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府邸前高墙灰瓦,石狮肃立,门楣上李宅二字匾额显得厚重有力,听说是陛下亲笔写的,工匠照着陛下的字迹造的。
光是这个匾额,就与别的臣子们不同。
门廊下已挂起防风保暖的棉帘,门前值守的仆役穿着厚实棉服,见周瑾引着人来纷纷行礼。
“周先生。”
态度很是恭敬有礼,和他想象中的拿鼻孔瞧人很不一样。
“这位是黔东南来吴孝廉,咱们府上的贵客。”
周瑾对着仆役介绍完后,门房便立刻恭敬地掀开棉帘,瞬间便有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吴启雷这时候才发现,门房的内外都有炭盆。
他不禁有些羡慕起来,虽然他家条件算是好的,可也没好到给仆人都实现炭火自由的程度。
待安置好自己的行李和沐浴更衣后,吴启雷便迫不及待地跟周瑾出门去,他想好好看一看帝都。
周瑾虽然惊讶于他的好精神,却也正中他的下怀。
初雪美景,正是赏雪吟诗的好时候。
窝在家里看公文岂不是……太过于无聊了吗?
不怪李中堂对自己恨铁不成钢,说他只需要稍微再努努力,这乡试还不就是手到擒来的事。
只不过他实在是没法努力,只想吃喝喝游戏人间。
他带着吴启雷去听了说书、看了戏、还吃了糖葫芦和糖炒板栗,除了青楼没去别的好玩的几乎都体验了。
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才回了李家,再一次见识到了京城的繁华的野景,
待回到李家时,吴启雷发现李中堂居然还没有回来,说是被陛下留下商议什么事了。
怪不得都说李中堂位高权重,陛下如此信重想不权重都难,就是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和李巡按有多像?
他晚膳没有见到李家的女主人,却吃到了九道菜的席面,不仅有炙烤鹿肉还有据说是文人最爱的金华酒。
席间是李家的公子亲自作陪,甚至李淳还亲自给他斟酒。
“我家三叔三婶一切都好吧?”
这些年李瑜和宁照安是越发纵着他,家里来客都会让李淳跟着招待,倒倒酒说说好听的话啥的。
他也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当然他还不能喝酒只能以茶或水来代酒,不过客人们也不在意。
吴启雷轻声回道:“李巡按和巡按娘子都挺好的,刚开始饮食稍微有些不习惯,不过我离开家乡的时候也好多了。”
那时候他被人冤枉下狱,李巡按救他出来以后。
他们便拿着家里珍贵的酸肉招待,谁知道李巡按不但不爱吃,勉强吃了以后听说还闹了几日肚子。
为此他甚是感到愧疚,总觉得自己在恩将仇报。
“哟,贵客已经到了。”
已经换好常服的李瑜走了进来,也听到了刚才两人的对话。
“他们那是山猪吃不来细糠,这才会闹肚子,换了我便不会闹肚子。”
头一次见面,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李瑜首先看的就是吴启雷的脸,见他生的端正心里就更有底了些,只要不是贼眉鼠眼的那种就行。
李淳笑着介绍:“时声大哥,这位便是我家父亲,你可以唤我家父亲李中堂,京中的人都这么唤我父亲。”
闻言,李瑜看了儿子一眼后笑着点头。
这小子倒是自来熟,这才多一会儿大哥居然都喊上了。
坐上说了几句家常,李瑜先是把吴启雷的全家都亲切地问候了个遍,这才给自己割了块鹿肉吃。
“时声呐,我得跟你说个好消息,你这是赶上了好时候,陛下给了除汉族以外的各族学子恩典。”
“就是在公布进士榜单之前,在你们原有的排名上,往前进上二十个排名,你可千万莫要辜负陛下恩典啊。”
到时候他再给这小子押押题,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吴启雷果然格外惊喜,对着皇城的方向连连作揖。
招待完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李瑜这才准备回去睡觉,谁知李淳却亦步亦趋地跟着他。
“爹,咱们家今年……就只招待这一位学子吗?”
李淳想着外头听来的消息,掰着手指头数道。
“寇尚书、林尚书、元御史他们包括姑父也招待了许多学子在自家前院,咱们家就一个时声大哥是否过于冷清?”
“时声大哥会无聊的吧?”
虽然说独来独往是纯臣代表,可是偶尔和光同尘也是有好处的。
不是吗?
父亲虽然不结党营私,可朝中没有自己人也不合适吧?
李瑜觉得很是欣慰,十二三的小子能想到这层已经很不错了。
“傻孩子,你说你姑父笼络的那些文人和你爹我亲自去笼络的,要用的话有什么不同吗?”
他们这样亲近的关系,到头来你的还不是我的?