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形魁梧、面色沉毅的赵甲大步出列,单膝跪地,双手接过令牌,声音铿锵。
“末将领命!必不负元帅信任,定将赤虎营打造成攻坚破锐之先锋!”
“钱乙、韩章!”
武阳点名。
“末将在!”
两位同样骁勇的将领出列。
“命你二人为赤虎营副将,辅佐赵甲,严训士卒,不得有误!”
“得令!”
二人齐声应诺,站到赵甲身后。
赤虎营,依旧由武阳的嫡系心腹掌控,其锐气与忠诚,乃是中流砥柱。
接着,武阳取过一枚青色龙纹令牌,龙身蜿蜒,颇具灵动之气。
“青龙营,额定将士两万人。”
他的目光落在赵玄清身上,
“赵玄清将军,太湖之战,你洞察先机,用兵得当,功不可没。今命你为青龙营统帅,望你再接再厉!”
赵玄清神色不变,平静出列,躬身接过令牌。
“赵玄清蒙元帅不弃,委以重任,敢不竭尽全力,以报知遇之恩?”他语气沉稳,不见丝毫得意。
“孙景曜、李仲庸!”
武阳再次点名。
“末将在!”
两位牙门老将出列。
“命你二人为青龙营副将,与赵将军同心协力,共掌青龙!”
这道命令意味深长。
孙景曜和李仲庸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代表了武阳对牙门三将的信任,肃然领命。
第三枚令牌,造型奇特,乃是一枚玄色金属上刻有八卦与机括图案,显得神秘而精妙。
“玄机营,”
武阳道,
“此营非同一般,专司强弓硬弩、攻城器械、营垒工事构筑,乃至情报刺探、联络传递等机密要务。额定将士八千人,贵精不贵多。谢戊!”
一直沉默立于角落,身形瘦削却目光锐利的谢戊应声出列。
“末将在。”
“你心思缜密,精通格物机巧,玄机营交予你手,务必将其打造成我军最锐利的眼睛和最灵巧的双手!”
“谢戊领命,必不负元帅所托。”
谢戊言简意赅,接过令牌,退回队列。
玄机营虽人数不多,但其作用,在座诸将皆知至关重要。
第四枚令牌,通体暗红,仿佛浸染了无数鲜血,上面浮雕着狰狞的獠牙,令人望而生畏。
“血煞营!”
武阳的声音带着一丝肃杀,
“此营,乃我军尖刀,攻坚陷阵,斩将夺旗,专司血战、恶战!额定两万将士,皆需勇悍无畏之士!段枭!”
“末将在!”
一声如同金属摩擦般的低吼,满脸疤痕、煞气腾腾的段枭踏前一步,地面似乎都微微一震。
“命你为血煞营统帅!”
“哈哈!元帅放心!俺段枭定让这血煞营之名,成为敌军的噩梦!”段枭一把抓过令牌,咧嘴笑道,露出森白的牙齿。
“项莽!”
“末将在!”
如同铁塔般的巨汉项莽声若洪钟。
“命你为血煞营副将,协助段枭,给本帅带出一群嗷嗷叫的虎狼之师!”
“喏!”
项莽重重抱拳。
血煞营的配置,显然是将最悍勇、最不畏死的将领和士兵集中起来,用于最关键也是最残酷的战斗。
第五枚令牌,是厚重的黑色玄龟,象征坚不可摧。
“玄武营,额定两万,擅守!主将卫钟,目前尚在化州郡坐镇。”武阳提到卫钟时,几位老将眼中都闪过一丝了然,显然当知道卫钟亦是重要角色。
“在其归来之前,由副将孙丙,暂代主将之职!”
老成持重的孙丙出列。
“末将孙丙,谨遵元帅令,必恪尽职守,稳固防务!”
第六枚令牌,则是金黄色的麦穗图案,寓意丰收与补给。
“丰戍营,额定一万人。负责全军粮草辎重转运、营寨日常修筑维护等一应后勤事宜。李丁!”
“末将在!”
一名看起来颇为精干的中年将领出列。
“命你为丰戍营统帅!苏落!”
“末将在!”
另一名将领出列。
“命你为副将!后勤乃大军命脉,尔等责任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
“末将明白!定保障大军供给无虞!”
