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曲辕犁的加入,柳家屯的开荒的速度那是直线上升,村里的几头牛和马轮番上阵,基本上每一天都能开个十亩地左右。
为了给田里增加点肥力,村长还专门组织了不少壮劳力上山,去捡了不少动物的粪便下来。
虽说村长和族老他们尽量保留红薯和土豆留种,可因为天气的原因,还是有很多都坏掉了。
时间在这里放着,按照以往的种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根本就不赶趟。
村民们挑挑拣拣,先把黄豆和荻粱(高粱)种了下去,又找李家屯的人帮忙,在周边好几个屯里买了一些秧苗种下。
勉勉强强的,也在村里的族田里种下将近8亩的水稻,这也是整个村里今年唯一的水田了。
柳青青先把明面上育苗的红薯剪下,趁着阴天的时候,和家人一起把红薯先种了下去。
村民们那边,她暂时没办法提供太多,只能每家分了二十棵左右,加上村里存的那些,每家基本上都能种上一垄。
至于土豆,用不怎么用的菜刀,每块保留1到2个芽头切下,并把切面在准备好的草木灰里滚一滚,最后种在挖好的坑里。
柳青青和柳天明他们还专门去了山上,挑选了一些大树下的腐殖土,摊在空地上晒了晒,均匀的撒在了土豆地里。
因为都是第一次种红薯和土豆,基本上他们怎么做,村民们就怎么效仿。
外人有没有吃过红薯和土豆村民们并不知道,可他们逃荒中快弹尽粮绝的时候,是红薯和土豆救了他们的命。
他们很清楚这些东西的好,也清楚村长他们为了保留这些种子,已经尽力了,对于不能大面积种植并没有说什么。
今年不能大面积种植也没什么,反正他们村的都是荒地,前三年是免税的,能收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
等秋天收获了,他们每家每户都会有收获,明年他们提早种的话,肯定能收获更多。
杨荷花和王秦氏因为有了经验,村里的土豆种基本上都是她们俩带人切的。
这也方便了柳青青,悄悄往里边放了不少的土豆块。
只不过她也只是放了几十个土豆的量,反正这些量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事,多余的事情就没有再管了。
她不是圣母,不会为了村民们暴露自己的秘密,只不过看着杨荷花她们的态度,知道自己要真是什么也不做她们的心里会不开心。
为了能尽快把庄稼种好,村长和族老们商量了一下,每家每户都先按人头开垦,像柳青青家里一共种了五亩地。
而耕地的位置,在分宅基地的时候,早就抓阄选好了,因为全凭个人手气分的,并没有谁因为位置吵闹的。
至于柳青青和柳大专他们家的地,毫无疑问的,除了族田之外,首先被村民们帮着一起种好。
有意见?
开玩笑,曲辕犁是人家自己定制的,村里的还没有做好,他们难道不想用了吗?
就算不甩曲辕犁,村长定下的规矩也是全村一起劳作,这样的话能大大缩短种地的时间。
只不过这种事情仅限今年,时间紧任务重,这不是没办法嘛!
至于以后各家的田地多了,到时候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到时候要么自己干,要么花钱请人来干。
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村民们都在田里忙碌着,一个个被晒的都脱皮了,这才终于把家里的几亩田种好了。
你以为种完地就没事了吗?
那不能!
村长给了村民们一天的假期,让村民们各自休整一下,想去镇上逛逛的,村里也安排了几辆车带他们去。
时隔一年的时间,老牛头终于又开始了自己的老业务,乐呵呵的赶着牛车带着村民们去镇上。
村民们一听可以解放一天,激动的一大早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几乎是早市刚开始,村民们就涌入了镇上。
“烧饼!焦香的烧饼!”
“包子,好吃的大肉包!”
听着摊贩们热闹的叫卖声,村民们心中竟有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们好像很久没听到这样的声音了。
各家手里还有点余钱,好久没赶集了,想想家里的孩子,一大部分都咬咬牙买了些吃的。
柳大壮上次回去的时候已经提醒村民们了,想要在粮店里买粮食的话,一定要带着户籍文书,要不人家不卖。
这会儿,村民们按照自己的需求,有的去排队买粮食,有的则去了杂货铺,买自家需要的东西。
买好东西的,三三两两的结伴在镇上转悠了一圈,没什么事的时候,就去了镇口等着同伴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