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太妃病重,乾瑞皇帝至孝,每日侍奉床前,以致连早朝好几日都不上了。
这一日,太上皇和太妃病情略有好转。皇帝便来了朝堂。
夏守忠依旧喊着,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当即一个户部主事急忙出班来奏。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皇帝在御座之上看向下边。
按理说自己好多日子不上朝了。该有许多的政务累积。
这第一个上奏的不该是一个区区五品主事。这人是个棒槌吗?不懂朝堂规矩吗?
皇帝心中便存了疑惑。
只听那个主事说道:
“启禀陛下。江南改稻为桑,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百姓皆知此是对他们天大的好事。
所以大家纷纷踊跃施为。
可是这几日却有自称岭南商人,以粮食为饵骗百姓签下未来三年蚕丝的购买权。
妄图垄断丝绸行业。
臣以为此事中必有大阴谋。
并且那些岭南商人付的粮食并非我们国家所有,那品种成像许多人求证。
有南征将士认得,其中有许多粮食是真真国的粮食,外番部也有证实,其中里面还有来自交趾的粮食。
这一定有人里通外国妄图控制我国的丝绸产业。”
皇帝听了便是一愣。他听着主事说的很严重。可是又有些不明觉厉。
这时便有岭南出身的官员出班道:
“启禀陛下,这真真国的粮食臣不知道。
但是交趾的粮食,臣还是知道的。
这几年朝廷往真真国用兵,多从岭南调取粮食。
岭南粮食紧缺时,便曾经多次从交趾购进粮食。
交趾的粮食虽然不及我国粮食美味。
但是当地因为可以一年三季种植。所以粮食充足。价格并不高昂。
如果是需要大量购买粮食,以海运运输。确实可以省略不少的钱财。
李主事所言虽是一心为公,但是却有些过于担心了。”
皇帝听了,心也放了下来。
前排的张阁老眼睛一眯,稍稍回头看向后边。
当即便有浙党的站出来。
“话不能这么说。即便粮食来源可考。但是他们如此这般大规模的垄断生丝收购。一定会致使江南丝绸行业动荡。
这生丝的收购应该以浙江织造主导。”
“对王侍郎说的对。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改稻为桑的事是朝廷主办,那主导权便应该在朝廷。”
这一听浙江织造。皇帝心中便是一个咯噔。
这个浙江织造乃是体仁院甄应佳的部下。
这个甄应佳盘踞江南几十年。手中掌握了国家大量财政。
让这个曾经支持北境王的家伙把持,皇帝如何能够干。
本来皇帝已经准备好了,这边料理了老太妃,那边便抄了甄家。
现在这些人却是要把刚刚改稻为桑的生丝交到他手中。
那怎么能行,到时投鼠忌器,自己难不成还有等上三五年吗?
这段时间甄家要是做点什么,那可不是他想的。
皇帝便看向下边,忠顺王是和自己一心的。
可是让他搞人行,可是让他来办经济。那就呵呵了。
皇帝再往一边看,只见史信老神在在的。
这位打仗行,料理经济也是把好手。
可是他的功劳未免太大了。
本身那江南盐商现在就以史信马首是瞻。再让他管理了织造。那还了得。
到是江南财政尽在他手中了。
皇帝再去看。这才看到班列前边的赵谦。
这是林如海去浙江后,提拔起来的阁臣。
虽然和史信有交谊,但赵谦这人根底却浅,要想在文渊阁稳定地位,说不得就只有皇权帮忙一路,今日便用他吧!
想到这。皇帝便对赵谦说道:
“赵学士,你怎么看。”
赵谦听到皇帝叫他,心中一过。
赵谦是个聪明人,凭自己一人之力从地方。不靠关系,曾坐到大理寺少卿的地位。可不是一般人。
他当然知道皇帝要办甄家。肯定不可能把生丝交到他手中。
这是让他和张阁老唱反调啊!
想到这,电光火石之间,赵谦又看了看张阁老。
想想史信前两日给他张阁老让人在浙江干的事。
暗暗把牙一咬。这人便要有个态度,做到他这个地位更要有个方向。
同在文渊阁,他怎么甘心一直被张阁老压着。
既然皇帝给他了机会。那么好。张阁老,从今往后,我们水火不容了。
当即赵谦出班道:
“王侍郎,你只说了这岭南商人用粮食诱惑百姓,让他们签约把未来三年的生丝卖给这岭南商人。
可是你为什么不说百姓为什么都会被骗呢?”
张阁老本来眯着的上眼皮一跳。
该死,这个该死的赵谦要说什么?
赵谦既然要发动,便不会停下来。
“陛下,臣听闻浙江官员强征百姓土地种桑树。
百姓种了桑树,便要有三年没有固定收入。
大部分百姓便去大户地主家租田地种稻维持生计。
可是这些浙江官员伙同当地士绅,扒开堤坝,让河水冲击稻田,致使百姓死伤无数,流利失所。没了经济来源。
他们便低价要强买百姓土地。
这才让岭南商人可以用粮食换取未来生丝的购买权。”
张阁老听了当即出班道:
“赵大人此言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按你的话浙江官员岂不是没有一个好官了。
你这完全是污蔑。”
赵谦冷哼一声。
“今年浙江决堤毁田几十起。浙江官员可上报一例了吗?
分明是他们搞得鬼。否则的话灾情如此严重,他们为何不报!
臣请陛下下旨彻查。还浙江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皇帝这时看赵谦的眼神满满的都是欣赏。
这官员跑马占地,侵吞百姓土地新鲜吗?千百年来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他才不管百姓能不能活,百姓便像草芥,死了一批,过几年就会再长出来。是死不绝的。
他关心的是江南的财政能不能到他的手上。
“嗯!张阁老,这可有此事啊?”
张阁老已经一脑门的汗了。这事是瞒不住的。满浙江的灾民。只要去了,便会发现。
张阁老当即说道:
“陛下,赵大人所说臣并不知晓。这事便要问浙江的官员了。”
皇帝听了嘴角微微一笑。
“算了,既然他们不肯报,说的也未必可信。
忠顺王!”
“臣在。”
“你便走一趟吧。去浙江看看可是这么回事!”
“臣尊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