李丁和苏落齐声应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丰戍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武阳目光扫过全场,沉声道。
“此外,本帅亲掌一万精锐,为亲兵营,直接听令于我,亦作为全军战略预备。”
他略一停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敬畏,目光转向身旁一直静坐摇扇的诸葛长明,
“全军整编既定,各营需各司其职,严加操练。然,自即日起,所有军务调度、政务决策,无论巨细,均需先禀报军师诸葛长明先生,由其统筹决断!见军师之面,如见本帅亲临!军师之令,犹胜我帅令!若有阳奉阴违,甚或胆敢违逆者,犹违帅令,立斩不赦!”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帐内炸响。
虽然诸葛长明的智慧早已折服众人,但武阳如此明确、如此绝对地赋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是让部分将领心中一震。
这意味着,除了武阳,诸葛长明拥有了对这支军队和未来势力的绝对指挥权。
目光瞬间聚焦在那位羽扇纶巾、神色淡然的老者身上。
诸葛长明缓缓起身,对着武阳微微躬身,然后面向众将,羽扇轻摇,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夫蒙元帅信重,委以重任,敢不殚精竭虑?愿与诸位将军同心协力,共襄大业。今后军务政务,还望诸位鼎力支持,若有建言,亦可直抒胸臆,老夫必虚怀以听。”
他话语虽谦和,但那平静目光扫过之处,无人敢与之对视,纷纷低下头,齐声应和。
“谨遵元帅令!参见军师!”
这一刻,诸葛长明的权威,随着武阳的绝对信任,正式确立。
整编方略已定,各营主副将立刻领命而去,整个庆城内外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练兵场和整编中心。
人员的筛选、兵甲的分配、营区的划分,千头万绪,却也在诸葛长明的居中调度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公开整编大军的同时,武阳并未忘记那些关乎未来的隐秘棋子。
他于当日下午,在僻静的偏帐中秘密召见了唐承安。
唐承安原是“天武骑”统帅,经过城关镇一役,天武骑为了救武阳,几乎全军覆没,武阳此时知道该到重整天武骑的时候了。
帐内仅有二人,武阳压低声音道。
“承安,如今我军缴获战马逾万,然骑兵之要,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我要你秘密行事,不受各营限制,在全军范围内,挑选最善骑射、胆大心细、背景清白的悍卒,重组‘天武骑’!此乃我军未来克敌制胜之利器,务必精益求精,宁缺毋滥。所需一切,直接向我禀报,不得经手他人。”
唐承安闻言,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天武骑对于唐承安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经过城关镇一战,天武骑的兄弟几乎全部阵亡,唐承安内心是十分伤痛的,重建天武骑,是他潜藏心底的最大愿望。
“主公!”
他单膝跪地,声音哽咽,
“末将……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必为主公练出一支冠绝天下的铁骑!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起来,”
武阳扶起他,目光殷切,
“我相信你的能力。此事关乎我军未来与蒙骜乃至天下强军争锋,务必尽快成形,但要隐秘。”
“末将明白!”
另一方面,武阳也时刻惦记着派出去已半月有余的瞑龙卫。
这支由龙七率领的精干小队,如同他的耳目,深入北方,主要任务便是探查蒙骜及其二十万魏阳大军的详细动向、兵力部署、粮草补给以及可能的进军路线。
“半月已过,按龙七之能,也该有消息传回了。”
武阳望着帐外北方的天空,心中既期待又凝重。
与蒙骜的较量,情报将是决定生死的第一环。
军队整编的尘埃尚未落定,庆州百废待兴的政务已如潮水般涌来。
临时刺史府设在原庆城府衙,诸葛长明在此展现了其超凡的理政才能。
他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以武阳的名义昭告庆州全境:
“即日起,免除庆州全境百姓本年所有赋税、徭役!”
此令一出,如同久旱甘霖,迅速安抚了因战乱而惶恐不安的民心。
街头巷尾,百姓议论纷纷,对这位新主君的敌意和恐惧大为消减,开始有了些许期待。
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政令接连发布:招募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和无地农民,由官府借贷种子、农具,鼓励开垦荒田,恢复农业生产,并承诺三年内田赋减半;同时,征发民夫,以工代赈,修复攻城战中受损的城墙、官道及城内被毁民居,既加强了城防,又安置了流民,恢复了市容。
诸葛长明还亲自坐堂,重新审理荀仲业时期积压的冤案、错案,释放了一批轻罪囚犯,选拔了一些素有清名且确有才干的本地士人充任州县属官,很快便将一套高效的行政体系搭建起来。
庆州政务,竟在短短数日内便显现出井井有条、生机渐复的景象。
武阳巡视城防时,看到街道逐渐恢复热闹,百姓脸上少了惊惶,多了些生气,对诸葛长明的治国之才更是叹服不已。
第十日傍晚,紧张的整编和初步的政务梳理暂告一段落。
为犒赏三军、追悼英烈、凝聚人心,并宣布下一步战略方向,武阳在修缮一新的庆城府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
府衙大堂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但却并非一味喧闹。
大厅一侧,庄重地设立了阵亡将士的灵位,香烟缭绕,提醒着众人今日之胜利来之不易。
有功将领、各级军官代表济济一堂,人人脸上都带着激战后的放松与获得新生的振奋。
武阳与诸葛长明坐于主位,下方依次是各营主副将:赵甲、赵玄清、段枭、谢戊、孙丙、李丁,以及钱乙、孙景曜、李仲庸、项莽、韩章、苏落等。
唐承安等负责特殊任务者亦在末席。
气氛热烈而肃穆。
酒过三巡,武阳缓缓起身,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首先端起一杯斟满的烈酒,神色庄重地转向阵亡将士的灵位。
“这第一杯酒,”
他的声音沉痛而有力,
“敬所有在此战中,为靖乱军、为庆州、为未来太平之世,奋勇拼杀、血染沙场、壮烈殉国的将士英灵!”
