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那巍峨耸立的燕京长城,宋应知心中感慨万千。
入仕最初,他便是从这里出发,奔赴各地为官,如今再次归来,心境已然不同。
“走吧,宴庄,咱们入关。”
“是!”
宴庄架起缰绳往马屁上一抽,快速往关口赶去。
穿过长城,再有一天路程就能到达京城,为了能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宴庄铆足了劲驾车。
一路上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入城。
“呼……总算没有露宿城外。”
宴庄呼了一口气,转头问车内的宋应知。
“大人,咱们现在要去哪?”
车内,宋应知思索一番,决定先去二哥在城西的宅院落脚。
“今晚太晚了,咱们先住城西,明儿再去东华门。”
他在东华门的宅院已经送给了沈礼安,如今他还带着家眷住在里面,属实不好太晚过去打扰。
按着宋应明当初给的地址,三人很快入了宅院歇息。
隔天一早,宋应知便写一道奏折,让宴庄送往吏部,估摸着沈礼安下值了,他才领着宋文弃一起去东华门。
到了地方,宴庄刚撩开车帘,宋应知抬头便见朱门紧闭,门楣上的牌匾写着“沈宅”二字。
多年没回来,再见之时,这处宅院已从宋宅改为沈宅,不少地方都有翻新改过的痕迹。
“三伯,这里就是表哥家吗?”
宋文弃从他身后探出头,满是惊艳与好奇地看着周边环境。
这里的房子和巴里不一样,但却处处透露出精致与贵气。
“弃哥儿,下车。”
宋应知点点头,示意孩子下车,三人提着礼品走到朱门前,宴庄率先走上去敲门。
“谁?”
没想到问话的竟然是沈礼安,说来也巧,他也是才下值没多久,刚要准备出趟门,没想竟遇到有人敲门。
“礼安,是我。”
听到是舅舅的声音,沈礼安喜出望外,亲自上前开门,把宋应知迎了进来。
“舅舅,我这刚打算出门去见您,您就来了。”
“你怎么知道我到京城了?”宋应知看着成熟稳重的外甥,心中一片欣慰,几人一边往厅堂走去一边聊着。
“今儿舅舅复职的奏折呈到吏部,尚书大人很快就呈到御书房,那会儿我正好在御书房给皇上起草诏书。”
不仅如此,连宋应知复职的诏书也是他写的。
一行人在厅堂坐下后,下人快速上沏茶。
“来人,快去后院叫夫人出来,就说我舅舅来了。”
“是!大人。”
下人沏好茶后,快速退出厅堂,入后院去叫夫人。
要说这京圈还真是小,沈礼安的夫人居然是工部尚书肖玉林的老来得女。
这桩婚,还是肖玉林的夫人进宫找皇后求来的。
“礼安,可知皇上给我安排了什么职位?”
下人走后,宋应知端起茶杯,不紧不慢问道。
沈礼安总算等到舅舅问起,他笑容不停地放大,眼角一弯,开心地像个小孩子回:
“舅舅,是内阁文华殿大学士,兼顾礼部尚书、太子少师职位!”
“嗯?”
宋应知放下茶杯,意外地看向沈礼安,“没看错?”
他写的奏折里,明明有意外放。
“舅舅错不了,皇上亲定的职位,我给您写的诏书。”
沈礼安已经笑得见牙不见脸,这可是实打实的官职了。
内阁大学士一般会设一到七人,这七人可是皇帝的顾问,可以直接参与政策决定,大学士的职位品级虽然只有正五品,但若兼顾六部尚书和三孤则品级则为从一品。
“舅舅,您所有不知,皇上早就盼着您回来复职了,这职位一早就给您留着的。”
去年年底,礼部尚书告老辞官,礼部的官员为了这个职位明争暗斗、大动干戈。
不曾想皇上一直没点头,如今竟是落到了宋应知头上。
得知宋应知任的官职后,沈礼安别提多兴奋了,这才在下值后立刻就要去找舅舅。
“内阁其他学士无任何异议?”
宋应知皱着眉头问道。
“回舅舅,并无一人反对。”
这就奇怪了,按理说京中官员一向瞧不上自己,突然旁他掌权,他们竟然乐意?
其他两个职位暂且不提,这少师是怎么回事?
他一个举人出身的官员,能有知道教导太子?
就在宋应知陷入沉思之际,肖氏带着一群婢女赶到前厅。
一见坐在主位上的宋应知,肖氏立刻屏退下人,快步上前,落落大方地给宋应知行了一个礼。
“见过舅舅。”肖氏盈盈一拜,姿态优雅。
“快快请起。”
宋应知伸手隔了一段距离虚扶一把,待肖氏入座后,宋应知这才将宋文弃唤到身旁来。
“礼安,这是我收养的孩子,他叫文弃。”
话才说完,不等宋应知出言指引,宋文弃便躬身对着沈礼安夫妇俩各自行了一礼。
“文弃拜见表哥,拜见表嫂。”
“哎、哎,”突如其来的情况,打得夫妻俩措手不及。
肖氏并不知道宋应知还有个孩子,因此也没提前准备见面礼。
好在先前随着一道来的婢女见到厅堂内还有孩子时,急忙去后院包了个荷包来。
“好孩子,这是表嫂给你的见面礼,快收下吧。”
宋文弃没接,回头看了一眼宋应知,见对方颔首才双手接下。
“谢谢表嫂。”
趁这个机会,宋应知也把从巴里带来的礼品交由肖氏。
“这是你二舅和外婆他们一点心意,特地让我从巴里拿来的,都是些俗族,你俩别介意。”
对于很有钱的宋应明来说,送什么都比不上送银票来得实在。
如今礼安在刚入朝为官,很多地方都需要打点,没有钱可不行。
他当年为了钱家的事,也打点了不少。
果不其然,感知到盒子里装得是何物后,小两口立刻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欣喜和感激。
“舅舅,您太客气了,二舅和外婆的心意,我们怎会嫌弃。”
肖氏也笑着附和道:“前些个娘差人送来的南珠还有不少,一会儿就让人送去给巴里的两位表妹,就当作回礼了。”
“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宋应知摆了摆手,示意肖氏不必如此。
几人又寒暄了一会儿,见天色渐暗,宋应知三人这才借口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