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杨嗣昌竭力遮掩,但宣大军的惨败,卢象升的战死以及关宁军的溃败在民间和朝堂上已近乎公开的秘密。崇祯皇帝对此自然也是有所耳闻,虽然嘴上不说,装作不知,但心中明白宣大军怕是真的已经全军覆没,关宁军也极有可能如传闻般溃散,毕竟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宣大军与关宁军的奏报了。
而城内京营在前期战斗中一触即溃,尽显战力孱弱之态,百年积弊暴露无遗。崇祯皇帝对其早已不抱希望,仅求他们能勉强守住京师,便已万幸。
城外无可战之援兵,城内无可以坚守之军,京师形势岌岌可危。
为了稳定朝廷人心,崇祯皇帝每日照常上朝,面上强作镇定,实则内心充满了焦虑。每日批阅奏折,看到前线传来的战报不是这个县城丢失,就是那个军将兵败,常常气得崇祯摔茶碗,破口大骂。然而,局势紧迫,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再次下达勤王诏令。
此次诏令涉及多省调兵,主要集中在南方诸省,其中包括四川石柱秦良玉、湖广巡抚钱守庸、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河南巡抚王家祯,以及五省总督孙传庭等部。
此前,朝廷下达第一批勤王诏令时,五省总督孙传庭以坚持要剿灭李自成残部为由,拒不奉诏,反而令麾下各部分散进商洛山中搜剿李自成。那时,尚有山西、宣大以及关宁各部精锐奔赴京师勤王,卢象升慷慨陈词力主野战寻歼清军一部以振士气,崇祯皇帝自觉形势还算能够掌控,加之朝中不少大臣纷纷劝说,便暂且没有深究。
但如今,宣大、关宁精锐一夕败亡,形势急转直下,崇祯皇帝遂给离得最近的孙传庭下了死命令,严令其务必克期率领勤王大军抵达京师,不得有误。崇祯皇帝言辞决绝,警告孙传庭,若再敢延误,定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由于清兵在北直隶、山东一带疯狂肆虐,传旨太监们的传旨之路危机四伏。派出的太监们各显神通,身强体健,善于骑马的就带着几个锦衣卫乔装一番纵马而出,以期用速度突破清军的重重包围;不会骑马的就扮作难民,背着包袱随难民们南下;还有的另辟蹊径,跑到天津卫寻找海船出海,走海路南下避开清军哨骑。出城的太监和锦衣卫一批又一批,却大多被清军哨骑半途截杀,不少人为此丢了性命。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有几支传旨队伍成功突破封锁,将诏令送达各处。
孙传庭接到北上勤王的诏令后,不禁仰天长叹:“唉!功亏一篑,纵虎为患啊!想我煌煌大明,历经二百余年,文治武功,何其昌盛。如今内忧外患,本欲除此李逆,以绝后患,却不想天不从愿。此番纵其逃脱,恐成我大明心腹大患,莫非我大明江山,竟要丧于此子手中?”
满腔的悲愤化作一声:“微臣领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跪地接旨后,孙传庭也不磨蹭,迅速命塘马四处,通知胡翠莲、左良玉、贺人龙等部停止搜山,收拢兵马,前来集合,准备北上勤王。
而李明接到圣旨时,已是正月初五,此时的他正在叶青青的陪伴下与钱守庸下着棋,沉浸在过年的轻松喜悦氛围之中。
喜庆的气氛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圣旨打破,李明跪在地上听着一个扮作马匪模样的太监宣读着圣旨,心中很有一种想笑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