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会这种组织,其实要看怎么搞。
搞得好的,也能弄出一点名堂的。虽然不能靠老乡会赚钱,但是可以通过组织和整合老乡们的资源,促成一些事。
沈林风就了解过,很多老乡会的领头人,就是善于利用老乡情怀,搞出很多动静。比如帮助家乡政府来深圳招商引资,或者利用老乡资源,搞劳务服务,往返路线,或者开拓其他生意机会。
显然,邓彪也想把同江老乡会的资源利用起来。
经济社会,总不能让人家做雷锋,干什么都是免费吧。
邓彪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他行为的本身,跟联系老乡感情并不冲突,所以沈林风不仅不会反感,反而表示大力支持。
走到他这个现在的地步,真心感受到抱团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为止,同江市老乡还是一盘散沙,也没有具备跟沈林风匹配的合作对象。但是沈林风认为,只要组织逐渐规范化,将来肯定是利大于弊。
抛开其他不说,要是遇到类似于鲍光明那样的问题,就不需要哪个老乡单独出钱。
或者说,当老乡们越来越适应老乡会的存在,将来遇到什么问题,也不至于像鲍光明一样去走极端。
遇到问题找老乡。
老乡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相对来说就比较可靠。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人是不会信赖老乡的,嘲讽着“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他乡见老乡,把你全骗光”等言论。
如果邓彪能够让大家改变这种观念,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江老乡们,绝对是一个福音。
其实,以前林德昌也想过把老乡会规范化,系统化。可是,他的想法太简单,只想组织在深圳做生意的老乡聚集在一起,而没有考虑到普通劳动者们,所以形成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后来林德昌事业上遇到挫折,同江市老乡会变形同虚设。
现在邓彪站出来,沈林风认为是好事。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江夏的肚子又变大了,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像一只大企鹅。
为了照顾好老婆大人的情绪,沈林风有意识的开始减少应酬,每天下班都会准时准点的回来,陪家人吃过饭后,便陪着老婆一起在楼下散散步。
医生说了,孕妇也要多运动,对顺产更有好处。
因为怀孕的关系,江夏的身体有些肥胖,不过还算健康,进进出出不需要沈林风扶着。
当然,沈林风也没办法扶江夏,因为他们的好大儿小易书正是粘人的时候,吵吵着要爸爸妈妈抱着。江夏自然是不可能报的,所以沈林风只好受累,怀里得抱住小家伙。
小易书一到小区,又不让沈林风抱了,在小区里满院子跑。
好在前海湾1号小区人车分流,不需要车辆的来来往往。这样的高端小区,完全不用担心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因为保安根本不让进来。
还有安全问题,这里的防护等级比其他小区高很多。
不一会儿,沈妈、大姐、二姐也跟着下来了。老母亲快七十了,现在也是需要多运动,多养生。让她照顾小孩,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大部分都是大姐二姐帮忙照顾小易书。
顺便,也要照顾沈妈。
一大家子人在小区散步聊天,偶尔逗一逗小易书,其乐融融。
沈林风问沈妈:“妈,还想吃同江菜吗?周末带你们去同江饭店改善一下伙食,好不好?”
