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皇城惊变认亲难
金国皇都的城墙比金城厚实三倍,青灰色的城砖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墙根处滋生的青苔在暮色里泛着幽光。
银七和左九叶混在进城的人流中,前者佝偻着背,玄铁拐杖被粗布裹着,活像个进城求医的乡下老汉。
左九叶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俨然一副孝顺侄儿的模样。
\"七叔公,您这拐杖裹得也太严实了。\"左九叶用手肘碰了碰银七,\"守城的兵丁要是盘问起来,反倒惹嫌疑。\"
银七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懂什么?这拐杖上的苍龙纹要是露出来,能把这些小兔崽子吓尿。\"
他说着往城门口瞥了一眼,那里的守卫果然盘查得极严,每个进城的人都要解下行李,连孩童的襁褓都要翻开看看。
轮到他们时,一个络腮胡兵丁拦住了银七:\"老人家,您这裹的什么?解开看看。\"
银七刚要瞪眼,左九叶赶紧上前一步,陪着笑脸递上几枚铜钱:“官爷通融下,我叔公这腿是老寒腿,全靠这拐杖撑着,怕沾了寒气才裹上的。我们是来给李大人送药的,耽误了时辰可担待不起。\"
络腮胡兵丁掂了掂铜钱,又看了看银七那条明显短了一截的腿,不耐烦地挥挥手:”进去吧进去吧,别在这儿挡道。\"
两人刚走进城门,左九叶就忍不住笑了:\"七叔公,您这开国皇帝,居然还要靠行贿进城。\"
\"少废话。\"银七挺直腰板,粗布下的玄铁拐杖发出轻微的嗡鸣,\"当年我定的规矩,皇城守卫必须严查,没想到真能用到我自己身上。\"
皇都的街道比金城宽整得多,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磨得光滑,两旁的店铺挂着红灯笼,绸缎庄、茶叶铺、酒楼茶馆一应俱全,往来的百姓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丝毫看不出边境正经历战火。
几个孩童举着糖人在街上追逐,货郎的铃铛声从巷子里传来,\"叮铃铃\"的响声里,竟有种让人安心的烟火气。
\"倒是把我的规矩学了个十足。“银七看着这景象,络腮胡下的嘴角微微上扬,”守得住城,更要守得住日子,这才是金国的根本。\"
左九叶想起金城的惨状,又看了看眼前的祥和,心里突然有些不是滋味:\"可他们不知道,城外的世界已经变成什么样了。\"
\"知道了又能怎样?\"银七拄着拐杖往前走,\"凡境的百姓,能安安稳稳过一天,就是一天的福气。我们这些修仙地,不就是为了护着这点福气吗?\"
两人顺着中央大街往前走,越靠近皇宫,街道两旁的守卫就越密集。
这些侍卫穿着金色的铠甲,腰佩长刀,站姿挺拔如松,看向路人的眼神带着警惕,却并不蛮横,显然是训练有素的禁军。
皇宫的正门紧闭着,朱红色的门板上钉着铜制的兽首,门楣上悬挂着\"大金皇宫\"的匾额,笔法浑厚有力,那是银七的笔迹。
\"站住!\"两个侍卫拦住了他们,手按在刀柄上,\"皇宫禁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银七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摸出块巴掌大的金牌,牌面雕刻着一条盘旋的苍龙,龙眼处镶嵌着两颗鸽血红宝石,在暮色里闪着微光。
两个侍卫的脸色瞬间变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音都在发颤:\"参见......参见持牌大人!\"
银七收起金牌,淡淡道:\"我要见小皇帝。\"
\"这......\"侍卫面露难色,\"陛下正在太和殿议事,有令不许任何人打扰......\"
\"让开。“银七的声音沉了沉,侍卫们不敢再阻拦,连滚带爬地打开了宫门。
刚走进宫门,一个穿着青色宫服的小太监就跑了过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两位大人里面请,陛下让小的来引路......\"
\"不必了。\"银七挥挥手,周身突然泛起层淡淡的光晕,小太监只觉得眼前一花,再定睛时,哪还有两人的身影?
