合而为一的神韵。
三尊法相,三教合一,其中似乎蕴藏着无尽奥妙,就连顾阳也看不清虚实。
“方外之人云阳,见过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微微点头,开口言道:“我观道友已然超脱生死轮回,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不知何故来我这斜月三星洞?”
顾阳打了个稽首:“贫道修行近千载,虽已超脱生死,却对那混元道果所知不多。今日云游至此,见这灵台方寸山景象非常,特来拜访,想要向祖师请教一番。”
“原来如此,道友暂且稍坐。”菩提祖师一挥拂尘,身旁不远处已多了一个蒲团。
顾阳微微点头,身形一闪,已经坐在了那蒲团之上。
此时,那猴子也着急的喊道:“祖师,祖师,我是来学道的。”
菩提祖师一挥手,那大门敞开,猴子连忙爬上阶梯,躬身行礼。
菩提祖师朗声开口:“下站何人,到此作甚?你是哪方人士?”
“祖师,我是来学道的,弟子是花果山水帘洞人士。”
菩提祖师面色一肃:“胡说,把他给我赶了出去。”
一众道士纷纷挥手:“出去,出去!”
猴子连忙跪倒在地:“祖师,弟子句句真话,绝无虚言。”
“你那花果山位于东胜神州,距此隔着两重茫茫大海,你是如何到此?”
“弟子撑着木筏漂洋过海,历尽千辛万苦,废去十余年头,方才到此。请祖师收下我吧。”
菩提祖师微微点头:“既是逐渐行来,你姓甚名谁?”
“弟子乃是花果山上一山石崩裂而生,无名无姓。”
“我看你相貌举止像个猢狲,你便姓孙,如何?”
那猴子喜不自胜:“多谢祖师赐姓,万望祖师慈悲,再起个名字。”
菩提祖师轻抚胡须,微微点头:“我们中有十二个字分派取名,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排到你这里,正当是个‘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如何?”
“悟空?好好好,从今往后,俺就叫孙悟空了!师傅收我了,我有名字了!多谢祖师,多谢祖师。”
收下孙悟空之后,菩提祖师与顾阳来到一处静室之中,分宾主落座。
菩提祖师随手一挥,顾阳面前出现一方小几,几上摆上了一壶清茶,一只碧玉茶盏。
“道友能到这斜月三星洞,也是有缘。贫道便与道友谈一谈这混元道果。以道友所见,何为混元道果?”
“混元者,天地未开,鸿蒙未判,混沌一元。道果者,宇宙之规律,大道之至理。混元道果,既是返本归源,大道圆满,无缺无漏,不染因果,不堕轮回……”
\"差矣,差矣。\"菩提祖师微笑摇头继续言道:\"混元者,非超脱于物外,乃包容于其内。道友虽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却仍旧依天道而行。身与道合,只是其一。以身衍道,才是其二,至于这其三嘛……\"
说到此处,只见菩提祖师抬起右手,掌心之中生出一朵青莲,轻轻一吹,那青莲瞬间长大,花瓣之中,竟是演化出一方小世界,似有亿万生灵在其中生息繁衍,自成一体。
顾阳心神一震,不自觉便被那一方小世界中的玄妙吸引,似乎见证了从天地未分,鸿蒙未判,到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亿万生灵看似各行其道,却又息息相关,有仙人逍遥,也有凡人挣扎,有爱恨情仇,也有生老病死……
顾阳一时沉浸其中,完全忘了身在何处,忘了光阴流逝,只觉自己正以旁观者的姿态,观宇宙鸿蒙之演变,万物生灵之繁衍,三界众生之兴衰。
“万法纷呈,其源为一,生灭轮转,其性不空。天地宇宙存乎于内……原来,这便是混元。”
刹那间,顾阳福至心灵,所有的感悟,所有的景象,皆如那宇宙坍塌一般,尽数归于他先天祖窍之中的不灭真灵。
无善无恶,无始无终,无内无外,无质无形……
斜月三星洞大殿之内,菩提祖师正在给众弟子讲道,忽然心有所感,抬头望向虚空之中,面色有些惊讶:“这位道友果然福缘深厚,短短十年,竟已有了这般领悟。”
随着菩提祖师话音落下,只见有紫气东来,瑞气千条,无数玄妙道韵如雨一般落在了斜月三星洞中。霎时间,天花落坠,地涌金莲。
又不知过去多久,种种异象尽皆散去,顾阳也从顿悟中清醒过来,抬头看向面前桌案,只见桌案上仍旧有清茶一壶,凉茶一盏。
当顾阳抬头看时,菩提祖师已经出现在面前:“恭喜道友,堪破混元之奥妙,大道可期。”
顾阳站起身来,朝着菩提祖师躬身一礼:“祖师成道之恩,顾阳铭记于心!多谢!”
菩提祖师微微摇头:“道友不必这般客气,以你的修为领悟,即便是没有贫道的点化,也早晚能够勘破混元。贫道也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
“枯坐万年参妙法,不如一念破天光。祖师这一番点化,已经让贫道省去千万年苦修了。”
菩提祖师微微一笑,随后又像是察觉到了什么,转头看向了外面:“这个顽皮的猴儿,也该让他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