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里单薛宝钗不是很乐意。
薛宝钗自家知道自家事。她是什么出身?
说好听是四大家族出来的。
可这也就能吓唬吓唬些老百姓。官场上的人哪个拿薛家当回事?
在他们眼里薛家不过是个商户罢了。
便是自己有个堂妹名唤宝琴。在小时曾和没发迹的梅翰林的儿子定下娃娃亲。
可现在梅翰林一发迹便后悔起了这桩亲来。
可见自己便是怎么表现,那些大家族是看不上自己的 。
自己最后的婚事,便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姨娘家的宝玉兄弟。
可这个宝玉根本就不是良配,既不愿仕途,又不善经济。日后跟了他便是受苦的。
这第二个便是跟了史信。这史信眼见着便是国公。若是过了门便是国公夫人。
最最好的是史信没有父母,只需要史信同意,便可以入门。现在史信正迷恋自己。
这过了门便是当家主母,又不用给长辈立规矩。进门便掌权,顶是好了。
薛宝钗本来都给自己安排好了行程。自己和史湘云交好。
或是在贾家可以见到史信,或是让史湘云邀请自己去靖国公府,便是行了。哪用如此大费周章。
更何况这一去,便是要去借用半岛公主的名头。前几日那小李氏还陷害她来着。
薛宝钗便说道:
“凤丫头说的也对,也不对。
这大小李氏却是因半岛公主的身份。朝中关联的衙门,是要来联络单的。比如去了辽东的陈泰,以及礼部的一些官员。
可到底她们非我国人,俗话说非我非我族人,其心必异。
命妇们和大小李氏相交都是要有个度的。若不然,虽不至于安个交通外国,也是不好。
再加上两人虽通些我们大雍文化。可是和她们作诗,不弱于对牛弹琴。”
薛宝钗说了,本来好好的气氛却是坏了。
薛宝钗嘴角露出笑容来。接着说道:
“说起来,若是论诗才华,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
便是林妹妹。
她父亲现在是阁老千金。每日儒林中的命妇小姐现在对她多有推崇。
不若去她家,虽远些。但却是更能建功”
薛宝钗这话,大家听了确实是心动。
可王熙凤自然不会错过去见史信的机会。
“宝姑娘说得也对。那便也请了林姑娘去。
双管齐下,岂不是更好。
这林姑父厌弃了宝玉。我倒是有些想她了。”
薛宝钗听王熙凤这么说也便没法了。没办法住了嘴。
只是苦了贾宝玉,他不过误了一次诗社,便被除名了。
……
话说既然要去靖国公府,大家便给史湘云写了信,让丫鬟送去。
史湘云见了。忙写了回信,邀请各位到她家来开诗社。
这边又向贾母,邢王两位夫人报备。便去了靖国公府。
车子拉着众人便去了史府。
过了二门。史湘云不等人去通禀,早便在那里等着了。将大家迎了进去。在正厅和史信相见。
到了厅中。史湘云拉着薛宝钗的手和大家噘嘴。
“好啊你们,这起诗社这么有意思的事。你们居然不叫我。”
大家一阵的笑。薛宝钗道:
“怎么便能忘了你呢?
大家都是知道你家哥哥发了财。
正想着你做东道请客入社,又好向史大哥哥讨要这诗社经费呢!”
史湘云最是豪爽。
“到了我家,还能让大家饿着不成。
便是这诗社的钱便是不用哥哥,我出了便是。”
大家听了不觉羡慕起来。先不说史信给史湘云多少月例。
人家史湘云现在是县主,是有月俸的。
但谁让人家有个好哥哥呢?便是再羡慕也没有办法。
便是这样,这诗社的经费便是有了着落。
贾探春最是关心这宣发的事情。便说道:
“我们在家中想着,这人少,这诗社没什么意思。
那日我见大哥哥那两位半岛公主,也是通大雍文化的。便一并加入吧!”
史信便又让人叫来了大小李氏。
自那日小李氏陷害薛宝钗不成,盼儿便又暗中叫人介绍了探春之能给大小李氏。
大小李氏也是起了结交探春的意思。
这一来,一个想要借助对方公主的身份,一个想要借助对方的才能。
简直是一拍即合。
这边一见面。探春便上前说话。
“两位嫂嫂,我们起了诗社。便想起了你们。
不知道你们可否愿意参加啊?”
“多谢姐姐想着我们姐妹。我们远来中土,正寂寞着。
哪里便不乐意了呢?”
大李氏当即便答应下来。
大家说的便热火朝天起来。
王熙凤趁机却是走到史信身边,背过众姐妹,和史信眨眼笑着和史信说道:
“国公,我们这日后便要多来多往了。你可要多出些子力气了哦!”
……
这两回过度。马上进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