“好啊,同江饭店的菜好吃,特别是他们的酸汤,不是一般厨师做出来的。”沈妈一提到同江饭店,有些点小激动。
家乡的食物,永远是最值怀念的。
大姐笑道:“妈你要是喜欢的话,下次我们过去,顺便多打包一点酸汤回来呗。”
沈林风点头笑道:“对啊,妈你喜欢吃什么,我们可以多带一些回来。他们那里还有很多特产和干货,都是咱们老家的,我估计你会喜欢。”
“喜欢也不能浪费钱啊。”沈妈笑道。
老人家就是这样,一辈子勤俭节约,总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东西。但凡多一点好日子,都觉得那太过于奢侈。沈妈自己也不想一想,光是沈林风前海湾1号的物业管理费,都能让她吃一年同江菜了。
大家知道老人的性格,没有跟她去计较。
反正到时候去同江饭店,想吃什么就买回来得了。
沈妈口口声声怕浪费,但沈林风他们给买回来的东西,她该吃还不得吃。
江夏双手扶着自己的大肚子,笑着说道:“妈,你还别说,同江饭店的酸汤确实还挺好吃的,如果能打包带一些回来,咱们自己在家也能做菜。大家做的酸汤菜,其实跟饭店差不多。”
大姐笑道:“那是人家的酸汤原料好。”
二姐则笑着说:“对,到时候可以多买一点,夏夏喜欢吃嘛。”
沈妈也笑呵呵的说:“你们都喜欢吃,那就多买一点。”
其实,沈林风和大姐、二姐都知道,并不是江夏有多喜欢喝酸汤,而是她知道老人家舍不得乱花钱。如果是为了江夏,或者其他家人,沈妈肯定是非常大方的。
老人都是这样,自己花钱舍不得,但是为家人花钱肯定是值得的。
而且一点都不带思考。
因为江夏想吃,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沈林风笑着又说道:“对了大姐,雷洋在厂里做得还习惯吗?”
大姐苦笑:“他说最近上夜班,累得很。”
二姐则说:“一个月八九千块钱的工资,人家公司可不是白给的,要不累一点,怎么可能轻易给你?”
沈林风点点头:“是啊,工厂都是这样,一分钱一分货。其实雷洋也算不错,都能坚持快一年了。你问问他有没有其他想法,如果觉得太累,想去做点其他事,要辞职也行。”
大姐摇头:“让他自己再熬一熬吧,遭不住他不要自己提出来呀。”
雷洋的工资从五六千,提升到现在的八九千,让大姐看到了希望。不是她在乎儿子那点工资,而是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刚上班那段时间,雷洋天天打电话叫苦,不是工作太累,就是生活太苦。但是,家人都不支持他辞职,鼓励他坚持做下去。现在雷洋似乎已经习惯了,要是家人不主动打电话来问他的情况,他都不会打电话过来诉苦。
想一算,也算是有进步了。
作为母亲,大姐自然乐于见到孩子的进步。她之所以不同意雷洋现在离职,主要还是希望雷洋再磨练磨练,不让他早早的解脱出来。
让雷洋跟着沈林风,天知道他会不会很快又松懈下来。
讲实话,沈林风觉得雷洋近期表现不错,便有些不忍心让他继续在工厂受苦。如果雷洋愿意听从安排,沈林风有意把他安排去投资公司学习。
在投资公司那边,投资专员的岗位非常能锻炼人。把雷洋安排进去学习两三年,沈林风觉得他肯定能够得到很大的锻炼。
假以时日,小伙子能成长起来也不一定。
这是沈林风一厢情愿的计划,现在大姐表示不着急,他也就没有多想。
雷洋能够独立,沈林风自然喜闻乐见。
说完雷洋的事情,又想二姐家的两个孩子。于是问道:“二姐,于晨是不是也快毕业了?他自己有什么计划?想考公务员,还是将来做生意?”
二姐笑道:“我问过他,他想回家参加公务员考试。”
“那挺好的,让他好好备考。只要他有心进步,将来也不用担心提拔问题,更不担心孩子为了钱去犯错误。以你们家现在的经济条件,买车买房不是问题。偶尔要应酬,也不会少了于晨的花销。” 沈林风的想法很简单,他二姐和二姐夫这些年的工资不低,经济比较宽裕,可以支撑孩子的梦想。
这年头,混体制内的基础岗位也不好过。
他们工资不高,若是家里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事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农村孩子,进入体制内工作,既要面临买房买车之类的压力,又要帮扶家里的兄弟姐妹,同时还想着要进步。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那是非常艰难的。
一个月三四千,能够应付个人消费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能力去买房买车,去维护人情往来?那也是为什么,普通农村孩子进入体制内,往往很难得到提拔的原因。
有些人的确是情商低,不适应体制内的环境。
但是,大部分还是被现实困住,不具备维护人脉和资源的条件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