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商定了如此多的要事,爱卿们不知是否还有要事呈报?”隆裕皇太后坐在宝座上扫视过养心殿内的所有官员后,缓缓开口询问。
隆裕皇太后见一时间无人作答,便看向醇亲王载沣,君臣二人对视一番。
醇亲王载沣便点头示意,上前一步出列,声音沉稳而清晰道,微臣还有一事启奏!
“既如此,醇亲王便说说吧,还有什么事儿?”隆裕皇太后满意的接过话茬儿。
殿内众人目光汇聚而来,载沣不疾不徐道:“启禀皇上,皇太后!如今内务府还有许多官职尚有空缺,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补全。”
醇亲王载沣微微抬眼,语带深意:\"此次内务府贪污案牵连甚广,若拖延不决,待民国政府借机介入,再以'整顿'为由安插其亲信,则内务府权柄旁落,皇室颜面何存?对皇室及内务府而言只会得不偿失。\"
隆裕皇太后闻言,眉头微蹙,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朝珠。
载沣继续道:\"若此时先行补缺,所选官员既未涉贪腐,又忠于皇室,即便日后民国政府有所动作,内务府亦能早有准备,不致被动。\"
醇亲王载沣的话说得滴水不漏——补缺不是为了整顿,而是为了防备民国政府。
殿内诸臣心领神会,纷纷点头。
清流老臣们虽对内务府积弊不满,但更不愿见民国政府染指皇室事务;肃亲王善耆等人虽另有盘算,却也明白此刻必须一致对外。
马佳绍英看局面差不多了终于开口,声音谨慎道:\"醇亲王所言极是。奴才会拟定一份候选名单,皆经严格核查,确保身家清白、忠于皇室,到时再由皇太后决断。\"
隆裕太后缓缓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如此布置,甚妥。\"
——绝不给民国政府任何可乘之机。
殿内众人齐声应和,气氛罕见地一致。
载沣垂眸,嘴角掠过一丝冷意。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醇亲王载沣立于殿中,目光沉稳,声音虽不高,却字字清晰:
\"皇上、皇太后,如今内务府补缺一事,微臣以为——当不拘一格。\"
醇亲王载沣环视众人,语气坚定:\"大清皇室正值生死存亡之际,选才用人,不必拘泥于祖制。除家世清白、忠于皇室之外,未必非要在八旗包衣中挑选。\"
殿内霎时一静。
众官员都神色微变,不知这醇亲王又要搞什么名堂?
载沣微微抬眸,继续道:\"以本王之见,亦可选用汉人贤才。此举既能彰显皇室团结满、汉、蒙、藏、回各族之胸怀,又可收服人心,广纳贤能,为皇室效力。\"
此言一出,清流文臣们纷纷颔首。
他们本就推崇\"满汉一体\",如今醇亲王主动提出,自然乐见其成。几位翰林老臣甚至捋须微笑,低声赞许:\"醇亲王此言,方显大清朝气度!\"
诸位帝师也是在一旁点头称赞,仿佛内务府能够任命汉人官员,便能与有荣焉。
而宗社党一方——肃亲王善耆与恭亲王溥伟面色微变,却终究未出言反驳。
他们心知肚明,此刻若反对,不仅显得狭隘,更会暴露自己复辟的私心。如今他们正各自私下联络任何还有复辟意向的势力,其中不乏汉人势力。
更何况,醇亲王的提议合情合理,他们若强行阻挠,反倒落人口实。
——只能沉默。
至于内务府一众包衣官员,此刻更是噤若寒蝉。他们本就是待罪之身,自身难保,哪还敢对醇亲王的提议指手画脚?
