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腊戍
日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在这种立体而专业的打击下,显得支离破碎,顾此失彼。
“漂亮!”
观战人群中,一位远征军师长忍不住放下望远镜赞叹,
“步炮协同,步兵与特种兵器配合,行云流水!
这仗打得……忒讲究了!”
“孙军长,贵部训练有素,战术精湛,令人大开眼界。”
另一位集团军司令也由衷地对孙立人说。
孙立人保持着军人式的谦逊微笑,但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将士用命,装备得力而已。”
一个将军指着战场,湖南话感慨道:
\"这美式装备就是厉害!
小兵群战术也管用,伤亡小还能稳步推进,比咱们硬冲强多了!\"
另一个将军点点头,四川话附和:
\"是啊!
等打完这仗,咱也得跟驻印军学学,更新装备,改进战术!\"
站在稍后位置的侦察连众人,也看得心潮澎湃。
“龟儿子,这巴祖卡,比咱们那会儿用的战防枪得劲多了!”
小周咂舌道。
徐天亮嘿嘿一笑,金陵话又溜了出来:
“不然你以为老子们天天在蓝姆伽啃洋面包、晒脱皮是为什么?
不就是等着今天嘛!
这叫技术压制!”
古之月举着望远镜,始终关注着战场细节,苏北话低沉:
“都仔细看,好好学!
以后咱们的仗,就得这么打!”
战斗进行得有条不紊,虽然推进速度不算快,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鬼子的抵抗越来越弱,有的躲在工事里不敢出来,有的干脆举着白旗投降。
小周跟着部队前进,看到一个鬼子举着枪想投降,他想起了李石头,刚想开枪,就被古之月拦住。
\"别冲动!\"
古之月的苏北话沉声道,
\"他们已经投降了,不能杀!
李石头的仇,要找那些还在抵抗的鬼子报!\"
小周咬了咬牙,放下了枪,四川话恨恨地说:
\"便宜他们了!\"
战斗持续了三天。
新38师的进攻如同精密的手术刀,一层层削开日军的防御。
强大的火力和先进的战术使得日军的顽抗显得徒劳而绝望。
伤亡报告送到古之月这里时,他几乎有些难以置信——相对于攻克芒友这样的要点,新38师付出的代价堪称轻微。
第三天黄昏,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终于插上了芒友最高点的废墟。
残存的日军要么被消灭,要么沿着溃退的通道逃向了腊戍方向。
芒友,正式光复!
滇缅公路的大门,被彻底敲开!
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侦察连的士兵们也冲了上去,和兄弟部队一起庆祝。
他们看着那些被火焰喷射器烧得焦黑的日军工事,看着满地狼藉的日军尸体和破碎的武器,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日军俘虏,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胜利的快意,也有对战争残酷的更深认知。
“妈的,小鬼子也有今天!”
赵二虎踢了踢脚边一具扭曲的焦尸。
“早干嘛去了?”
孙二狗嗤笑道,“现在知道不行了?晚了!”
小周默默地从一个被打死的少年鬼子兵身边走过,对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千疮百孔的御守护身符。
他想起李石头,心里那口报仇的恶气似乎出了些,却又空落落的。
很快,告别的时候到了。
新一军将继续向西,攻击缅北最后的重镇——腊戍。
而远征军各部则需要巩固芒友,并向国内方向发展。
分别时,双方士兵互相敬礼、握手、拥抱。虽然装备和经历迥异,但此刻,他们是并肩作战、共享胜利的兄弟。
“兄弟!保重!国内见!”
“你们也保重!多杀鬼子!”
“腊戍见!”
徐天亮看着远征军兄弟们依旧破旧的着装,却精神焕发的面孔,难得正经地用金陵话大声道:
“兄弟们!先回国等着!
等咱们砸烂腊戍,就把滇缅路彻底打通!
到时候,美国罐头、新枪新炮,管够!”
引来一阵欢笑和骂声。
古之月站在队列前,看着自己的连队。
经过芒友一战,士兵们的脸上少了几分傲气,多了几分沉稳和杀气。
“全体都有!
目标腊戍!
出发!”
队伍再次开拔,沿着公路向西前进。
士气高昂,脚步轻快。
沿途可见溃退日军丢弃的武器装备、物资文件,甚至还有没来得及掩埋的尸体,显示着敌人已成惊弓之鸟。
走着走着,通讯兵小吴又从后面追了上来,脸上带着新的任务带来的兴奋:
“连长!军部急电!”
古之月接过电文,迅速浏览,眼神一凝。
他抬起头,看向前方道路尽头那隐约在望的、代表着缅北最后屏障的腊戍城区轮廓,苏北话斩钉截铁:
“传令!前出侦察!
重点侦查腊戍方向日军动态,尤其是56师团指挥部可能的位置!
给我把松山佑三那个老鬼子挖出来!
最后一仗,别让他跑了!”
“是!”
全连异口同声的大声回应道。
古之月接到命令,带着侦察连再次前出,前往腊戍方向侦查。
出发前,小周把李石头的水壶挂在胸前,四川话轻声说:
\"石头,俺跟连长他们去腊戍了,等打下腊戍,俺就带着你一起回家!\"
队伍在雨林里前进,古之月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前方的动静。
徐天亮凑过来,金陵话笑着说:
\"你说,咱们能找到松山佑三那老小子吗?\"
古之月点点头,苏北话坚定地说:
\"肯定能!只要他还在腊戍,咱们就一定能找到他,为牺牲的弟兄们报仇!\"
远处的腊戍城隐约可见,一场更大的战斗即将打响。
侦察连的士兵们握紧手中的枪,眼神里满是坚定 —— 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回家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