左九叶被银七拎着衣领,在宫殿的飞檐间穿梭,晚风带着宫墙内的桂花香扑面而来。
他低头望去,只见皇宫的庭院里空无一人,连巡逻的禁军都看不到,只有几盏宫灯在风里摇晃,显得格外冷清。
\"不对劲。\"左九叶低声道,”既然是皇宫,咋个连巡逻的兵甲都没得,禁军都去哪了?\"
银七没说话,只是加快了速度,几个起落就到了太和殿。
殿内。
太和殿的金砖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百余具禁军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地面,甚至溅到了梁柱上。
幸存的禁军举着长矛,围成一个圆圈,警惕地盯着圈中央的男人。
那男人穿着银色的铠甲,手里握着杆长枪,枪尖还在滴着血,脸上带着倨傲的笑,正是春山天机宫的二弟子,常胜。
在禁军围成的圆圈里,一个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孩童缩在龙椅旁,小脸煞白,却紧紧攥着拳头,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倔强。
正是年仅八岁的金国小皇帝。
\"金狗们,都给本将军听着!\"常胜用枪尖挑着一具禁军的尸体,语气嚣张,“要么,现在出兵么,扫平大乾余孽;要么,就让这小娃娃给你们的先帝陪葬!\"
禁军统领的左臂被刺穿,鲜血浸透了铠甲,却依旧死死举着刀:”常胜匹夫!我大金立国二百八十年,从未屈从过任何威胁!你若敢伤陛下一根头发,我等必让你碎尸万段!\"
\"碎尸万段?“常胜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放声大笑,”就凭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告诉你们,本尊乃是春山上仙!是仙庭认证的仙!捏死你们,就像捏死蚂蚁一样简单!\"
他说着突然抬手,一道白光射向禁军统领。
统领惨叫一声,右臂应声而断,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统领!\"禁军们惊呼着想要上前,却被常胜用枪拦住。
\"谁敢动?\"常胜的枪尖抵住小皇帝的咽喉,\"再动一下,这小娃娃就没命了!\"
禁军们顿时僵住,脸上满是悲愤和无奈。
左九叶看着这一幕,眉头紧促,“春山天机宫的常胜?我知道这在名册上见过这个名字,还真是漏网之鱼。\"
银七没理会他,泛黄的眼珠里杀意翻腾,”敢动我的后人,这货活腻了。\"
他话音刚落,整个人就化作一道残影,像块陨石般砸向太和殿中央。
\"轰隆!\"
金砖地面被砸出个深坑,尘土飞扬中,银七拄着玄铁拐杖站在常胜面前,粗布早已震碎,露出拐杖上狰狞的苍龙雕刻。
\"你是谁?\"常胜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握紧长枪警惕地看着银七,”又是哪里来的野修?敢管本仙的闲事?\"
银七没说话,只是慢慢抬起手。
常胜以为他要动手,狞笑着挺枪刺去:\"找死!\"
可他的枪尖还没碰到银七的衣角,就觉得脸上一阵剧痛。
\"啪!\"
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彻太和殿。
常胜整个人像断线的风筝般倒飞出去,重重撞在龙柱上,脖子以一个诡异的角度扭曲着,眼睛瞪得滚圆,显然是死不瞑目。
整个太和殿鸦雀无声。
禁军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银七,手里的长矛都忘了握紧。
小皇帝张着嘴,看着。
紧随而来的左九叶都被银七这干脆利落的一巴掌惊得说不出话了。
这银七大叔,真霸气!