而前内务府大臣世续在一旁聆听默默思考,始终未发一言,只是静静的看着马佳绍英与醇亲王相继提出的这些事件。
隆裕太后沉吟片刻,终于缓缓点头:\"醇亲王所言极是。既如此,便依此办理。\"
——祖制已破,新局将开。
载沣垂首,掩去眼中一闪而过的锐光。
——这盘棋,终于落下了关键一子。
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上前一步,朝醇亲王载沣微微拱手,神色郑重:
\"醇亲王所言极是,奴才深以为然。值此用人之际,自当广纳贤才,不拘一格。\"
马佳绍英语气诚恳,目光沉稳,显然并非敷衍之词。载沣见状,唇角微扬,颔首道:\"绍英大人能如此顾全大局,实乃皇室之幸。\"——两人互相配合恭维。
两人短暂寒暄后,载沣话锋一转,声音略沉:\"另有一事——湖南布政使郑孝胥,不日便将抵京城。\"
殿内众人闻言,神色各异。
醇亲王载沣继续道:\"此人虽是汉人,却以遗老自居,从不与民国政府往来。此前隐居沪上,暗中联络各地忠贞之士,屡次以电报为皇室献策。\"醇亲王载沣略顿了顿,语气笃定,\"其才具过人,忠心可鉴,正堪大用。\"
“此次回京,便是全心全意要为皇上,皇太后效力,如今境地可见其对大清仍是忠心耿耿”
马佳绍英适时接话,据奴才所知:\"郑孝胥在地方任职时,政绩斐然,确有实干之才。如今回京效力,正是雪中送炭。\"
醇亲王载沣点头:\"微臣拟荐其任广储司郎中,协理内务府事务,为皇上、太后分忧。\"
马佳绍英毫不犹豫:\"奴才附议。广储司掌管库藏出纳,需精明强干之人。郑孝胥精于筹算,又通晓新政,必能助内务府革除积弊。\"
两人一唱一和,将此事敲定。清流老臣们虽对\"汉官入内务府\"略感诧异,但郑孝胥的遗老身份与政绩摆在那里,倒也无人反对。
肃亲王善耆冷眼旁观,心中暗嗤——什么遗老?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文人! 但他此刻正暗中联络日本在东北的势力驻军,不想过多插手内务府人事,只得沉默。
隆裕皇太后轻抚翡翠念珠,缓缓道:\"既醇亲王与绍英皆认可此人,便依醇亲王所奏。\"
——棋局再落一子。醇亲王载沣垂眸,掩去眼底的深意。
——郑孝胥入京,这潭水,该搅得更浑了。
“那奴才在此次内务府官员增补候选名单中,除却八旗包衣之外,将额外从汉人中选取忠于大清的遗老旧臣。”马佳绍英躬身回应了隆裕皇太后。
之后马佳绍英便缓步走向殿侧,从笔帖式手中接过两份墨迹未干的文书,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摩挲,逐字审阅。确认无误后,他双手捧起,行至御前,躬身呈递。
\"皇上、皇太后,两份关照文书已拟妥,请御览。\"
总管大太监小李子碎步上前,接过文书,转呈御案。
凌霄接过第一份,目光扫过——
「为申明内务府整顿事」
文中言辞恭谨却暗含锋芒,申明皇室将自行彻查内务府积弊,严惩贪腐,整饬纲纪,无需民国政府越俎代庖。字里行间,既全了体面,又堵了外人插手之口。
隆裕太后展开第二份——
「敦请大总统协商事宜函」
此文书以礼相邀,请袁世凯入宫\"共商要务\",表面客气,实则试探。隆裕皇太后指尖在\"敦请\"二字上稍作停留,唇角掠过一丝冷笑。
凌霄与隆裕皇太后互相确认后。
\"无误。\"凌霄合上文书向隆裕皇太后示意。
隆裕皇太后亦微微颔首:\"用印吧。\"
总管大太监小李子立刻捧出紫檀印匣——一方是皇太后私印,「隆裕皇太后之宝」。
这是隆裕皇太后的正式宝玺,为檀香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印文阴刻「隆裕皇太后之宝」;另一方则是逊清小朝廷皇帝所用印玺,檀香木「皇帝之宝」为交龙纽方形玺,朱文篆书。
朱砂蘸印,郑重钤盖。
\"砰!\"
印玺叩纸的闷响在殿中回荡,仿佛一记定音槌。
——自此,棋局进入新局。
绍英垂首退下时,余光瞥见肃亲王正死死盯着那两份文书,眼中寒光闪烁。
凌霄自从今天上朝进入养心殿开始,凌霄端坐在龙椅宝坐上,故意肩背微微佝偻,一副怯懦不安的模样。他下意识地往隆裕皇太后身旁靠了靠,指尖无意识地绞着明黄袍袖,像只随时准备躲进母兽羽翼下的幼兽。
——演得真像。
凌霄垂眸扫过殿内群臣,嘴角不易察觉地扯出一丝冷笑。
宗社党的善耆和溥伟正满脸激愤地与清流老臣们争论,眼中闪烁着对\"皇权旁落\"的不甘;内务府的包衣官员们则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而醇亲王载沣正与马佳绍英低声商议,两人目光不时扫过自己——多么完美的表演!
