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于晨针对税务局招考,专门报名考公培训班,结果还是考了个寂寞。
孩子倒是进入面试了,但考试排名靠后,面试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结果毫无意外被淘汰。为此,欧阳于晨有些沮丧。
沈林风打电话安慰:“别气馁,很多人考多年都没有结果呢。你才考几次就能进入面试,表现得已经够好了。认真复习,或许下一次就能考上了,”
欧阳于晨:“嗯嗯,主要是笔试成绩太差。”
沈林风给他打气:“多去培训班听听课,早晚能考上的。”
欧阳于晨回应之后,又跟沈林风说,他觉得自己天天在家培训和待考,实在太浪费时间,想在同江市找一份工作,一边做,一边备考。
意思很明显,就是问舅舅有没有办法。
沈林风说:“哥给你想想办法。”
接着,便打电话给林德昌,请他帮忙想个办法。
林德昌比沈林风大很多,人脉资源也更好。虽然在他破产的时候,大部分联系人都消失掉,好多人恨不得躲着他。可是,随着林德昌担任大风坪景区总经理职务,身份和地位再度回暖以后,他在同江市的人脉又一步步捡回来了。
为了孩子,沈林风请林德昌帮忙想个办法,最好把欧阳于晨安排进本地一些事业单位去实习,让他一边熟悉工作,锻炼自己的同时,顺便熟悉熟悉职场的环境。
对此,林德昌满口答应。
他对沈林风说:“我有个不错的哥们,在同江市幼儿专科学校担任校长,应该可以安排一份合同制教师的岗位给孩子。幼儿专科学校正在筹划神格,需要人才。如果变成本科学院或者大学,对人才的要求肯定高一些,现在嘛,估计本科也够了。”
沈林风马上说:“那就辛苦林哥帮忙想个办法。放心,需要请客或者其他应酬和礼品,你只管大胆安排,我给你报销就是。主要是给孩子找个班上。”
林德昌说:“要你自己报销什么啊,直接从公司报销也行啊。其实也要不了什么,我那哥们还不错,只是没什么钱,也没有特殊权力,在我困难的时候帮不上什么。”
一所幼儿专科学校的校长,肯定帮不上房地产老板的忙。
林德昌当时的窟窿,大概只有银行能解决。
能在人生低谷没有放弃他而去的,肯定是值得交往,关系不一般的好兄弟,好朋友。
果然两天以后,林德昌就打电话给沈林风:“老弟,好消息。”
沈林风一喜:“什么好消息啊?林哥。”
“咱们外甥上班的事情有着落了!”林德昌笑哈哈的说,“我上面拜访的时候,我那哥们正好需要人才,让我把大外甥的简历送过去。前天我不是让你让孩子发简历嘛。还别说,孩子条件不错,学校在省内也算排得上档次,学习成绩又不错,所以他很快就答应了。”
沈林风听了,非常激动:“好,辛苦林哥啦。这样,你再麻烦一下,到时候送一送我外甥去报道,顺便带他熟悉熟悉领导。关键是,请大家吃顿饭,该安排的必须安排到位......孩子还小,对迎来送往那一套不够了解,有你老哥带着,我才放心啊。”
“这个没问题,保证安排到位!”林德昌也很开心。
能够安排老板交办的事情,他感觉面上有光。
沈林风当然也很开心,回家就把消息告诉二姐和家人:“我给于晨安排好工作了,去同江市幼儿专科学校当教师。虽然暂时是合同制的,但他将来可以参加学校招募的考试啊。而且人家也说了,他可以一边教书,一边考教师资格证,如果符合学校的人才要求,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会给一些加分条件。”
所谓加分条件,其实就是因人设岗。
这种操作,很多单位都有。
为了解决单位现有人员的编制问题,招考单位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针对现有人才的情况,比如在校期间担任的职务、获得的荣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等,设立一些特殊的条件,以便减少竞争本岗位的人数。设置的条件越多,报考的人员自然越少。
沈妈和大姐二姐不懂这些,她们只知道欧阳于晨找到班上了,而且还是同江市的正规单位。虽然只是合同制的临时工,但能进入那样的单位,可以慢慢想办法。
接下来几天,林德昌带着欧阳于晨到处跑,办理入职手续,到处请客吃饭和送礼。必要的礼节,自然是不能少的。
沈林风叮嘱欧阳于晨,让他进入单位以后好好表现,多跟学校同事、领导往来,平日没事多干活,少说话,熟悉环境以后,最重要的一定要舍得花钱,多请大家吃饭。
关键是,要抓紧时间考教师资格证。
当然,也不能停止考试刷题。
林德昌也对沈林风说,人家校领导表示,由于升格需要,他们需要大量的人才。让欧阳于晨好好干,争取将来就在幼儿专科学校上班任教。
或许一两年之后,幼儿专科就变成幼儿学院了呢!
