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只剩下神虎湖主席一个人。窗外的夜色已经浓得像化不开的墨,远处的霓虹灯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带,随着晚风轻轻晃动。办公桌上的台灯拧到了最暗档,暖黄的光晕刚好笼罩住摊开的赛事日历,旁边的咖啡杯底结着一层浅褐色的渍,显然已经凉透了很久。
他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日历边缘,目光落在“季前定位赛”那一行上。屋子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只有电脑主机还在发出轻微的嗡鸣,屏幕上的赛事流程图还亮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文字像一张复杂的网,将全年的赛程牢牢框在其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直起身,像是对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还得加些仪式感,但比赛节奏必须拉满。”
话音落下,屋子里又恢复了寂静。他低头看着日历上那些被红笔圈住的日期,指尖在“春季赛常规赛第一周周四”那格上顿了顿,忽然像是想通了什么,伸手从抽屉里翻出一支荧光笔,在日历边缘写下“开幕式”三个字。
“常规赛的开幕式,每季搞一次就够了。”他一边说,一边在春季赛、夏季赛、秋季赛的常规赛首周周四下面分别画了个五角星,“春夏秋三季,刚好三次。而且时间卡得死死的——下午五点半开幕式开始,六点整必须结束,没有任何缓冲,开幕式一落幕,选手直接上场开赛。”
他特意在“六点整开赛”几个字上重重画了圈,语气里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决:“别搞什么设备调试时间,赛前准备全在后台完成,到点就开赛。观众坐满了场馆,选手就得带着开幕式的热劲直接冲,这才是电竞的张力。”
说着,他翻开笔记本,在“常规赛流程”那一页快速书写:“17:30 开幕式开始,18:00 开幕式结束,18:00 同步开赛——无间隔,无调试,设备赛前全检,现场出任何问题都算战队自己的责任。”
写完又觉得不够细致,笔尖一顿,继续补充:“每场比赛连轴转,一共六场,打到晚上十点整。中间不设休息,渴了饿了就让替补在台下递水递能量棒,想调整战术就在两场间隙的五分钟里喊两句,这才是高强度对抗该有的样子。”
他想起往届有战队抱怨“休息太久容易冷场”,此刻忽然觉得,与其纠结节奏断裂,不如干脆让比赛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六场比赛,从六点打到十点,四个小时紧凑到底。”他对着空气比划,“第一场落地刚拼完,第二场的飞机航线就该报了;第六场最后一个圈刷完,刚好能赶上观众回家的末班车,多利落。”
这时,他又想起什么,伸手抓起红笔,在“六场比赛”下面画了道竖线,旁边写上“采访两次”:“三局打完必须停一次,拉两支表现突出的队伍去采访,赢的谈战术,输的聊问题,五分钟内必须结束,然后立刻开第四局。第六局打完再采访一次,这次可以多聊两句,毕竟全天的比赛结束了,但也不能超过十分钟。”
他对着赛程表推演起来:“六点开赛,第一局打到六点五十,第二局七点四十,第三局八点半——正好三局结束,八点半到八点三十五采访,然后八点三十五准时开第四局。第四局九点二十,第五局十点十分,第六局十一点?不对,得卡在十点整结束。”
他皱着眉算了算,又把时间往前推:“调整一下,每局控制在四十分钟内,六场加两次采访,刚好四个小时。六点到六点四十第一局,六点五十到七点三十第二局,七点四十到八点二十第三局,八点二十到八点二十五第一次采访,八点二十五到九点零五第四局,九点十五到九点五十五第五局,九点五十五到十点整第二次采访——这样刚好卡在十点结束,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写完,他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拍,像是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就这么定了。总决赛的开幕式也是一个规矩,三天开幕式每场都在五点半开始,六点整开赛,六场打到十点,三局后采访一次,打完再采访一次。十二次开幕式,次次都这么安排,让选手和观众都形成条件反射——到点就开打,打完就复盘,没那么多磨磨蹭蹭的时间。”
他打开电脑里的“赛事增补文件夹”,新建的“开幕式流程”文档还亮着,之前写的流程被他逐行修改,把“设备调试时间”全删了,换成了“赛前一小时完成所有设备检测,开幕式期间关闭选手席灯光,确保开赛即亮屏”。
“春夏秋季赛常规赛开幕式(创翼电竞馆):
1. 17:30 主持人开场,介绍赛制(5分钟)
2. 17:35 战队入场(8分钟)
3. 17:43 冠军致辞(3分钟)
4. 17:46 选手宣誓(2分钟)
5. 17:48 宣布开幕,信号枪鸣响(2分钟)
6. 17:50 开幕式结束,选手直接入座
7. 18:00 第一局比赛正式开始
(赛程:18:00-18:40 第一局;18:50-19:30 第二局;19:40-20:20 第三局;20:20-20:25 第一次采访;20:25-21:05 第四局;21:15-21:55 第五局;21:55-22:00 第二次采访)”
他盯着屏幕上的时间,忽然想起深圳xcY龙凤战队的新兵们,或许会因为没准备好而手忙脚乱,但转念又觉得,这正是历练的一部分。“电竞场上哪有那么多‘准备好’的机会?”他对着空屋子说,“真到了赛场上,设备出问题得自己扛,节奏跟不上就得被淘汰,这才是真实的较量。”
窗外的天色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光透过百叶窗照在键盘上时,他还在细化采访环节:“第一次采访抓当场mVp和垫底战队队长,第二次采访当日积分前二和后二,对比够强烈,话题性才足。”
文档里的文字越来越密,像一张无形的网,把开幕式、比赛、采访牢牢织在一起,没有一丝缝隙。他靠在椅背上,看着那些精准到分钟的安排,忽然觉得这十二次开幕式和随之而来的比赛,就像十二场紧绷的弦乐演奏——开幕式是急促的序曲,六场比赛是密集的音符,两次采访是短暂的休止,最终在十点整落下的尾音,必须干净利落,带着余震般的力量。
电脑屏幕依旧亮着,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藏着尚未发生的紧张与沸腾。神虎湖主席端起凉透的咖啡抿了一口,舌尖的苦涩里竟品出几分酣畅。他知道,这样的安排会让所有人都绷紧神经,但电竞的魅力,不就在于这种毫无喘息的热血里吗?
而这一切,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