让他们以为这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吧。
当凌霄看到宗社党的成员,特别是肃亲王与恭亲王时,他立刻别过脸,装作专注聆听太后的训示,眼底却浮现出一丝厌恶。
——绝不能让他们看出破绽。
自从凌霄前段时日考虑好自己的未来后,在面对有着狂热复辟的皇室宗亲等宗社党成员面前,就不再表达出任何有想恢复大清江山的想法。
只希望能让他们对自己这位退位的皇帝感到失望,减少对自己的谋算利用,自己也不再是他们复辟的筹码。
凌霄也不想通过宗社党成员与日本势力有所牵连瓜葛,尽量减少日本对自己的图谋。
据历史记载,自八国联军后,日本方面通过各方面的布局与大清皇室成员建立联系。在逊清小朝廷时期,日本就在明确布局,对宣统皇帝进行影响,也是使得后来宣统轻易前往伪满洲国。
想到这里,凌霄的目光重新落回殿中。
从今日朝会开始,便平静的看着养心殿内的满朝官员,在皇额娘和醇亲王的发难下,内务府总管大臣马佳绍英的配合下,看着事态的每一步发展。
那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每一次做出决断时,这些官员们的表现神色动作,尽数收归在凌霄的眼底。
结果总算还好,都朝着自己与皇额娘,醇亲王以及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私下商议的步骤一步步开始进行。
对此凌霄感到无比欣慰。
——想起肃亲王善耆之前叫嚣\"复辟大清\",声音慷慨激昂的场面;
——醇亲王载沣提议\"引入西洋审计制度\",完善内务府官员;
——隆裕太后正用印,朱砂在\"隆裕皇太后之宝\"上压出鲜红的痕迹……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只等此次朝会结束,那皇室未来的发展大局就定了。
剩下的便看皇额娘和醇亲王载沣如何与袁世凯民国政府进行私下秘密沟通商议。
借助袁世凯的威逼手段,为皇室扫除障碍,便能对内务府进行改革。
凌霄忽然觉得身体在龙椅坐得有些僵硬。凌霄悄悄调整姿势,让自己显得更局促些,甚至故意打了个小小的哈欠——一个被政务困扰的虚弱皇帝该有的样子。
再忍耐片刻,这场戏就落幕了。
只需要静静等袁世凯称帝、北洋内乱、民国崩塌……到那时,凌霄早已不是今日这个畏缩的少年皇帝。
在这期间自己定能猥琐发育,为能够全面代表大清皇室做出决定的时候,做好万全的准备。
大清,终将重回自己的手中。
就在这时凌霄听见隆裕皇太后再度开口询问的声音。
隆裕皇太后微微倾身向前,指尖轻叩扶手,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殿内:\"诸事已定,众位爱卿可还有要事要奏?\"
殿中一片寂静。
官员们垂首屏息,无人敢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多言。善耆攥紧了袖口,溥伟别开了脸,连平日里最善言辞的清流老臣们也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隆裕皇太后环视一周,见无人应答,便缓缓抬手,做了个手势的动作。
\"既如此,今日朝会便退朝吧。\"
\"退——朝——!\"
随着总管太监小李子尖细的嗓音骤然拔高,尾音在殿顶铜铃间回荡。
\"奴才臣等遵旨——告退!\"
养心殿内的官员,纷纷鞠躬,拱手示意齐刷刷的告退声响起。
二三十余名官员依照品级高低退出养心殿。低级官员们先行退至殿门,黑压压的朝服如退潮般涌向门外;醇亲王载沣与几位宗室亲贵稍作停留,向皇太后和皇帝行了告退礼;当马佳绍英退出养心殿,经过世续身边时,两人目光交汇,俱是意味深长的一瞥。
凌霄扶着隆裕皇太后的手臂,缓步走向后殿。凌霄微微垂首,让人看不清表情,只有袖中紧握的拳头泄露了些许情绪。
——好戏散场了。
新的棋局,已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