林德昌这事办得漂亮,让沈林风非常感激,心想自己当时的决定算是做对了。换成他来想办法,估计不会这么容易。
有些关系,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找得上的。
沈林风在同江市待的时间短,接触到的单位很少,最多就是文旅局那边,而且还是业务上的联系,私人关系其实并不怎么样。
让他自己帮于晨找工作,估计够呛。
当然,可能也可以从同江市一些旅游政府投资的景区想办法,比如进入景区管理局或者景区管理公司去上个班,慢慢争取正规编制。
相对来说,景区管理局自然不如专科学校。
可以说,只要欧阳于晨把握好机会,尽快适应幸幼儿专科学校的氛围,得到上下的认可,弄到正规编制是早晚的事情。等到学校升格成功,那他还能想办法提升学历,未来的空间将会很大。
正如当年沈林风建议林悦去提升学历,同江市的大专、中专都在想办法升格,需要大量的人才,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只要人才立足于现实,愿意努力提升自己,其实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林悦也是从善如流,从那以后开始努力,竟然一步步提升学历,被调入同江学院。前年同江学院升为同江大学,而林悦也成为学校最年轻的一批博士之一。
那还是她选择了一个冷门的民族学研究课程,搭着政策的东风,很快搞到了博士学位。
假如要按照正规流程,一点点提升自己,林悦大概率很难拿到博士学位。
成为同江大学老师之后,林悦专门打电话给沈林风,对他曾经的建议表示感谢,还说等沈林风回到同江市,必须请他吃饭。
沈林风从林悦的历程得到启发,才格外珍惜林德昌那条线,并叮嘱欧阳于晨好好努力,争取提升能力和学历。没准将来,于晨也能成为同江市教育行业的特殊人才也不一定。
所谓人生,都是需要科学规划的。
有人信马由缰,走到哪里算哪里,结果往往容易起起伏伏,甚至终身碌碌无为。
沈林风觉得自己就是吃了没有规划的大亏,一路走来,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跌倒和挫折自然是免不了的。
他坚信年轻人要贵人扶持,也相信如果自己大学毕业之前,若是有人指导或者提携一番,也不一定会走上今天的这条路。
甚至,他连深圳都不一定回来。
他现在是混得挺好,可都是偶然取得的成功。沈林风并不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获得今日的成就。其中包含太多复杂的因素,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幸运。
全靠运气,他才认识并搭上米娜和杨丽娜那一趟车,并得到她们的提携。
也是因为运气,他们投资的项目竟特别顺畅,进出选择的时机也非常精准,才积累到今日的财富。
总之,沈林风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实力。
放眼整个深圳,又有多少人能成功呢?想一想千军万马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拿到不错的结果,沈林风就不建议年轻人毫无规划的下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条件允许的话,沈林风更愿意完美的规划自己人生。
以前他觉得秦邱妍说得对,认为敢打敢拼的弄潮儿很酷。可是,他现在更羡慕秦邱妍那种官二代、富二代,一辈子不需要经历太多坎坷,安安稳稳的工作,步步稳定的提升,走到人生相应的阶段,该拥有的就能拥有,那才是最好的安排!
像他这种赌博一样的人生,沈林风并不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