一巴掌就抽死了个十品仙。
\"死了?这......这怎么可能,那可是仙阶啊!.\"禁军统领捂着断臂,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
银七没理会众人的震惊,径直朝着小皇帝走去。
他的步伐有些蹒跚,瘸腿在金砖上留下浅浅的脚印,可那背影里的威严,却让禁军们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真是个可爱的小家伙。\"银七在小皇帝面前蹲下,粗糙的大手想要抚摸他的头,却被两个反应过来的禁军拦住。
\"不许碰陛下!\"禁军们举着长矛对准银七,脸上满是警惕,\"你是什么人?\"
银七皱了皱眉:\"让开,我是......\"
\"肯定是大乾的奸细!给我们上演一出戏,来博得我大金的信任!\"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的老者突然从人群里站出来,他是金国的丞相,头发花白,却中气十足,\"定是想用苦肉计接近陛下!快把他拿下!\"
禁军们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围了上来。
“我乃大乾老人了。”银七看着这些面生的面孔,突然觉得有些好笑,“你们不认识老夫也是应该的。\"
\"哼,老夫在朝为官四十年,从未见过你这等人物。”丞相冷笑一声,“看你的拐杖,倒像是北莽的样式,说!是大乾的,还是北莽派来的细作?\"
\"我是你们的开国皇帝。”银七的声音铿锵有力,他从怀里摸出那块金牌,举到众人面前,\"这是传国金龙牌,总该认识吧?\"
金牌上的苍龙在宫灯的映照下栩栩如生,鸽血红宝石闪着妖异的光。
禁军们和官员们的脸色变了变。
这金龙牌确实是国之重器,据说只有开国皇帝和当今陛下才能持有。
\"不可能!\"丞相突然喊道,\"开国始皇帝二百八十年前就已经殡天了!你这分明是伪造的金牌,想行刺陛下!\"
\"就是!始皇帝若是还活着,都三百多岁了,怎么可能这么硬朗?\"
\"我看他就是大乾的阴谋,故意派个人来冒充始皇帝,搅乱我大金!\"
官员们纷纷附和,看向银七的眼神越来越不善,连禁军们也再次举起了长矛。
银七愣住了,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找不到证据证明自己是自己。
二百八十年了,当年认识他的人早已化为尘土……
在他们眼里,一个三百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像他这样腰杆挺直、声如洪钟?
\"我......\"银七想说自己能操控地脉,能引动苍龙纹,可这些话在凡境的官员看来,不就是妖言惑众吗?
看着银七被众人围攻,急得满脸通红却百口莫辩的样子,左九叶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还是那个曾在九州江湖中,一怒之下掀起血雨的银髯翁吗?
这分明就是个被晚辈质疑的委屈老头。
\"你笑什么?\"银七瞪了左九叶一眼,语气里带着些恼羞成怒,“你脑子灵,还不快帮我解释解释!\"
左九叶强忍着笑意,走上前对着众人拱手道:”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这位确实是金国的开国皇帝。你们可以前往太庙,看看有没有大金开国始皇帝的画像。\"
话音刚落,缩在银七怀里的小皇帝突然抬起头,用脏兮兮的小手抹了把脸:\"太傅爷爷说过,太庙的始祖画像,下巴上也有这么多胡子。\"、
他歪着头打量银七,\"黑胡子爷爷,你和画像上的始祖,眼睛好像哦。\"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太庙的始祖画像是金国的镇国之宝,除了历代皇帝和少数重臣,鲜少有人见过全貌。
小皇帝既然说像,这事便有了几分蹊跷。
丞相皱着眉,显然仍有疑虑,却还是躬身道:“陛下既有此说,不如移步太庙一观。若真是始皇帝显圣,老臣愿领受欺君之罪。”
银七抱着小皇帝站起身:\"对,去太庙,二百八十年过去,是该祖宗了。\"
小皇帝起驾太庙,一行人浩浩荡荡朝着太庙走去。
金国的太庙坐落于皇城西北角,是座三进三出的院落,正门上方悬挂着\"太庙\"二字,笔法苍劲有力。
踏入太庙的刹那,一股肃穆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
院中栽着数十棵古柏,树干粗壮的需两人合抱,枝叶繁茂如盖,将月光切割成细碎的光斑。
第一进院落里,立着数十块石碑,上面刻着金国历代先皇的谥号和功绩,碑石上的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当年刻字时的力道。
左九叶走到一块石碑前,只见上面刻着\"大金太宗文皇帝,在位三十七年,守土安邦,轻徭薄赋\"。
银七瞥了一眼,语气带着些怀念:\"这是我二儿子,性子软,却最懂百姓疾苦。当年他想减税,满朝文武都反对,还是我把金龙牌拍在朝堂上,才压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