他高举酒杯,然后缓缓倾洒于地,
“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功绩,与山河同在!他们的家眷,即是我等家眷,必奉养终身,使其衣食无忧!”
满堂文武皆肃然起身,效仿武阳,将杯中酒洒向地面,齐声道。
“敬阵亡将士!”
一股悲壮而崇高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接着,武阳再次斟满酒,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坚毅的面庞。
“第二杯酒,敬在座诸位将军,敬我全军浴血奋战的将士!”
他声音高昂起来,
“若无尔等舍生忘死,焉有今日之庆城?焉有我等立足之地?所有有功之士,皆按军功簿,论功行赏!晋升军职,赐予金银田宅,光耀门楣!”
他亲自宣读了一份重要的封赏名单,被点到名字的将领依次出列,单膝跪地谢恩。
赏赐之丰厚,晋升之迅速,令众将热血沸腾。
尤其是段枭、项莽等冲锋在前的悍将,所得尤为引人瞩目。
丰厚的物质奖励,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刺激了求战之功的欲望。
封赏完毕,气氛重新变得热烈。
武阳待众人情绪稍平,举起了第三杯酒,他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陡然提升,如同战鼓擂响。
“诸位!这第三杯酒,敬我等之前路,敬这即将席卷天下的风云!”
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一字一句道。
“庆城虽下,不过是我等事业的起点!天下汹汹,诸侯争霸,马上有蒙骜二十万魏阳精锐虎视眈眈,四方诸侯岂容我等坐大?安逸享乐,便是自取灭亡!”
他略微停顿,让这警讯深入众人心中,然后掷地有声地宣布。
“刚得军报,十大神将蒙骜,已奉魏阳丞相庞涓之令,率其二十万百战精锐,挥师南下!其兵锋所向,首当其冲,便是我庆州!按照行军速度,想必还需三日便可抵达!”
“蒙骜”之名和“二十万”这个数字,如同冰水泼入沸油,在众将中引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骚动。
蒙骜的威名,是数十年来尸山血海堆砌出来的;二十万魏阳军,更是压在所有边镇将领心头的一块巨石。
武阳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猛地将酒杯高举过头,体内真劲不自觉流转,一股强大的自信与战意喷薄而出,笼罩整个大厅。
“蒙骜虽强,二十万大军虽众,然,我武阳何惧之有?!我等如今坐拥庆州雄城,拥兵十余万,粮草器械堆积如山,更有尔等虎狼之将,智谋之士(他看向诸葛长明)辅佐,士气正盛,民心初附!何惧他蒙骜远来疲师?!”
他的声音如同雷霆,在每个将领耳边炸响。
“下一步战略,便是以庆城为根基,积极备战,深沟高垒,操练精兵,广积粮草!他要战,那便战!我等便要在这庆州城下,与那号称天下无敌的蒙骜,决一雌雄!打出我靖乱军的威风,在这乱世之中,杀出一条属于我们靖乱军的通天大道!”
“今日之庆功宴,亦是明日之誓师会!望诸位将军返回本营,激励士卒,整顿军备,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共创不世之功业!”
“愿随元帅,共御强敌,共创不世功业!”
众将被武阳的豪情和强大的自信彻底感染,再加上新胜之威、厚赏之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士气瞬间沸腾到了顶点,齐声怒吼,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杯中酒液为之震荡不已。
庆功宴在这激昂澎湃的氛围中持续至深夜。
武阳知道,短暂的欢庆之后,将是更加严峻和残酷的考验。
但看着麾下这群已被点燃战意的将领,感受着体内奔流不息的真劲,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
与蒙骜这等绝世名将的较量,非但未让他感到恐惧,反而激起了滔天的战意。
乱世的帷幕,已由他亲手拉开,而接下来的血与火,将决定谁能在即将到来的大争之世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