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脱力般地瘫坐在地上,背靠着冰冷的控制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几乎浸透了内衬。防护服的面罩上都蒙上了一层白雾。
3.7%的损失……心痛,但已是万幸。
“查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吗?”我喘匀了气,声音沙哑地问。
【异常源头已锁定为b-17区段的‘普罗米修斯’样本组。该组样本在最初录入时曾标记有‘高度活性与未知兼容性’,但被认为已受控。推测在舰船遭受冲击时,其独立稳定系统出现微小故障,导致微量能量泄漏,从而激发了其异常活性,并像病毒一样感染了相邻单元。】
“普罗米修斯……”我重复着这个带来灾祸的名字,“记录:将该样本组隔离至最高安全等级,非必要绝不激活。同时,给我基因库所有系统的深度扫描报告,我要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潜在风险!”
【指令已记录。深度扫描启动,预计需要时间。】
我挣扎着站起来,看着恢复平静但已然蒙上一层阴影的基因库。危机暂时解除,但信任已被打破。这东西不再是安稳沉睡的希望方舟,而是一颗埋藏在我身边的定时炸弹。
疲惫和劫后余生的虚脱感涌了上来。我弯腰,再次提起那个沉重的能源转移单元。机库的麻烦还没解决,能源危机依然悬在头顶。
就在我准备离开这片冰冷的基因墓园时——
【……接收到未知外部信号。非常微弱,频段……非标准军用或民用频段。重复规律……正在解析……】
星焰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我猛地停下脚步:“外部信号?什么样的信号?是求救信号吗?还是舰队信号?”
【信号特征无法识别。模式简单重复,并非标准通讯协议。内容……正在尝试破译……内容为:一串数字序列,重复播发。数字是:4… 0… 0… 1… 5… 间隔… 再次重复……】
?这是什么意思?坐标?某种识别码?还是……随机噪音?
“能定位信号源吗?距离?方向?”我的心提了起来。是敌是友?或者是……其他幸存者?
【信号极度微弱,来源方向大致为巨行星c-79-N的背面轨道。距离无法精确测算,推测在行星阴影区或更远的小行星带内。信号受到强烈干扰,时断时续。】
行星背面?小行星带?那地方比我们这里还要荒芜危险!
“持续监听,尝试所有已知方式解读那串数字的含义。”我指令道,感觉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
一个陌生的、含义不明的信号。
它出现在这个时候,是巧合吗?
刚刚平息的基因库异常,和这个突然出现的信号……两者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
“星焰,记录新事件:‘未知信号接收’。风险等级暂定为‘未知’,但保持最高警惕。”
【已记录。】
我最后看了一眼恢复冰冷的基因库,拎起我的工具,走了出去,轻轻关上那扇厚重的大门。
基因库的大门在我身后沉重合拢,将那片冰冷的希望和刚刚发生的噩梦暂时封锁。
我靠在冰冷的金属门上,喘着气,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有一种精神上的透支。
基因库的异常、那个莫名其妙的数字信号……一切都透着一股邪性。
“星焰,‘普罗米修斯’样本组的异常活性,有没有可能……是受到外部信号影响?”我把最坏的猜想说了出来。
【概率低于0.01%。‘普罗米修斯’样本组的异常启动先于外部信号被接收。且该信号能量强度极低,不具备穿透舰体多重屏蔽并精准激发特定生物样本的物理条件。暂定为时间上的巧合。】
星焰的逻辑分析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过于发散的阴谋论念头。但它说的有道理。也许只是我太紧张了。
“继续监听那个信号,有任何变化立刻报告。”我甩甩头,努力把注意力拉回到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上。
我弯腰,再次掂量了一下手里沉甸甸的能源转移单元。
机库那边暂时是死胡同,工程舱风险太大。那个遥远的、闪着微弱能量信号的引擎部件,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
“星焰,重新评估前往那个未知引擎部件的可行性。我们需要能源,任何可能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重新评估中……计算路径、风险及能源消耗。方案:启用舰体外部维护穿梭机‘工蜂号’。其状态:轻微受损,能源储备35%,可进行短途航行。预计往返目标区域消耗能源20%。】
“20%?!”我吃了一惊,“这几乎是我们剩余能源的一半!万一那东西只是个空壳,或者能量早已耗尽,我们岂不是血本无归?”
【风险确实存在。但根据其能量特征持续性判断,其为完整功能核心的概率提升至18.7%。此外,‘工蜂号’配备基础扫描和采集设备,可尝试从周边残骸收集零星资源,弥补部分消耗。】
18.7%的概率,赌上将近一半的家底。
这赌注太大了。
但我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守着这艘不断漏气的船,看着能源一点点掉光?
“妈的……干了!”我咬咬牙,“准备‘工蜂号’。给我规划最省能源的飞行路径。另外,我需要一套舱外活动装备,要最好的那种。”
【指令确认。‘工蜂号’预启动程序开始。舱外活动装备(EVA)可在前往机库的途中于c-1装备室获取。路径已更新。】
这一次,我没有丝毫耽搁。拎着能源转移单元,这玩意儿或许在探索残骸时也能用上,我快步走向装备室。
c-1装备室的情况比工具间好不了多少,但幸运的是,一套看起来还算完好的高级EVA装备就固定在墙边,它的自带能源显示还有大半。
我迅速脱下基础防护服,换上这套更厚重、功能也更强大的EVA装备。
密封自检,氧气供应,推进器检查……一切正常。面罩hUd与舰船系统连接,显示出更复杂的环境数据和“工蜂号”的实时准备状态。
【‘工蜂号’预启动完毕。气密舱通道已开启。请前往d-2号发射舱。】
跟着指引,我再次来到机库区域,但这次是走向侧面的一个小型发射舱。
圆形的气密舱门滑开,“工蜂号”,一艘像个臃肿的金属甲虫的小型穿梭机。正静静地停泊在那里,舱门敞开,内部灯光亮起。
我钻了进去,将能源转移单元固定好,坐进驾驶位。狭窄的驾驶舱里充满了机油和臭氧的味道。
【连接‘工蜂号’控制系统。权限移交。林启工程师,祝您好运。】
“希望运气够用。”我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操控杆,“开启外部视野。”
前方的舱壁屏幕亮起,显示出外面无尽的黑暗和漂浮的残骸。
“释放固定锁。低功率推进,缓缓驶离燎原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